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80篇
  免费   411篇
  国内免费   1869篇
林业   769篇
农学   6420篇
基础科学   1032篇
  809篇
综合类   24538篇
农作物   5099篇
水产渔业   511篇
畜牧兽医   2394篇
园艺   6400篇
植物保护   388篇
  2024年   194篇
  2023年   663篇
  2022年   796篇
  2021年   829篇
  2020年   657篇
  2019年   777篇
  2018年   430篇
  2017年   804篇
  2016年   893篇
  2015年   975篇
  2014年   2198篇
  2013年   2337篇
  2012年   3900篇
  2011年   3830篇
  2010年   3487篇
  2009年   3962篇
  2008年   3772篇
  2007年   3046篇
  2006年   3342篇
  2005年   2837篇
  2004年   1086篇
  2003年   1547篇
  2002年   1146篇
  2001年   794篇
  2000年   481篇
  1999年   576篇
  1998年   405篇
  1997年   426篇
  1996年   380篇
  1995年   316篇
  1994年   275篇
  1993年   216篇
  1992年   208篇
  1991年   183篇
  1990年   183篇
  1989年   165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8篇
  1965年   18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22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8 毫秒
991.
随着传统种子市场格局的打破,种业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新品种大量增加,新品种投放市场速度急剧加快,加上农村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工作愈显重要。加强示范需要进一步完善示范推广体系,增加示范投入,科学规范示范操作,以使示范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农民,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2.
南县2003年引进棉花新品种中棉所48试种,连续3年共种植213.8公顷,表现良好。①产量高。2003年种植1334平方米中棉所48棉花,平均667平方米籽棉产量为342公斤。2004年种植3.6公顷,平均667平方米籽棉产量为387.5公斤。2005年种植210公顷,平均667平方米籽棉产量329公斤.一般比当地当家品种增产12.6%-15%。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当地常规化肥施用量90%的基础上,施用等量分别添加花生麸(OFH)、棉籽麸(OFM)、油菜籽麸(OFY)和大豆麸(OFD)辅料的菌渣牛粪有机肥,研究其对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烟株生长、化学成分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麸粕与木耳菌渣、牛粪按照10∶100∶100质量比制作成的有机肥,施用3.0 t/hm2于土壤中后,不同麸粕的有机肥肥效有所不同。OFH处理旺长期烟叶氮含量和单鲜叶质量最大,烟叶磷、钾含量与其他处理相当;OFH处理上等烟比例和烟叶产值最高,其产值与OFD处理无显著差异,但都显著高于OFY和OFM处理;不同处理对烤烟化学成分无不良影响,OFH处理化学成分更协调;各处理烤烟感官质量综合评价分值无明显差异,4个处理中OFH处理总分最高,其次是OFY处理。以花生麸为辅助原料制作菌渣牛粪有机肥在改善烟株营养和烟株生长及提高烤烟产量和品质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4.
山下红蜜柑原产日本,表现为红果早,成熟期早,优质丰产,特别是果面红色艳丽,在温州蜜柑中独树一帜。该品种树势中等,结果早,丰产性好;果实扁圆形,单果重130克左右,果面光滑靓丽,10月上旬开始着色,呈橙黄并逐渐加深,10月下旬呈现艳红色,非常漂亮;果肉橙红,无核,化渣,汁多,味浓。总含糖量9.5%,总含酸量0.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7%,固酸比30∶1,品质一等。糖橙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树势较强,开张,圆头形。果实扁圆,单果重150克~180克。果面较光滑,橙黄。果肉细嫩,纯甜无酸。种子6粒~8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12%。12月上旬成熟,丰产和稳产。适宜…  相似文献   
995.
彝黑糯1号和彝黑糯2号是由云南楚雄益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利用玉米单倍体技术选育出的2个鲜食玉米新品种。文中从亲本选育及组合组配、综合表现及特征、高效制种技术及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等方面对这2个品种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总结了育种体会,旨在为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96.
为了进一步研究生态环境中残留的镉对花生的毒害,并为花生镉污染抗性的遗传评价研究提供参考,采用人工光照培养箱内砂培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镉(0、5、10、20、40、60 mg/L)对花生(莱农13、平度01、花育23、豫花15、丰花3号、花育20)生长、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根系活力随镉加入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但在镉加入量为5 mg/L的处理中花生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增加。平度01的根系活力随镉浓度的增加下降率最小,耐镉性比较强;豫花15的根系活力随镉浓度的增加下降率最大,耐镉性最差;豫花15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镉浓度增加下降率最低,耐镉性最强;莱农13叶片叶绿素对镉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997.
为探讨南方红壤旱地不同施氮量下花生农艺性状、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变化,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以高含氮肥料为材料,设置8个处理:不施氮肥(N0)、200%施氮量(N200%)、150%施氮量(N150%)、100%施氮量(N100%,纯施氮180.48 kg/hm2)、80%施氮量(N80%)、60%施氮量(N60%)、40%施氮量(N40%)和20%施氮量(N20%)。结果表明:与N0处理相比,施氮肥提高了花生荚果产量,增产幅度为12.94%~24.62%;荚果产量、单株果重和饱果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分枝数和百仁重随施氮量变化不明显;株高和百果重以N80%效果最佳。土壤碱解氮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花生荚果产量与饱果率、有机质和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碱解氮与饱果率和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而与pH呈显著负相关。由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第1主成分性状,即产量因子,如荚果产量、单株果重和百果重对花生生长有重要的作用。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百果重和饱果率通径系数较大,所以在提高花生荚果产量中应重视这2个性状。综上所述,从花生产量、农艺性状和成本考虑,以N80%处理(纯施氮144.38 kg/hm2)的荚果产量、株高、单株果重、百果重、百仁重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998.
张宇  王海新  史普想  陆岩  蔡立夫  金振 《花生学报》2020,49(3):74-78,88
施用有机肥可以减少化肥用量,增强花生抗病性,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为避免有机肥使用过程中因腐熟程度、速度的因素降低其利用效果,进行了有机肥+EM菌对花生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和土壤养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四种有机肥+EM菌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叶片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只施化肥)均显著提高,且明显高于单独施用有机肥处理。有机肥+EM菌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和酶活性。施用有机肥+EM菌处理单株结果数显著提高,平均增产15.10%。说明有机肥+EM菌能够有效替代部分化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99.
采用田间病圃鉴定法,对55个花生品种进行不同播期网斑病抗性鉴定。经鉴定获得抗病品种1个、中抗品种20个、感病品种5个、高感品种2个,未获得对网斑病免疫和高抗的花生品种。获得27个抗病性随播期改变的品种。经方差分析,影响抗病性的主要因素是花生品种自身特性,播种温度对花生网斑病抗病性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00.
花生种皮颜色及花青素含量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山花15号×中花12号为杂交组合,自F2经单粒传法(Single-seed descent, SSD)多代自交后获得由302个家系组成的F9代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光扫描仪对亲本及RIL群体花生种皮颜色进行扫描,采用万深SC-G自动考种分析系统对种皮颜色的RGB值进行量化评价,并对RIL群体进行花青素含量测定,用G3DH软件构建RGB值和花青素的遗传模型,进行种皮颜色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种皮三原色G值和B值的最适模型均为3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97.61%和96.46%;R值的最适模型为2对主基因控制具有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95.06%;花青素含量的最适模型为2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96.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