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0篇
  4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32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高钙豆乳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乳是发展最快的大豆食品之一,经过脱腥和调配的豆乳,其营养成分与牛乳相似,且不含乳糖和胆固醇,适合乳糖不耐受人群和心血管疾病患者饮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传统上不习惯摄食大豆及其制品,但近年来,这些国家的豆乳年消费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这一方面得益于FDA认可大豆蛋白为健康食品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2.
豆乳和豆腐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利用的品种间差异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盖钧镒  钱虎君 《大豆科学》1999,18(3):199-206
采用全国各地的261个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豆乳和豆腐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利用和损失的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豆乳和豆腐加工过程中每100g干籽粒平均生产干豆乳71.92g其中蛋白质,油分,糖类产量分别为37.20g,16.22g,13.25g生产干豆腐51.80g其中蛋白质,油分,糖关产量分别为23.94g.12.73g,10.03g损失豆渣干物质25.76g,其中蛋白质,油分,糖类损失率分别为15.1  相似文献   
103.
以黄淮海和南方地区176份大豆品种为材料,利用改进的大批量小样品豆腐与豆乳得率实验室定量分 析技术,分析干豆腐、湿豆腐和干豆乳得率的变异特点。结果表明:(1)关内黄淮海和南方地区100g大豆干基可得 干豆腐、湿豆腐、干豆乳分别约45.60~73.53g、368.74~622.14g和58.05~83.33g,最高值高于平均31.14%、 17.33%和17.71%,总体上变异是丰富的。黄淮海和南方地区品种得率低端接近,高得率品种南方多于黄淮海地 区;育成品种高得率材料在夏播类型中较多;1995年后育成品种高得率数与1995年前数十年的相仿。(2)遴选出 29份高得率品种,南方和黄淮海地区分别有17和12份可供生产应用或作为育种特异种质利用,其中南农菜豆5 号、南农菜豆1号和湘春豆16等3份“三高”种质均来自南方地区。  相似文献   
104.
中国栽培和野生大豆豆腐与豆乳得率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娥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2007,33(12):1928-1934
我国不同生态区大豆种质豆腐与豆乳得率的遗传变异是专用型品种选育的基础。以来自各生态区的564份地方品种、101份育成品种、193份野生大豆加上88份国外品种,合计946份大豆种质为材料,采用小样品定量分析技术,测定干豆腐与干豆乳得率,研究其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全国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干豆腐与干豆乳得率均存在很大变异,干豆腐得率变幅分别为25.32~69.59、25.52~85.89 g 100 g-1,干豆乳得率变幅分别为40.75~82.86、39.05~91.86 g 100 g-1,栽培大豆两者的得率在野生豆基础上均有较大幅度改进;各生态区均存在与全国相同的变异情况,区内变异大于区间变异,但南方一些生态区栽培种豆腐(乳)得率变异程度相对较大,高得率材料相对较多,因本底(野生种)得率与地理纬度无关,推测与各地区栽培大豆利用方向的不同有关而形成了栽培种微弱的地理相关性;栽培材料中2.75%干豆腐得率超过75 g 100 g-1,5.50%干豆乳得率超过85 g 100 g-1,从中优选出来自Ⅱ、Ⅲ、Ⅳ、Ⅵ生态区的双高种质14份,可供各地区豆腐(乳)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105.
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NJRISX豆腐和豆乳得率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76个家系组成的苏88-M21×新沂小黑豆重组自交系群体NJRISX为材料, 通过MAPMAKER3.0构建了包含131个SSR标记、24个连锁群的遗传图谱, 覆盖大豆基因组2 044.6 cM, 标记平均间距15.6 cM; 经2005和2006两年试验, 所获数据按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干豆腐、湿豆腐和干豆乳得率的遗传机制; 应用软件Win QTL Cartographer Version 2.5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和多区间作图法(MIM)检测QTL。结果显示, 在A2连锁群的Satt424~Sat_162区间检测到控制干豆腐和干豆乳得率的主效QTL各1个, qODT-A2-1可以解释15.7%~ 28.2%的表型变异, qODS-A2-1可以解释30.0%~34.8%的表型变异。检测到湿豆腐得率2个主效QTL, qOWT-A2-1位于A2连锁群的Satt424~Sat_162区间, 可以解释20.7%~30.7%的表型变异, qOWT-L位于L连锁群的Satt481~Sat_397区间, 可以解释19.0%~27.4%的表型变异。分离分析结果表明, 干豆腐和干豆乳得率均属于1对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 湿豆腐得率属于2对非连锁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模型。上述QTL定位结果与分离分析所获的主基因数、贡献率及其和多基因的相对贡献可以相互验证, 建议育种中要兼顾主基因和多基因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6.
