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78篇
林业   182篇
农学   92篇
基础科学   81篇
  79篇
综合类   727篇
农作物   52篇
水产渔业   115篇
畜牧兽医   204篇
园艺   183篇
植物保护   11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黔西北山区反季节萝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萝卜是以肥大的肉质根为食用产品的十字花科萝卜属蔬菜,性喜温凉,属半耐寒性蔬菜.常规栽培以冬春两季为主,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夏秋反季节萝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52.
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头足类之一, 在西北印度洋海域蕴藏有丰富的资源量, 该海域受季风的影响中尺度涡分布广泛, 但对栖息于该海域鸢乌贼的影响尚不清晰。本研究基于角动量涡旋检测与追踪算法获得的涡旋追踪数据集匹配渔业数据, 统计了西北印度洋中尺度涡的时空分布, 分析了不同类型涡旋和鸢乌贼资源丰度和分布的关系, 并结合广义加性模型解析了中尺度涡基本特征量与鸢乌贼资源分布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 西北印度洋中尺度涡发生的高频海域在北部区域, 且存在明显的月间和年际变化。振幅、相对涡度大的中尺度涡内更容易聚集高的鸢乌贼资源丰度。气旋涡内部区域和外围区域的鸢乌贼资源丰度均优于反气旋涡, 且这种差异于涡旋内部区域更加明显。研究表明, 西北印度洋中尺度涡会影响鸢乌贼的资源分布, 需要进一步结合环境因子探究其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53.
印度洋西北海域秋季鸢乌贼渔场分布与浮游动物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根据2004年10~11月我国鱿钓船在印度洋西北海域进行鸢乌贼资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对表层浮游动物与鸢乌贼渔场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桡足类、箭虫类和糠虾类在调查海域的出现率在86%以上。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平均值为39.51±114.06mg/m3。鸢乌贼的平均日产量为4.6 t,平均CPUE为3.90 ind/线/h。在浮游动物中,生物量最高的种类为尖尾海萤,平均值为24.30mg/m3,但空间分布差异极大,并且与中心渔场分布无关。其次为箭虫类、桡足类和糠虾类,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9.18mg/m3、2.32mg/m3和1.38mg/m3,与中心渔场分布关系显著,并可作为渔场分布的指示种类。  相似文献   
54.
为探究不同浮动覆盖条件下水面蒸发消减效果及节水效益,以PE瓶、HDPE球、塑膜板为供试材料,设置3种不同水面覆盖率,在宁夏中部干旱带开展连续2个年度非冰期大型蒸发池试验,对比分析不同覆盖材料和覆盖率的蒸发消率、水面温度、水质变化、节水成本及效益。结果表明:覆盖材料的蒸发消减率4-6月呈趋于升高,7-10月趋于降低;同等条件下HDPE球3种覆盖率的非冰期蒸发消减率分别为42.14%、56.56%、70.15%,明显高于PE瓶和塑膜板;随着材料覆盖率增加,水体升温较为明显,且塑膜板对水温影响最大,HDPE球次之,PE瓶最小;覆盖水体中未发现毒害物质,水质稳定趋好;相同覆盖率下,HDPE球节水成本最低,塑膜板最高,相同覆盖材料下,50%覆盖率的最低,75%覆盖率的最高;3种材料消减水面蒸发直接效益均为负值,但考虑间接效益的情况下,采用HDPE球覆盖1万m2的水面,寿命期50%、75%、90%覆盖率可分别实现25.94万元、27.41万元、36.60万元的正收益。综合节水效果、节水成本和效益,HDPE球是可供干旱地区选用的消减水面蒸发节水材料。  相似文献   
55.
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将西北分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纳入总的农业规划中,建设一批具有西北特色的农产品优势区,打造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提升耕地质量,推动西北分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56.
西北干旱区塔里木河流域为例,选取了9个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针对人类对水土资源利用所产生的正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公因子在GDP、粮食产量、人口总数、牲畜头数、财政收入、耕地面积、农林牧等总产值和有效灌溉面积的载荷较高,说明这些指标可综合反映农业资源利用正效应之一,即人口环境经济容量;第二公因子在机电排灌面积上的载荷最高,说明机电排灌面积可反映水、土等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57.
