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7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369篇
林业   323篇
农学   618篇
基础科学   330篇
  457篇
综合类   3309篇
农作物   330篇
水产渔业   110篇
畜牧兽医   1766篇
园艺   197篇
植物保护   114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319篇
  2014年   444篇
  2013年   389篇
  2012年   551篇
  2011年   508篇
  2010年   434篇
  2009年   436篇
  2008年   578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373篇
  2005年   375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5篇
  1965年   10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7篇
  1956年   4篇
  1953年   3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油茶间作不同绿肥的土壤分形及养分损耗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油茶林间作不同绿肥对耕作层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及养分退化产生的影响,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间作不同绿肥下油茶林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及其与土壤粒径分布、养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该区域土壤粒径分布主要以粘粒(<0.002 mm)和粉粒(0.002~0.05 mm)为主,土壤分形维数为2.681~2.882,顺序为:CK<黑麦草<鼠茅草。(2)研究区土壤体积分形维数与粘粒(<0.002 mm)体积百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粉粒(0.002~0.05 mm)体积百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砂砾(0.05~2.00 mm)体积百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分形维数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及土壤容重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3)3月至8月,两种绿肥间作均显著提高了油茶林耕作层土壤的含水量,减少了养分的损耗,其中以鼠茅草改良效果最好。综上,土壤分形维数能够很好地表征土壤质地、粒径组成以及土壤养分状况,为油茶林地复合经营土壤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多粘类芽孢杆菌DN-1固体发酵条件。[方法]以活菌数和芽孢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试验对DN-1菌株的最适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菌株DN-1最适培养基配比为:15%稻壳,40%玉米粉,20%马铃薯,10%茶渣饼,15%水,0.1%磷酸氢二钾和0.2%硫酸锰。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72 h,发酵温度37℃,初始pH 6.5~7.0,接种量10%。优化后菌株DN-1活菌数、芽孢率分别达26.3亿/g、92%。[结论]试验结果为DN-1菌株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3.
为探明生物炭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特设置生物炭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施肥与否,添加生物炭后,单株薯重、大中薯率均有所增加,但生物炭提高了土壤碳氮比,造成土壤微生物与植株争氮,显著抑制块茎形成,单株结薯数大幅减少,并导致最终产量大幅下降,且该趋势随生物炭剂量的增加愈发明显。建议在生产中应考虑将生物炭施入时间后移,并采用螯合制备工艺,将生物炭与肥料制备成炭基肥,以进一步探明施用效果。  相似文献   
994.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了1995年,1996年陆地棉(GosypiumhirsutumL.)12个亲本及其17个F1组合不同花铃期的单株成铃数和单株籽棉产量.遗传效应分析表明:单株成铃数在花铃前期以GE互作效应为主;花铃中期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有所增加,而GE互作效应逐渐减小;花铃后期加性效应仍继续增加,而显性效应则减小,DE互作效应明显上升.单株籽棉产量在花铃前期主要受GE互作控制;花铃中期未检测到加性方差,而显性方差持续增加;花铃后期存在显著的加性效应.净遗传效应分析表明:单株成铃数在整个花铃期都有加性效应的表达,而显性效应仅在8月7日前检测到,在少数时期也检测到条件加性×环境互作效应,条件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则在多数时期均检测到.其中7月27日至8月7日是单株成铃数基因表达最为活跃的时期.单株籽棉产量的基因表达与单株成铃数相似,但条件显性效应和条件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在多个时期均显著.单株总铃数与单株籽棉总产量的各项相关系数均为显著正值,但7月26日前单株铃数与单株籽棉总产量存在显著的加性负相关.早期单株籽棉产量与单株籽棉总产量是极显著的加性负相关和显著的显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rnalization requirement and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changes in total leaf soluble proteins were determined in one spring (cv. Kohdasht) and two winter (cvs. Sardari and Norstar) cultivars of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exposed to 4℃. Plants were sampled on days 2, 14, 21 and 35 of exposure to 4℃. The final leaf number (FLN) was determined throughout the vernalization periods (0, 7, 14, 24, and 35 d) at 4℃. The final leaf number decreased until days 24 and 35 in Sardari and Norstar eultivars,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e vernalization saturation at these times. No clear changes were detected in the final leaf number of Kohdash cultivar, verifying no vernalization requirement for this spring wheat cultivar. Comparing with control, clear cold-induced 2-fold increases in proteins quantity occurred after 48 h following the 4℃-treatment in the leaves of the both winter wheat cultivars but, such response was not detected in the spring cultivar. However, the electrophoretic protein patterns showed between-cultivar and between-temperature treatment differences. With increasing exposure time to 4℃, the winter cultivars tended to produce more HMW polypeptides than the spring cultivar. Similar proteins were induced in both Sardari and Norstar winter wheat cultivars, however, the long vernalization requirement in Norstar resulted in high level and longer duration of expression of cold-induced proteins compared to Sardari with a short vernalization requirement. These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vernalization response 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low temperature (LT) tolerance proteins and determines the duration of expression of LT- induced proteins.  相似文献   
996.
