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63篇 |
免费 | 144篇 |
国内免费 | 33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07篇 |
农学 | 334篇 |
基础科学 | 570篇 |
379篇 | |
综合类 | 2697篇 |
农作物 | 405篇 |
水产渔业 | 259篇 |
畜牧兽医 | 1315篇 |
园艺 | 200篇 |
植物保护 | 1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166篇 |
2022年 | 273篇 |
2021年 | 236篇 |
2020年 | 184篇 |
2019年 | 222篇 |
2018年 | 125篇 |
2017年 | 206篇 |
2016年 | 240篇 |
2015年 | 267篇 |
2014年 | 305篇 |
2013年 | 323篇 |
2012年 | 391篇 |
2011年 | 463篇 |
2010年 | 518篇 |
2009年 | 363篇 |
2008年 | 407篇 |
2007年 | 349篇 |
2006年 | 281篇 |
2005年 | 265篇 |
2004年 | 212篇 |
2003年 | 166篇 |
2002年 | 146篇 |
2001年 | 148篇 |
2000年 | 111篇 |
1999年 | 84篇 |
1998年 | 41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65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B类疫病,对世界养禽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目前,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主要预防措施仍然是接种疫苗,但由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具有血清型众多、变异速度快且交叉保护性弱等特点,使得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制一直是养禽业面临的重大难题.文章主要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弱毒疫苗的发展历程和免疫策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新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疫苗的开发及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2.
为了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广西流行株的遗传变异情况,应用RT-PCR方法对2004-2007年的7株广西IBV分离株的纤突蛋白S1基因、核(N)蛋白和膜(M)蛋白基因进行扩增、克隆、测序和同源性比较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广西IBV分离株S1基因存在广泛的基因点突变,部分毒株出现基因插入和缺失,分离株之间氨基酸同源性为74.2%~98.7%;N基因无插入和缺失,但存在基因点突变,分离株之间氨基酸同源性为91.7%~99.3%;M基因存在点突变和插入现象,分离株之间氨基酸同源性为90.7%~98.2%。以疫苗株H120为参照,广西IBV分离株的S1、N和M基因都出现了变异,其中S1基因变异程度最大。7株广西IBV在S1、N和M基因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树中分别集中在2、3和3个基因群中,其中4株的S1、N和M基因分型结果不一致。结果表明广西IBV分离株的S1、N和M基因已发生变异,广西IBV存在广泛的基因突变、缺失或插入现象。研究的结果提示流行株的遗传变异可能是目前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3.
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山东分离株S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3株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山东分离株(青岛腺胃株QX株、东营腺胃株DY株、肥城腺胃株FC株)病毒纤突蛋白基因(S基因)的核苷酸特征,与呼吸型M41标准株及肾型IBV进行S基因核苷酸进行同源性比较。采用RT-PCR技术方法,对IBV分离株(QX、DY、FC)及标准毒株M41株S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对其中QX和DY株S基因核苷酸分别用3种方法(Clustal V method、Jotun Hein method和Clustal W method)对获得的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QX株和DY株的S基因核苷酸与标准毒株M41株S基因核苷酸的同源性最高为79.3%和79.2%,最小差异性为24.5%和22.3%。QX株和DY株与肾型IB分离株HD同源性最高为78.4%和78.9%,最小差异性均为22.7%。HD株与M41株的同源性最高达到80.8%。通过对S基因进化关系分析,说明腺胃型IBV山东分离株(QX、DY株)与呼吸型和肾型IBV是引起不同组织嗜性的IBV变异株,与呼吸型IBV和肾型IBV有明显的差异,是在IBV遗传变异进化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进化阶段。 相似文献
94.
从青海省祁连县采集93份牦牛粪样用于贾第虫检测。所有样品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处理后,采用卢戈氏碘液染色镜检和免疫荧光试验进行检测,将镜检阳性样品采用套式PCR方法扩增18S rRNA,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镜检和免疫荧光试验中有9份样品为贾第虫阳性,阳性率为9.7%。镜检阳性样品采用套式PCR方法扩增后有8份样品为18SrRNA基因阳性,产物长度292bp,测序后的序列分别命名为QHQL201501~QHQL201508。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分离的虫株属于牛源十二指肠贾第虫,基因型均为反刍动物特有的聚集体E,未发现具有人兽共患潜力的A型和B型。 相似文献
95.