广西西北喀斯特不同植被不同土层的土壤颗粒有机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西北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草丛、灌丛、原生林)生态系统表层(0~10 cm)及深层(70~10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热裂解–气相–质谱(Pyr–TMAH–GC/MS)技术,研究不同植被表层与深层土壤颗粒有机质(POM)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的pH值、有机碳、总氮、总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随植被的正向演替呈上升趋势;草丛表层土壤的有机碳、总磷和碱解氮含量均显著高于深层土壤的(P0.05);灌丛表层土壤的有机碳、总氮、总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深层土壤的(P0.05),灌丛表层土壤的pH值和总钾含量显著低于深层土壤的(P0.05);原生林表层土壤的总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深层土壤的(P0.05);随着植被的正向演替,土壤POM总量呈增加趋势,表层土壤POM总量显著高于深层土壤的;土壤POM热裂解产物类型主要有木质素类、酚类、芳烃、多环芳烃及脂类化合物,木质素类化合物仅存在于表层土壤,稠环芳烃(此处指除萘和茚外的多环芳烃)占比则随植被的正向演替呈下降趋势;植被显著影响POM总量和POM热裂解产物中对羟基苯基、稠环芳烃、脂肪酸、正构烯烃、萘、氰的占比,土层深度显著影响POM总量和POM热裂解产物中对羟基苯基、愈创木基、丁香酚基、茚、脂肪酸、酮、苯、烷基苯、酚类和氰的占比,植被与土层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POM热裂解产物中对羟基苯基、萜烯和脂肪酸的占比;POM总量与有机碳、总氮、总磷、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和总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稠环芳烃与有机碳、总氮、总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且碱解氮和pH值显著影响POM化合物组成。可见,在喀斯特地区,土壤POM含量能反映土壤中潜在活性养分含量,可作为喀斯特地区评价不同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质库及土壤质量动态变化影响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8.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地区也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人饮工程在广大农村定期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受到多方重视。特别是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水资源短缺地区,甘肃省又是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之一。广大农村地区人饮水问题长期以来都得不到切实的解决。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今天,农村人饮水问题更是突出。虽然人饮工程的建设工作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但是无论是前期建设还是建成后的管理都存在很多突出性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完善解决,那么西北地区的人饮工程的作用就无法发挥出来。文章以新时期农村人饮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几点思考作为研究话题。首先分析了西北农村地区人饮水困难的类型以及基本分布状态,然后分析了新时期西北农村地区人饮工程建设以及管理工作的不到位之处,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59.
政策·信息     
《中国农垦》2007,(4):6-7
农业部:现代农业五大主攻方向;八部委发布《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启动;提议:振兴西北节水型畜牧业;中国农业入世五年小结……[第一段]  相似文献   
60.
冬油菜在西北旱寒区的适应性和北移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目的】对不同冬油菜类型和品种在西北旱寒区的越冬抗寒性、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冬油菜北移的可行性。【方法】在张掖、酒泉等不同生态条件下,对55份不同类型和来源的冬油菜品种(系)的抗寒性、经济性状、生育期、含油率、产量表现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在西北旱寒区海拔1 477~2 300 m、极端最低气温-22.7~-31.6℃、年平均气温5.9~8.7℃、年平均降水量92.0~630 mm、无霜期150~172 d的地区,甘蓝型和白菜型两种类型的冬油菜,仅白菜型冬油菜能够越冬,越冬率最高达到100.00%,生长发育正常,且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农艺性状,生育期275~295 d,含油率40.84%~44.15%,产量1 500.0~4 400.3 kg•ha-1。不同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抗寒性和适应性存在巨大差异,越冬率0~100%。根据越冬率与抗寒性,可将参试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划分为超强抗寒性、强抗寒性、抗寒性和弱抗寒性品种(系)4种类型。在乌稍岭以东地区,一般抗寒品种(系)均能越冬,但在河西走廊,只有超强抗寒性品种(系)和强抗寒性品种(系)才能越冬,【结论】在西北旱寒区,发展白菜型冬油菜生产是可行的,从而使冬油菜栽培种植北界向北向西延伸1 000多公里,海拔由1 000 m提高到2 300 m左右,纬度由35°30′提高到39°46′。冬油菜北移进入中国西北旱寒区种植能够有效地增加该区冬春季植被覆盖度,同时为该区发展一年二熟耕作制创造了条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促进北方寒区冬油菜生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