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24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733篇
林业   638篇
农学   535篇
基础科学   956篇
  922篇
综合类   5040篇
农作物   376篇
水产渔业   571篇
畜牧兽医   5575篇
园艺   391篇
植物保护   421篇
  2024年   130篇
  2023年   329篇
  2022年   406篇
  2021年   514篇
  2020年   369篇
  2019年   487篇
  2018年   219篇
  2017年   344篇
  2016年   392篇
  2015年   501篇
  2014年   870篇
  2013年   793篇
  2012年   1034篇
  2011年   1027篇
  2010年   789篇
  2009年   920篇
  2008年   951篇
  2007年   882篇
  2006年   784篇
  2005年   703篇
  2004年   529篇
  2003年   452篇
  2002年   323篇
  2001年   278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从疑似禽霍乱病死鸡中分离一株细菌,采用16SrRNA方法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PCR方法分析其血清型为A型,对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噻肟、恩诺沙星、多粘菌素敏感,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氟苯尼考高度耐受.本研究结果为鸡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2.
《饲料工业》2021,42(14)
研究旨在探究草鱼膨化饲料中不同糖脂比(CHO:L)对大规格草鱼[(1 061.33±12.49) g]生长性能和形体指标的影响。试验设计了4个等氮(粗蛋白30%)等能(12.5 k J/g)不同糖脂比处理组(30%小麦、1.4%豆油,糖脂比6.49组;25%小麦、2.4%豆油,糖脂比4.94组;19%小麦、4.1%豆油,糖脂比3.42组;14%小麦、5.8%豆油,糖脂比1.93组)和等氮(粗蛋白30%)略低能量(11.5 k J/g)的(14%小麦、3%豆油,糖脂比3.11组)试验组,共5个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放置25尾鱼,并进行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可消化能水平下,随着饲料中糖脂比例不断降低,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不断升高,饲料系数下降,并在糖脂比1.93组,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肥满度达到最高,说明饲料能量分配在脂肪上比较与分配在糖类上更有助于该规格草鱼的生长;在相同的可消化能(12.5 k J/g)水平下,不同糖脂分配对草鱼的肝体比和成活率没有显著的影响。1 000 g左右草鱼对饲料脂肪的利用率高于淀粉。研究表明,同样的可消化能水平下,能量分配在脂肪上比分配在淀粉上更有助于草鱼的生长;从糖脂比3.42组和糖脂比1.93组的生长结果比较来看,豆油小麦在草鱼上的比价关系:1%的豆油相当于3%的小麦。  相似文献   
133.
采用1982-2012年的多源遥感数据,结合像元二分模型,分析了三江源保护区不同时期代表性河流源区不同类型草地的植被覆盖度及其动态,并研究了草地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三江源草地覆盖度整体上呈现出西北低东南高的特征,全区草地平均植被覆盖度为48.73%,黄河源草地覆盖度最高(65.45%),长江源最低(4.25%),草甸、高山亚高山草甸、平原草原、高山亚高山草原和荒漠草原的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为59.86%、57.390%、39.50%、33.70%和14.13%;31年间全区草地覆盖度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增长速度为每年0.230%,黄河源区的增长速度最快(每年0.27%);整体而言,低温比干旱对三江源草地覆盖度增长的限制作用更强,草甸、高山亚高山草甸和平原草原受气温影响较大,高山亚高山草原和荒漠草原受降水影响较大,在月尺度上草地覆盖度对气温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效应,而对降水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三江源保护区成立(2001年)后,草地覆盖度的增长速度和增长面积都有所提升,全区草地覆盖度对气温的敏感度有所升高,黄河源草地覆盖度对降水的敏感度有明显下降.生态工程和草地保护措施整体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局部草地覆盖度下降趋势有所加剧,以荒漠草原最为突出,应在今后的保护工作中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4.
采用药膜滤纸法测定除虫菊素、烟碱、鱼藤酮、蛇床子素、印楝素、苦参碱6种植物源农药四纹豆象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6种供试药剂对四纹豆象的LC50分别为7.0771、7.5804、66.3049、16.1044、25.4777和85.5233μg/cm2;触杀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除虫菊素对四纹豆象的触杀活性最强,烟碱次之,其它4种供试药剂对四纹豆象的触杀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135.
