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9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为了解直播油菜耐渍调控机理和对田间油菜出苗和成苗的胁迫影响,以沣油737为材料,分别应用氨氧 基乙酸盐(AOA)、赤霉酸(GA3)和多效唑(PP333)浸种,应用1-甲基环丙烯(1-MCP)熏蒸吸胀种子,在胚根伸长期渍水后观测不同调节剂预处理对油菜种子出苗、幼苗生长、种子乙烯释放速率和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胚根伸长期渍水显著降低种子出苗率和出苗指数,并抑制渍水后幼苗生长;AOA、1-MCP和GA3预处理可有效缓解渍水对油菜种子出苗的胁迫作用,其中AOA预处理对渍水后幼苗的恢复生长也具有一定的调节效应,而PP333预处理则加剧渍水对种子出苗的胁迫作用。AOA预处理可增强渍水24h后胚芽细胞自噬活性以适应渍水环境。1-MCP、AOA、GA3预处理显著降低不渍水种子的乙烯释放速率,但可减少渍水过程中种子乙烯释放的下降幅度,表明在渍水前适 当降低种子内源乙烯水平,而在渍水过程中维持种子一定水平的乙烯合成,可能有利于提高油菜种子的耐渍性。  相似文献   
23.
“七五”期间对500个小麦品种进行耐渍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渍害的耐性表现极大的差异。本文介绍筛选出的6个耐渍小麦种质。  相似文献   
24.
为给小麦抗逆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以22个小麦品种为材料,于2018—2019和2019—2020年度分别开展拔节期和花后渍水处理,以自然生长条件为对照,分析渍水对籽粒产量及其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筛选耐渍高产品种并明确其耐渍高产机制。结果表明,拔节期和花后渍水处理造成小麦籽粒产量分别下降29.6%~59.1%和7.9%~49.1%,均显著降低穗粒数、千粒重、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乳熟期LAI。根据两年度不同水分处理下平均籽粒产量和渍后产量的降幅,筛选出相对高产耐渍品种扬麦25及耐渍性较突出品种宁麦22和生选6号。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水分处理下穗粒数、乳熟期LAI、旗叶RuBPCase活性以及花后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渍水处理下穗粒数降幅、千粒重降幅、花后干物质积累量降幅、乳熟期LAI降幅与产量降幅均呈显著正相关。花后光合面积大、光合速率高的品种,通过多生产光合物质以供应籽粒灌浆,促进产量形成;渍水导致的光合面积减少和物质生产能力降低是制约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因此,渍水胁迫下改善小麦生育中后期叶片光合生产能力,尤其是绿叶面积,有助于降低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渍后降幅;渍水条件下高叶片光合生产能力和穗产量可作为高效筛选高产耐渍品种的依据。  相似文献   
25.
部分芝麻新品种耐渍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均萎蔫株率、平均死亡株率为鉴定指标对15个国内近几年选育的白芝麻品种进行了淹水鉴定,结果表明:在同一小区同一天内,下午萎蔫株数高于上午萎蔫株数,萎蔫植株应以下午调查为好;撤水后3d内萎蔫株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但总体水平相差不大,撤水后第1天的萎蔫株率可以作为调查的指标;光照和温度是影响植株萎蔫发生的主要天气因素;冀芝1号在整个鉴定过程中没有出现萎蔫死亡现象,为抗性优良品种,并且其早期耐淹的能力能遗传给后代。豫芝4号(新)、陕芝3号在整个鉴定中出现萎蔫或死亡植株较少,为耐渍品种,其余品种抗性一般或差。  相似文献   
26.
渍害是影响世界小麦生产的主要非生物逆境,根部是渍害发生的起始位置。从根的生长、根通气组织的形成和根际泌氧(radial oxygen loss,ROL)屏障等根部形态适应特征,以及无氧呼吸、可溶性糖的有效供应、抗氧化剂和抗氧化酶的活性等代谢反应机制两方面对小麦的耐渍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小麦耐渍机制较为复杂,建议应用正向遗传学、反向遗传学以及生物信息学技术进一步对该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7.
作物耐渍鉴定与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渍害是全世界普遍发生的农作物自然灾害,耐渍鉴定及评价是作物耐渍种质资源筛选和耐渍新品种培育的首要条件。对此,从耐渍鉴定方法、耐渍鉴定指标、耐渍性级别划分方法以及耐渍性评价常用统计方法等四方面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并针对鉴定中存在影响因素多、评价中耐渍型与亲水型难区分等问题,提出了多生育阶段、目标性状指标、分子生物学方法揭示耐渍机制、结合其他优异性状综合鉴定和评价作物耐渍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8.
整合玉米基因表达与遗传分析资料发掘耐渍性候选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用cDNA microarray技术鉴定所得的玉米自交系Hz32(耐)与Mo17(敏)的根系在淹水胁迫早期响应的88个3倍差异表达ESTs进行电子定位,其中47条ESTs可分别排列到玉米10条染色体上;ESTs电子定位结果与玉米耐渍性QTLs图谱的整合发现,10条ESTs落入耐渍性QTLs区段内,并分别位于第1、2、4、5、9和10号染色体上。对这些ESTs的功能分析,推测其中3个基因为玉米耐渍性重要候选基因。整合基因差异表达与QTLs定位资料对筛选和发掘重要数量性状的侯选基因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9.
30.
为了寻找简易快速的小麦耐渍品种筛选方法和初步筛选芽苗期耐渍的小麦品种(系),以来源于不同麦区的155份推广品种和小麦高代品系为材料,在芽苗期进行人工模拟渍害处理,以正常水分为对照,分别测定不同品种(系)的发芽率、单株质量、根系质量,并计算单株渍害指数(PWI)和根系渍害指数(RWI),比较芽苗期不同小麦品种(系)的抗渍能力。结果表明,对于渍害后发芽率降低百分点(DPP值)为0的品种,用PWI判断耐渍性,10.0以下为耐渍性强的品种;对于渍害后0DPP值≤40个百分点的品种,其芽苗期渍害后发芽率降幅(DG)和RWI显著相关,DG在6.0%以下、RWI在10.0以下的品种(系)耐渍性强,DG≤6.0%是初步判断耐渍性的最适指标;对于渍害后DPP值大于40个百分点的品种(系),DPP值是芽苗期受渍害严重的指示指标;初步筛选出芽苗期耐渍性强的品种(系)28个,分别是渍害后DPP值为0、PWI在10.0以下的郑麦9023、宁麦17、襄麦55等17个品种(系),以及DG在6.0%以下且RWI在10.0以下的镇麦5号、晋麦91、郑麦2956等11个品种(系)。濮麦9号、西农957、CP93-10-3-2、郑麦7698等4个品种(系)的芽苗期耐渍性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