从陕西地区26个疑似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的猪场,采集发病仔猪的肛门拭子、粪便以及死亡仔猪的小肠,将其接种于Vero细胞,在添加胰酶的情况下,连续传代培养并观察,直至细胞出现典型的合胞体病变,经RT-PCR检测、测序、基因比对分析与动物回归实验,最终确定分离到一株PEDV病毒强毒株。经过测定毒株的S基因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发现本次分离到的毒株与疫苗株CV777同源性较低,进化分支位于目前流行的PEDV G2a亚群。 相似文献
96.
根据内蒙古多伦县2000年TM影像和2008年SPOT5影像及地面调查资料,在ArcGIS和ERDAS等软件支持下,获得多伦县2期景观类型数据,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分析了多伦县2000-2008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以期为多伦县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利用提供决策依据,也为荒漠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林地面积增长最快,增长了12.09倍,年变化率为1.51%,优势度指数增加明显,破碎度指数和分维数减小;沙地面积减小最为明显,减小了16107 hm2,占2000年沙地总面积的85.1%,年变化率为0.11%,随着斑块数量的增加破碎度指数呈增加趋势,沙地景观类型重心向西北方向转移21.13 km。草地斑块数呈减少趋势,但是斑块面积增加了36150 hm2,占2000年草地总面积的16.4%。综上所述,表明多伦县生态环境趋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7.
口蹄疫疫苗的有效抗原成分为完整的口蹄疫病毒粒子(146S),疫苗的效力与疫苗中含有的146S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因此对疫苗的生产过程及产品进行146S的定量检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对146S定量的方法主要是超速离心的方法,除此之外,ELISA检测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同时很多研究人员也在积极探索其他更为简便快捷的检测方法。作者主要对各种146S的定量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8.
经鸡胚接种、RT-PCR、气管环培养等方法从河南地区发病鸡群中分离、鉴定出2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c virus,IBV),分别命名为HN/HL株和HN/SG株。应用RT-PCR方法对尿囊液中HN/HL株和HN/SG株以及本室保存的H120株的S1基因全序列进行了扩增,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结果显示,3株IBV目的片段全长分别为1828、1825、1819bp,3个序列相互之间存在多位点的变异,同时存在插入和缺失现象;对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表明,HN/HL株S蛋白裂解识别位点序列为HRRRR,而HN/SG株和H120株S蛋白裂解识别位点同为RRFRR。将测序结果同GenBank上登录的其他IBVS1基因相比较,发现本试验的HN/HL株与疫苗H120株的同源性仅为78.1%,HN/SG株与H120株的同源性仅为81.1%,而HN/HL株与HN/SG株的同源性为87.9%。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分析还发现,已报道的腺胃型ZJ971株和QX株在分子水平上应该分别属于呼吸型和肾型IBV。 相似文献
99.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禽流感病毒(AIV)血凝素(HA)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并分别引入NotⅠ和NcoⅠ酶切位点,用PCR方法扩增AIV HA基因片段。回收目的基因片段,并用NotⅠ/NcoⅠ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经纯化后,将其定向克隆入果蝇表达载体pMT/B/V5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MT-HA。测序验证正确后,用脂质体转染法与辅助质粒pCoBlast共转染果蝇S2细胞,通过Blasticidin(杀稻瘟素)进行加压筛选,获得了抗性细胞S2-HA。提取S2-HA细胞的基因组DNA,PCR检测目的基因在果蝇S2细胞中的整合与表达。用终浓度500μmol/L的硫酸铜溶液诱导表达,收集无血清的细胞表达上清,样品浓缩后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MT-HA,转染细胞经10 mg/L的Blasticidin筛选及鉴定后获得了稳定表达HA的果蝇S2细胞株。 相似文献
100.
为研制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标记疫苗株,本研究在EIAV驴胎皮肤(FDD)细胞弱毒疫苗株感染性克隆pEIAVFDDV3-8的S2基因内部引入两个终止密码子,致使S2基因终止表达,构建了一株S2基因突变的感染性克隆pEIAVFDDV3-8△S2。用该重组质粒转染FDD细胞,盲传至第4代时,转染细胞病变明显,电镜下可见细胞内的典型病毒颗粒。反转录酶活性检测和Real-time PCR对病毒拷贝数的检测均证明,获得了EIAVS2基因终止表达的感染性克隆毒株,命名为EIAVFDDV3-8△S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