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29篇
  免费   1195篇
  国内免费   3358篇
林业   1820篇
农学   2963篇
基础科学   1963篇
  2506篇
综合类   18958篇
农作物   1792篇
水产渔业   2071篇
畜牧兽医   13639篇
园艺   2736篇
植物保护   934篇
  2024年   386篇
  2023年   1210篇
  2022年   1416篇
  2021年   1530篇
  2020年   1271篇
  2019年   1659篇
  2018年   816篇
  2017年   1385篇
  2016年   1807篇
  2015年   1666篇
  2014年   2224篇
  2013年   2222篇
  2012年   2831篇
  2011年   3053篇
  2010年   2836篇
  2009年   2749篇
  2008年   3066篇
  2007年   2456篇
  2006年   2153篇
  2005年   2029篇
  2004年   1579篇
  2003年   1549篇
  2002年   1124篇
  2001年   1051篇
  2000年   690篇
  1999年   607篇
  1998年   505篇
  1997年   412篇
  1996年   402篇
  1995年   391篇
  1994年   412篇
  1993年   282篇
  1992年   328篇
  1991年   374篇
  1990年   291篇
  1989年   260篇
  1988年   103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31.
132.
树突状细胞及其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简称DC) ,以其在成熟期中伸出树枝状突起 (伪足 )而得名 ,其真实涵义 ,除形态特征外 ,还应包括 :膜表面能高效表达MHC Ⅱ类分子、能移行至淋巴器官和刺激初始型T细胞 (Naive T cells)增殖活化 ,并具有一些相对特异性的表面标志 (如各种CD分子 )。DC在 2 0世纪 70年代就由Steinman首次报道。由于DC在组织中含量极微 ,细胞来源困难 ,限制了对其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深入研究。直到 1 992年 ,Steinman实验室首先建立了用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相似文献   
133.
134.
选用 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内蒙古半细毛羯羊 ,饲喂 4种含有不同加工处理玉米的日粮 ,在精粗比为 30∶70 ,饲养水平为 1.3MJ日粮条件下采用 4× 4拉丁方试验设计 ,对瘤胃pH值、NH3 -N和VFA浓度进行了测定 ,并研究了它们的动态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 :各处理组对瘤胃内 pH值影响较小 (P >0 .0 5 ) ;不同处理组与对照组比都有降低瘤胃NH3 -N浓度的趋势 ,但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对VFA浓度也有一定影响 ,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各处理组间乙酸 /丙酸基本接近 ,均属丙酸 /乙酸发酵类型  相似文献   
135.
136.
用MTT比色分析法检测牛白细胞介素—2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相似文献   
137.
介绍国标一级优质稻鉴真 2号在枝江市大面积生产的表现及特征特性 ,简述鉴真 2号保优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8.
应用免疫SPA菌体花环法和间接ELISE法对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B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发现:IBD疫苗免疫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B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未免疫的相应对照雏鸡,表明IBD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的体液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而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株攻击子代雏鸡后,未免疫子代雏鸡外周血液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的子代雏鸡,这与IBDV感染雏鸡后,其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严重损害,淋巴细胞变性坏死等有关,也是导致感染雏鸡免疫抑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9.
从土耳其野生大麦(Hordeum vulgare ssp.spontaneum)中衍生的第三代回交系(Bq)即BC系240的F2后代在某种意义上分离出了对褐斑病(Rhynchosporium secalis)的抗性。这说明存在有单一的显性抗性基因。用AFIP标记开发出了与该抗性基因连锁的两个SCAR标记。用SCAR标记对二体和双端体小麦-大麦添加系的筛选证实。褐斑病抗性基因位于大麦染色体3H的着丝点区域;  相似文献   
140.
《饲料博览》2005,(12):54-54
育雏期雏鸡多发生,常见发病原因是育雌室内通风不良或供暖煤炉装置不适当而引起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增加。急性中毒的雏鸡表现为不安,昏睡、呆立、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倒一侧、头后伸,临死前发生痉挛或惊厥,剖检可见肺和血液呈樱红色。亚急胜中毒剖检症状不明显,病鸡表现为羽毛粗乱,食欲减少,精神呆滞,生长缓慢,故不易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