<正>1.日本豆浆及其行业标准在日本,将豆浆称之为豆乳。日本对豆浆的统计从1983年就已开始,因此实际的豆浆消费历史应该更早。根据《豆腐之书》系列丛书作者威廉·夏利夫的记载:自鉴真把豆腐带到了日本后,日本人即开始饮用豆浆。由此可见,日本的豆浆历史十分悠久。(1)日本豆浆的分类、定义及要求日本的豆乳(豆浆)类产品分3类:豆乳(豆浆)、调制豆  相似文献   
107.
彭菁  姚亚明  屠康 《大豆科学》2016,(1):136-141
以富含γ-氨基丁酸(GABA)的大豆芽和玉米浓浆为原料研制玉米味发芽豆乳。研究了大豆发芽过程中,适宜用来制作豆乳的最佳芽长,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豆乳配方和稳定剂添加量。结果表明:芽长为3~4 cm,发芽时间37~43 h,GABA含量是对照组的6~8倍,制作的豆乳无豆腥味、青芽味。白砂糖、玉米浓浆和Na Cl添加量分别为30,50和0.75 g·L~(-1)时,豆乳口感清甜,玉米味、豆乳味协调。采用0.75 g·L~(-1)复合磷酸盐2号,2 g·L~(-1)复合增稠剂(黄原胶∶海藻酸钠=2∶3),0.8 g·L~(-1)复合乳化剂(蔗糖脂肪酸酯+分子蒸馏单甘酯,HLB值=11)复配的稳定剂得到的豆乳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8.
蛋白粒子zeta电位是衡量豆乳体系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在电位分析前常采用稀释介质对豆乳进行预处理。为了确保zeta电位测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必须选择合适的稀释介质。因此,该研究采用去离子水、豆乳超滤液两种稀释介质分别对豆乳进行稀释,并比较了这2种稀释介质对zeta电位、粒径分布、pH值以及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若以去离子水为稀释介质,zeta电位的绝对值会随着稀释倍数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这主要是由于豆乳蛋白胶体粒子发生解聚导致粒径减小,而pH值的升高和电导率的降低则说明豆乳的离子强度显著降低。相比之下,选用豆乳超滤液稀释豆乳时,体系的 zeta 电位、粒径分布、pH值以及电导率都未随稀释倍数的增加而改变(*P>0.05),说明此法能够较好地维持豆乳蛋白粒子的荷电稳定性。由此可知,豆乳超滤液可做为豆乳zeta电位测定的理想稀释介质。  相似文献   
109.
为探究脂氧酶缺失型大豆品种东富3、7S球蛋白缺失型大豆品种东富2为原料生产的豆乳理化性质,以普通大豆品种黑农64为对照,分别探究均质(80MPa)、加热工艺(95℃、25min)对3种原料豆乳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未均质加热前,东富3生豆乳的蛋白溶解度、游离巯基含量在3种豆乳中最高,平均粒径、浊度、粘度、离心沉淀率最低;东富2生豆乳的蛋白溶解度、游离巯基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品种黑农64生豆乳(p<0.05),平均粒径、浊度、粘度、离心沉淀率显著大于黑农64生豆乳(p<0.05),即生豆乳中东富3物理稳定性最高,东富2物理稳定性最低。均质后,所有豆乳的蛋白溶解度、游离巯基含量均增加,平均粒径、浊度、粘度均降低。东富2和黑农64豆乳均质后离心沉淀率显著下降(p<0.05),而东富3豆乳离心沉淀率与均质前无显著差异(p>0.05),但物理稳定性仍然最高,东富2均质豆乳物理稳定性仍最低。加热后3种豆乳的蛋白溶解度、平均粒径、粘度均增加,而游离巯基含量、离心沉淀率均下降,较与均质,加热对豆乳物理稳定性提升效果更显著(p<0.05)。加热后东富3豆乳平均粒径和离心沉淀率仍然最低,尽管受热后东富2豆乳粒径增加幅度大于其他2个品种,但较高的粘度使其离心沉淀率下降程度最大,物理稳定性优于加热后的黑农64豆乳豆乳微观结构图显示均质、加热前后3种豆乳油滴尺寸变化与粒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0.
武旭  钱和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3):65-68
[目的]改善纳豆芽孢杆菌发酵的全豆豆乳品质。[方法]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和不同的乳酸菌共同发酵全豆豆乳,对发酵过程中发酵豆乳的微生物数量、纳豆激酶酶活、pH的变化以及豆乳的感官评分进行研究。[结果]试验表明,利用汉森商业乳酸菌菌种与纳豆芽孢杆菌共同发酵全豆豆乳,豆乳中乳酸菌与纳豆菌均能够良好生长,所得发酵豆乳感官评分最高、纳豆激酶酶活最高。[结论]研究改善了纳豆产品的风味,可为大豆深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