【研究目的】为了寻找直观、简便、可靠的用于磷效率筛选的农艺性状指标,探讨大豆植株农艺性状与磷效率的关系,【方法】试验选用3个“磷低效”大豆基因型HND3、HND17和HND18及“磷高效”大豆基因型HND34、HND37和HND38,采用高、低磷土壤盆栽试验,对大豆基因型磷效率与植株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在相关分析中,低磷(-P)和高磷(+P)处理的x1(株高)、x4(单株荚数)、x5(单株粒数)、x8(地上部干重)和x9(根干重),(-P)处理x3(节数)和(+P)处理x2(分枝数)与磷效率(籽粒产量)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经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回归方程:(-P)处理:y=391.629+9.271x1-2.674x2+7.236x4+76.932x9;(+P)处理:y=699.882+3.572x1+22.956x4-191.103x6。在通径分析中,各农艺性状对籽粒产量的重要性依次为:(-P)处理:株高(0.456)〉单株荚数(0.360)〉根干重(0.267)〉分枝数(-0.021);(+P)处理:单株荚数(0.845)〉株高(0.126)〉每荚粒数(-0.117)。【结论】研究表明,在磷高效大豆基因型筛选中,应该考虑高、低磷条件下株高、单株荚数和根干重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997.
奶牛乳体细胞数变化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分析了大庆地区四个规模化牧场近3年奶牛DHI数据。结果表明,乳体细胞评分均值为5.05(其乳体细胞数均值为49万·mL-1)。75.75%的奶牛个体,其生鲜乳体细胞数小于50万·mL-1。胎次、泌乳阶段、自然月份等因素影响奶牛生鲜乳体细胞数。调查结果为牛场奶牛综合管理及制定科学可行的乳房炎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8.
针对石油工业中的蜡沉积问题,利用冷指实验装置研究了单相含蜡原油体系冷却液温度、油流温度和同一温差不同温度区间对蜡沉积规律的影响,得到了单相含蜡原油蜡沉积规律的宏观特性,并利用高温气相色谱(HTGC)装置分析沉积物组分的宏观变化。在相同油温条件下,随着冷却液温度的升高,蜡沉积速率减小而沉积物中高碳数组分比例增大;在相同冷却液温度条件下,随着油温从凝点附近增大至析蜡点以上,蜡沉积量先减小后增加最后再减小,沉积物中高碳数组分比例增大;在同一温差条件下,随着温度区间温度的升高,蜡沉积量的变化有波动但油温在析蜡点附近沉积量达到最大值,沉积物中高碳数组分比例一直增大。针对实际管流,环境温度基本恒定,通过升高入口油温减少沉积的发生,因此,在含蜡原油管输中,入口油温的选取对整个管输过程中蜡沉积的形成以及形成后的清理很重要。根据实验结果,入口油温不是越高越好,应保证入口油温低于析蜡点且整个管输过程中高于凝点5℃左右。(图6,参12)  相似文献   
999.
胡平 《北京农业》2009,(6):31-31
<正>随着玉米精播技术的逐渐成熟,被农民俗称为"懒汉玉米"的精播玉米种子逐渐受到农民的欢迎。可是最近却发现市场上有鱼龙混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00.
正切数(戴煦数)是1种与欧拉数相匹配的特殊函数和计数函数,作为独立的数学对象,19世纪中叶开始引起中外数学家的注意。本文着重分析了正切数在组合数学计数理论中的意义,简介西方数学家J.G regory(1671),Schlom ich(1857),Andre(1879,1881,1883,1894,1895),Estanave(1902),Schwartz(1931),Toscano(1936),Entrenger(1966)和Knuth,Buckholtz(1967)的成果。主要介绍晚清浙江数学家徐有壬(1840年前)、戴煦(1852)在中国数学史上的开创性工作和数学史界李俨(1955)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