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88篇
林业   16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2篇
  33篇
综合类   454篇
农作物   49篇
水产渔业   50篇
畜牧兽医   721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6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21.
本文介绍了2.5月龄杂种公猪中与猪链球菌2型感染有关的研究结果.临床上,该动物表现为斜颈、划浆运动、侧卧和惊厥.大脑的大体病变为多发性脓肿,不对称地位于右侧大脑半球,且与脑膜表面粘连.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为多病灶型或与病灶内细菌菌落有关的融合型大脑脓肿、化脓性脑膜脑炎和血管炎.生化分析显示,该病灶内细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福格斯-普里斯考尔、过氧化氢酶和氯化钠分析呈阴性反应,在海藻糖和水杨苷肉汤培养基中产生酸.利用从大脑脓肿处培养的细菌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扩增到了大小为459 bp的猪链球菌2型荚膜基因的部分片段.组织病理学、微生物学和分子学研究结果支持该疾病为由猪链球菌2型诱发的大脑脓肿和脑膜炎的诊断.该病例是猪链球菌性脑膜脑炎一个非典型表现,且据我们所知,是第一次在猪上发现的由猪链球菌2型诱发的大脑脓肿.  相似文献   
122.
支原体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静 《中国兽药杂志》2013,47(11):17-21
经过对Genebank鸡滑液支原体、猪肺炎支原体、口腔支原体和猪鼻支原体16S rRNA序列比对,设计了一条通用引物,建立支原体PCR检测方法.该方法敏感、特异、经济、快速,在动物疫苗生产中检测细胞、半成品及成品支原体污染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3.
《中国猪业》2013,(12):63-63
【本刊辑】据国际畜牧网2013年12月3日报道,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于2013年11月28日收到了韩国兽医部门的通报,位于韩国庆尚南道的一家养猪场暴发了经典猪瘟疫情。报告显示,疫情最初在2013年11月27日被发现,同日经庆尚南道家畜推广研究所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确认,共300头猪疑似感染,4例已确诊。现300头猪已全部被销毁,暴发来源仍未确定。  相似文献   
124.
本研究旨在探索能够在病原菌侵染寄主的早期快速、准确、高效鉴定棉花品种对黄萎病抗性的方法。以标准菌株Vd076和28个不同抗病性的陆地棉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病圃鉴定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苗期根部黄萎病菌DNA含量,建立快速鉴定棉花品种黄萎病抗性的新方法。利用标准品的Ct值和DNA含量绘制标准曲线,计算标准曲线方程,通过对未知样品的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计算出棉花根部所检测Vd076的DNA含量,确定接菌后1 d为最佳取样时间。28个棉花品种根部Vd076的DNA含量检测结果表明,它与病圃鉴定的相对病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2=0.958 8)。确定接种后1 d棉花根部Vd076的DNA含量在0~0.3 mg·g-1为高抗品种,0.3~1.0 mg·g-1为抗病品种,1.0~3.0 mg·g-1的为耐病品种,>3.0 mg·g-1的为感病品种。该方法具有准确、快速、高效的特点,为大批量棉花材料的黄萎病抗性快速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5.
为了解伊犁河谷区域虻的分布及其携带伊氏锥虫的情况,通过对虻的形态学鉴定及其特异性基因(CO1)和携带病原18S rRNA基因扩增、测序、同源性比对,鉴定和检测了采自伊犁河谷区域的虻及其携带病原情况。结果显示,所采集的虻为原虻属秋季原虻种,PCR扩增虻CO1基因和马伊氏锥虫18S rRNA基因序列分别为653 bp和205 bp。结果发现,秋季原虻的CO1基因与已发表的丹麦株(MT584147.1)同源性为98%,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在156只秋季原虻中携带伊氏锥虫的有9只,阳性率为5.7%(9/156),其阳性条带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伊氏锥虫基因同源性为99%。试验结果表明,结合形态学分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虻样品进行鉴定操作简单、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26.
为了解安徽省散养鸡群球虫感染及虫种分布情况,从安徽省多地散养鸡场采集鸡新鲜粪便829份,分别采用基于7种鸡球虫内转录间隔区1(ITS-1)基因的套式PCR进行检测,并对获得的样本进行测序和分析,以验证球虫虫种。结果显示,调查的所有散养鸡场均有球虫感染,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和和缓艾美耳球虫(E.mitis)是调查最常见的虫种。混合感染很普遍,以E.acervulina+E.maxima,E.acervulina+E.mitis,E.maxima+E.mitis及E.acervulina+E.maxima+E.mitis混合感染较为常见。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散养鸡群中球虫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对散养鸡场球虫病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27.
山羊痘病毒对于羊群生长有着严重的威胁。因此,开展山羊痘病毒检测研究工作很有必要。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山羊痘病毒的特性,并分别从聚合酶检测法、反向间接血凝检测法、双重聚合酶检测法、DNA分子生物检测法等方面,论述了山羊痘病毒检测方法,以此为山羊痘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8.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又称体外扩增技术,最早于1985年由Kary Mullis研制,是一种根据生物体内DNA复制的特点而设计的在体外对特定DNA序列进行快速扩增的新技术,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等特点。它能特异地在体外扩增微量基因或DNA片段,将皮克(pg)水平的DNA特异地扩增10^6~10^7倍,达到检测诊断的目的;在对特异性基因进行扩增时可使核苷酸的错配率低于万分之一;其操作过程在2~4h即可完成,有效缩短了诊断的时间。PCR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从基因扩增、基因检测到基因克隆、基因改造、  相似文献   
129.
针对H5亚型禽流感H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建立基于sYBRGreenI检测模式的荧光定量RT—PCR(real—timeRT—PCR,RRT—PCR),最低检测限为2.1×10^2拷贝质粒DNA,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分析只出现1个单特异峰,无引物二聚体,Tm=(79.5±0.3)℃,对H5N1亚型和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灭活抗原均有阳性扩增,对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健康鸡、鸭组织及其它家禽常见病原RNA无扩增,可重复性好,批内变异系数及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99%和5.12%;检测速度快,从样本处理到报告结果仅需5h。  相似文献   
130.
为了解和田羊和策勒黑羊无浆体季节动态感染情况,分别于2015年冬至、2016年春分、夏至和秋分,在策勒县某牧业合作社采集和田羊和策勒黑羊血液样本共120份,应用PCR对无浆体的MSP4基因和16SrRNA基因进行扩增。结果发现,检测绵羊的无浆体总阳性率为99.2%(119/120),以绵羊无浆体(Anaplasma ovis)和嗜吞噬无浆体(A.phagocytophilum)混合感染为主,占阳性样本比例为61.3%(73/119),A.ovis和A.phagocytophilum占阳性样本比例分别为31.1%(37/119)和7.6%(9/119)。在不同季节,和田羊和策勒黑羊无浆体均普遍感染,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新疆策勒县某羊场绵羊的无浆体病全年均可流行,应引起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