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04篇
  免费   502篇
  国内免费   821篇
林业   1482篇
农学   1768篇
基础科学   455篇
  1191篇
综合类   14773篇
农作物   1056篇
水产渔业   2941篇
畜牧兽医   16884篇
园艺   3883篇
植物保护   294篇
  2024年   139篇
  2023年   479篇
  2022年   647篇
  2021年   746篇
  2020年   530篇
  2019年   757篇
  2018年   275篇
  2017年   402篇
  2016年   563篇
  2015年   855篇
  2014年   1946篇
  2013年   1728篇
  2012年   2471篇
  2011年   2695篇
  2010年   2639篇
  2009年   2860篇
  2008年   3200篇
  2007年   2873篇
  2006年   3109篇
  2005年   2715篇
  2004年   2024篇
  2003年   1869篇
  2002年   1256篇
  2001年   1210篇
  2000年   841篇
  1999年   663篇
  1998年   611篇
  1997年   516篇
  1996年   578篇
  1995年   561篇
  1994年   559篇
  1993年   442篇
  1992年   419篇
  1991年   440篇
  1990年   314篇
  1989年   419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8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5篇
  1973年   5篇
  1965年   5篇
  1957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生态学限制因子定律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环境具有一定的生态学意义,从生态学角度探讨教育现象具有极重要的价值.本文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了限制因子定律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了在课堂教学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中该定律应如何应用.  相似文献   
992.
本研究旨在对黑曲霉和乳酸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二段固态发酵大豆皮和菜籽饼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发酵前后营养物质和抗营养因子含量变化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发酵产物中还原糖含量为指标,筛选出黑曲霉发酵阶段适宜的发酵温度、料液比、发酵时间、大豆皮和菜籽饼原料比例和接种量,并通过四因素三水平(L 934)正交试验探究料液比、发酵时间、大豆皮和菜籽饼原料比例和接种量对黑曲霉发酵产物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在黑曲霉固态发酵的最佳工艺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发酵产物中乳酸杆菌活菌数为指标,探究乳酸杆菌发酵阶段适宜的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和尿素添加量,并通过四因素三水平(L 934)正交试验探究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和尿素添加量对乳酸杆菌发酵产物中乳酸杆菌活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曲霉最优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35℃,料液比1.0∶2.8 g/mL,发酵时间60 h,大豆皮和菜籽饼原料比例2∶1,接种量5×107 CFU/g。乳酸杆菌最优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60 h,接种量5×106 CFU/g,尿素添加量1.0%。经黑曲霉和乳酸杆菌二段固态发酵后,发酵产物中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较发酵前均显著增加(P<0.05),粗纤维、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硫代葡萄糖苷和单宁含量较发酵前均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黑曲霉和乳酸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二段固态发酵可提高大豆皮和菜籽饼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3.
【目的】通过研究饲粮苏氨酸水平对22~42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确定其苏氨酸需要量。【方法】试验选用22日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鸡1 600只,根据体重相同的原则分为5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肉鸡(公母各半)。采用玉米-花生粕型基础饲粮,5个处理组试验鸡分别饲喂含0.60%(基础饲粮)、0.67%、0.74%、0.81%和0.88%苏氨酸饲粮,试验期为21 d。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选取2只鸡屠宰采样,测定屠宰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饲粮苏氨酸水平显著影响黄羽肉公鸡、母鸡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P<0.05)。对于母鸡,0.88%苏氨酸水平组平均日增重最高;0.81%苏氨酸水平组平均日采食量最高。对于公鸡,0.81%苏氨酸水平组平均日增重最高;0.81%苏氨酸水平组平均日采食量最高。饲粮苏氨酸水平与黄羽肉公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以及公、母鸡料重比呈显著的二次线性相关(P<0.05);根据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回归方程得出黄羽肉公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分别为0.81%和0.83%;根据料重比回归方程得出黄羽肉母鸡和公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分别为0.83%和0.86%。饲粮苏氨酸水平对黄羽肉公鸡、母鸡的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腿肌率、胸肌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黄羽肉公鸡全净膛率和腹脂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0.81%苏氨酸组全净膛率显著高于0.60%和0.74%苏氨酸组,0.88%苏氨酸组腹脂率显著低于0.60%和0.67%苏氨酸组(P<0.05)。饲粮苏氨酸水平显著影响黄羽肉母鸡法氏囊指数和胸腺指数,其中0.60%苏氨酸组法氏囊指数显著低于0.81%苏氨酸组,0.81%和0.88%苏氨酸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0.60%苏氨酸组(P<0.05);对肝脏指数、脾脏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苏氨酸水平对黄羽肉母鸡血清中甘油三酯、胰岛素含量有显著影响,其中0.60%苏氨酸水平组血清中胰岛素含量最低,0.88%苏氨酸水平组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最低,显著低于0.60%苏氨酸组(P<0.05);苏氨酸水平对黄羽肉公鸡甘油三酯含量有显著影响,其中0.88%苏氨酸水平组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最低,显著低于0.60%和0.67%苏氨酸组(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适量苏氨酸可以提高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促进免疫器官发育。以生长性能为主要判定指标,确定22~42日龄黄羽肉母鸡饲粮最适苏氨酸水平为0.83%,黄羽肉公鸡最适苏氨酸水平为0.81%。  相似文献   
994.
