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1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285篇
林业   134篇
农学   120篇
基础科学   745篇
  586篇
综合类   1448篇
农作物   59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189篇
园艺   74篇
植物保护   127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256篇
  2022年   289篇
  2021年   264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人工林经营中保持森林结构稳定性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业资源管理》2017,(5):28-34
采用小班水平上的划分方法,将小班看做是林分中的"单木",相邻小班之间的边缘效应近似模拟了林分中"单木"与"单木"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利用GIS构建森林耦合体。通过复杂网络将之抽象化为森林耦合网络,利用已构建的森林耦合网络结构稳定性模型,针对人工林的林学特征与经营方式,探究人工林经营中森林结构稳定性的优化调控。研究结果表明:1)当森林耦合体中存在面积较大的、林分质量较差的小班时,可将其更新为面积较小的小班,在小班上选择性更新与周围小班不同的树种,使面积较大的小班逐渐演替为"混交"的面积较小的小班。这一过程平衡了面积较大的小班周围介数分布,提高了森林结构稳定性。2)当森林耦合体中存在林窗时,可以在林窗中补植与周围优势树种不同的林木。这一过程降低了林窗周围节点的介数,平衡了整个网络的介数分布,提高了森林结构稳定性。研究森林耦合网络结构优化,实际上就是解决小班如何在有限空间内的合理布局,旨在为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如何保持森林结构稳定性,同时又兼顾林业生产的可操作性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2.
基于突变理论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折旧率模型估算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净价值,运用生态福祉指数评价牧区居民的生态福祉水平,最后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测量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及其空间差异性。以内蒙古的17个牧业旗县(市)作为研究区,运用2012—2020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研究区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净价值增幅达22.9%。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草甸草原地区生态环境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2)研究区牧区居民生态福祉呈先降后升趋势。典型草原地区牧区居民生态福祉呈先降后升趋势,而荒漠草原地区和草甸草原地区呈波动上升趋势。3)研究区牧区居民生态福祉与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净价值耦合协调度明显提升。典型草原地区优质协调发展态势逐渐增强;荒漠草原以轻度失调和良好协调为主;草甸草原地区中的2个旗县(市)的耦合协调关系得到了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3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3):223-225
整合多元且异质的农村人力资源,对于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极为重要。提出应在遵循统筹兼顾、效益优先、以人为本三大原则的前提下,重视农村人力资源的外部整合和内部整合。外部整合要求农村人力资源整合须弹性因应于国家宏观战略;内部整合旨在通过构建有效整合机制,进而产生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34.
基于耦合理论视角,提出乡村休闲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形成乡村休闲养生、乡村休闲住宿、乡村特色交通、乡村休闲创意、乡村休闲乐购、乡土文化娱乐六种新业态,新业态对满足旅游者休闲需求、增强企业竞争力、繁荣市场供给、促进乡村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各地在乡村经济建设中应注意以自身资源禀赋为基础,把握各新业态的核心理念与建设重点,创造性改变乡村发展方式,最终实现"美丽乡村,美丽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35.
针对宁夏惠农区渠井用水比例失调,导致地下水越过适宜埋深造成次生盐渍化的问题。选择惠农区李岗村为试验区,在概化试验区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采用双重节点方式对地表水地下水模型进行耦合,在每个时间段对两者进行联立同时求解,通过HydroGeoSphere进行模型的计算求解,率定和验证模型中的水文地质参数。并通过建立的模拟模型,适时调整用水比例,得到在生态安全埋深下,渠井用水最优比例。  相似文献   
36.
用SPOT VEGETATION数据分析了浑善达克沙地天然草原牧草2007年时空动态遥感分析。时间上植被指数3月下旬开始有明显变化,植被指数逐渐增加到8月中旬均值达到最高,之后逐渐降低,到12月中旬后植被指数没有明显变化。空间上的植被指数分布规律为植被指数最早明显变化的地区和最后有变化的地区相同,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部南部,克什克腾旗、正蓝旗、多伦县、正镶白旗南部、阿巴嘎旗中部。一年中植被指数最高的地方出现在克什克腾旗桦木沟,达到了237。整体的规律为东部高西部低,南部比北部高。NDVI与降水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NDVI与降水量的关系符合二次曲线,y=-0.491+1.627x-0.500x2,R2=0.702。NDVI与气温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符合线性回归模型,y=-0.039+0.908x,R2=0.819。气温降水量都作为变量时NDVI(y)与气温(x1)降水量(x2)的关系如下、y=-0.038+0.872x1+0.051x2,R2=0.820。三个方程p值均小于0.01,若方程的检验水平取a=0.01,那么y与x的方程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37.
李雪  张永福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4):203-207,211
基于新疆14个地州1997、2007、2017年3期截面数据,利用定量和GIS空间分析法,分析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业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发展的空间耦合关系.结果表明:①1997—2017年农业劳动力和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模式.1997—2007年劳动力和农业经济增长的速度大于2007—2017年,天山以北的地区经济以及劳动力的发展情况总体好于天山以南.②1997—2017年农业经济呈持续增长的态势,总量增长了54.48%,但是区域增长差异明显,呈"南高北低"的特征.③产劳弹性系数以农业劳动力和农业经济同增的增长型为主,2007—2017年有12个地州均为增长型耦合模式,剩下的2个地州以集约型为主,分别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相似文献   
38.
对温差发电装置中的主要器件热电转换模块进行了热电耦合模拟并在单缸机上进行实验验证,温差的大小是决定发电效率的直接因素之一。对热电模块在温差发电装置上的安装以及装置在单缸机排气管上的安装做系统分析。设计恒压电路,使温差装置所回收的电能有效的充入蓄电池。当电路中的电流达到1A时,24块热电模块能回收132W的能量,相当于额定功率的1%。  相似文献   
39.
经济新常态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背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改革的必然趋势。农业与物流业耦合联动,延长、拓宽农业产业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运用复杂系统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形成农业和物流业耦合发展机制,构建农业、物流业两个子系统构成的耦合评价模型。以安徽省为例进行子系统评价和耦合系统评价,发现两业耦合联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后期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0.
基于刚柔耦合模型优化分析计算量大与计算周期长这一现状,提出了一种可提高优化效率的方法;在详细阐述此方法流程的基础上,以某型车前麦弗逊独立悬架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柔化处理流程的详细说明,对相关弹性部件进行柔化处理,建立研究对象的刚柔耦合模型,拟合系统的响应面近似模型,进而完成系统的多目标优化设计分析,最后将优化结果代入原模型中进行仿真对比,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