《植物医生》2012,(1):21-21
印楝素是一种纯植物源农药.是从印楝树种子里提取的一种生物杀虫剂,目前原药以7%~20%为主,单剂有0.3%、0.5%、0.7%和0.9%的含量,复配制剂有甲维盐、阿维菌素、苦参碱。  相似文献   
136.
为了比较不同禽源坦布苏病毒(TMUV)抗原的相关性,通过细胞微量血清交叉中和试验测定了分离自种鸭、蛋鸡、肉鹅的不同禽源坦布苏病毒之间的抗原相关值,并进行了抗原相关性分析。结果测得抗鸭源TMUV阳性血清对鸭源TMUV、鸡源TMUV和鹅源TMUV的中和效价分别为1:1 349、1:1 202和1:1 318,抗鸡源TMUV阳性血清对鸭源TMUV、鸡源TMUV和鹅源TMUV的中和效价分别为1:1 023、1:1 023和1:977,抗鹅源TMUV阳性血清对鸭源TMUV、鸡源TMUV和鹅源TMUV的中和效价分别为1:933、1:912和1:955。根据亲缘值(R值)(R=√r1×r2)计算公式,得出鸭源TMUV与鸡源TMUV、鹅源TMUV间的抗原亲缘值(R)分别为0.94和0.95,鸡源TMUV与鹅源TMUV间的抗原亲缘值(R)为0.91,可见3种不同禽源TMUV之间的R均大于0.7,表明三者为同一血清型的坦布苏病毒。  相似文献   
137.
《农家科技》2012,(4):32
<正>一、仔猪断尾育肥的好处1.节省饲料,提高日增重。仔猪尾巴的功能是驱赶蚊蝇及与同类嬉戏。虽然其作用不大,但猪每天摆尾消耗的能量占日代谢能的15%,无形中造成饲料浪费,如果把这部分能量用于脂肪沉积,可提高日增重2%~3%,还可节省饲料。2.减少咬尾症。咬尾是猪的一种恶癖,原因很复杂,将仔猪断尾则有效控制该病发生。据统计,咬尾症在同群中一般可达20%~30%,由于该病的出现,降低了猪的  相似文献   
138.
猪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大多数呈隐性感染,少数急性病例表现发热、血红蛋白尿、神经系统病变、贫血、水肿、黄疸、出血性素质、皮肤和黏膜坏死等特征.2002~2004年,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猪钩端螺旋体病68例,治愈61例,治愈率96%.  相似文献   
139.
日粮铜源及其水平对猪下丘脑生长抑素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选用军牧 1号断乳仔猪 75头 ,随机分为 5组 ,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进行生长试验 ,研究了 2种铜源 (硫酸铜、蛋氨酸铜 )、3个添加水平 (5、12 5、2 5 0 mg/ kg)的日粮对猪生长及生长抑素分泌的影响 ,同时研究了下丘脑儿茶酚胺的变化与生长抑素的关系。结果表明 :日粮中添加 12 5 m g/ kg(P <0 .0 1)、2 5 0 mg/ kg(P<0 .0 5 )硫酸铜 ,12 5 mg/ kg(P<0 .0 1)、2 5 0 mg/ kg(P<0 .0 5 )蛋氨酸铜 ,可显著提高仔猪增重 ;而上述添加 5 mg/ kg硫酸铜组猪下丘脑生长抑素含量为 2 2 5 .74 ng/ g组织 ,显著高于 12 5 mg/ kg(P<0 .0 5 )、2 5 0 mg/ kg(P<0 .0 5 )硫酸铜组和 12 5 mg/ kg(P<0 .0 1)、2 5 0mg/ kg(P<0 .0 1)蛋氨酸铜组。下丘脑生长抑素含量与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含量呈负相关关系 (P<0 .0 5 )。据此认为 ,高剂量铜通过调节儿茶酚胺代谢抑制下丘脑生长抑素分泌 ,是其促生长调控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0.
1983年以来,小麦抗白粉病基因资源的抗性鉴定表明,包含二个或二个以上基因联合及多基因抗源的抗性一直表现强而稳定;而单基因抗源抗性容易丧失;包含Pm8抗病基因的抗源及其衍生种在近几年丧失抗性。我国小麦白粉病抗源单一化是导致小麦白粉病流行及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当前采用多基因、多源化新抗源是克服抗源单一的主要措施。进一步加强微效、多基因抗源的发掘和利用,把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结合起来,以维持抗性的持久和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