秦骥  史庆超  陈世喜  周瑶  胡鹏 《饲料研究》2023,(14):110-112
试验旨在明确尖头鱥(Rhynchocypris oxycephalus)的营养价值。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尖头鱥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矿物元素含量进行检测,综合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显示,尖头鱥肌肉中粗蛋白质、粗脂肪、水分、粗灰分含量分别是15.80%、1.34%、78.02%、1.50%。尖头鱥肌肉中共检测出18种氨基酸,总含量(TAA)为12.67%,其中必需氨基酸(EAA)含量为4.79%,鲜味氨基酸(DAA)含量为4.94%。尖头鱥肌肉富含镁、锌、铁、硒等矿物元素,尤其锌和硒的含量较高,超过多数淡水鱼类。研究表明,尖头鱥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鱼类,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95.
反刍动物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是现代化集约养殖中的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严重危害反刍动物的生长健康和产品质量,给养殖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文章就反刍动物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危害、病因、临床表现及营养调控方法进行阐述,以期为反刍动物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预防提供科学、合理的营养调控方法。 [关键词]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营养调控  相似文献   
996.
叶酸是反刍动物生长和生产过程中一种重要的B族维生素,对于保障反刍动物健康、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繁殖力和产奶量以及改善乳品质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国内对于叶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胃动物,反刍动物的相关研究较少,一些生产参数尚没有统一规定。本文围绕反刍动物就叶酸的理化性质、营养生理功能、消化吸收代谢、营养需要、来源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叶酸在反刍动物生产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强继业  郭华春 《种子》2003,(4):29-30
应用3 2 P研究“合作 88”马铃薯对磷素营养的吸收和分布规律 ,结果显示 :马铃薯对磷素营养的吸收率随植株的生长而增加。吸收率与栽培生长时间呈显著正相关。磷素主要分布为茎 >根 >叶 ,随生育期茎中含量相对增加 ,而叶中含量相对减少 ,根的不变。  相似文献   
998.
像桃、李、杏、板栗、银杏、枣子、山核桃等常见的果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因管理经营粗放、树体营养不足、授粉不良、病虫害严重等因素造成落花落果。影响果树的坐果率,从而降低果树的产量和品质。根据多年的经验和对比试验,现推荐8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果树的坐果率。  相似文献   
999.
稻米营养品质的研究现状及分子改良途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综述了稻米营养品质(蛋白质、赖氨酸和微量营养素)的经典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分子育种的研究现状,并对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法提高稻米营养品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00.
氮素营养水平对小麦后移栽棉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不同氮素营养水平下的小麦后移栽棉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棉株含氮量及叶片氨基酸含量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除8月19日外,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与施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693~0.9881);地上部各器官的含氮率和绝对含氮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且不同器官间呈同步增减的趋势,因而氮素分配比例的变化不大;提高氮素营养水平可显著增加小麦后移栽棉的叶片氨基酸总量和游离氨的含量(r=0.5316和0.5605),在17种氨基酸中,谷氨酸、脯氨酸等7种氨基酸的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正相关(r=0.5256~0.6074)。虽然施氮量越高,棉株的氮素代谢越旺盛,但小麦后移栽棉的适宜施氮量约为205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