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41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12篇
  88篇
综合类   397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39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131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不同碳源及氮源物质对钉子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效应。【方法】以钉子菇菌株J-4为供试材料,以菌丝生长速率及气生菌丝的长势为指标,考察10种碳源及20种氮源物质对钉子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钉子菇具有较广的碳源及氮源谱,在10种碳源中,对菌丝生长效果较好的碳源有可溶性淀粉、麦芽糖和蔗糖,其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4.28,2.76和2.04。在20种氮源中,对菌丝生长效果较好的氮源有牛肉膏、酵母膏和牛肉蛋白胨,其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6.432,5.440和5.436;钉子菇对复合氮源利用效果较好,对无机氮和氨基酸类氮源利用效果较差。【结论】钉子菇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牛肉膏。  相似文献   
72.
白僵菌菌种退化及其控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以菌落局交作为球孢白僵菌菌种变异的标志,研究了2个野生型菌株及由其分离的8个单孢株在继代培养中的变异现象。同时探讨了8种培养基,6种氮源,15种碳源,8种pH,不同温、湿度、先照平时菌种稳定性、产孢量、毒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白僵菌的变异主要受控于菌株本身的遗传物质。常见的8种培养基以营养贫乏的PDA、SDA、CMA最易发生变异,SDAY较稳定;氮源是影响菌落局变的最主要因子,在供试的6种氖源中,动物性氮源较植物性氮稳定,蛋白胨最优,植物性氮源中麦麸稳定性优于米糠、黄豆粉;碳源(除菊糖外)、C/N、pH对菌株稳定性影响不明显;低温、低湿、全光照下引起的变异最低。  相似文献   
73.
采用恒温厌氧培养实验,以Fe(OH)3为唯一电子受体,通过测定接种不同沉积物提取液后的体系中Fe(Ⅱ)含量变化,研究了渤海沉积物在不同的碳源、温度、厌氧培养时间及pH条件下的铁还原特征。结果表明,从不同水质海区沉积物提取的微生物群落均可以葡萄糖和丙酮酸盐为优势碳源,并迅速还原Fe(Ⅲ),其利用不同碳源的铁还原能力表现为葡萄糖〉丙酮酸盐〉乳酸盐〉乙酸盐;在不同水质海区之间Fe(Ⅲ)还原程度存在一定差异,Ⅲ类和Ⅳ类水质区域的微生物Fe(Ⅲ)还原能力明显低于Ⅰ类和Ⅱ类水质区域;以葡萄糖和丙酮酸盐作为碳源培养时,在15℃和30℃培养条件下其Fe(Ⅲ)还原反应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表明微生物在优势碳源下,提高培养温度可促进铁还原反应的效率;淹水时间延长可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利用葡萄糖和丙酮酸盐的微生物恢复增长,使Fe(Ⅲ)还原能力增强;微生物群落在pH中性体系条件下Fe(Ⅲ)还原能力最强,随着体系pH值由8.0升高到11.0或pH由6.0降低到3.0,体系中Fe(Ⅲ)还原能力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4.
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探讨不同碳、氮源对桦褐孔菌F1菌株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桦褐孔菌F1菌株菌丝体对碳源利用比较广泛,单糖、双糖、多糖、醇类均可利用,但利用效果有所不同。通过对菌球生长性状的观察,pH、菌球干重、发酵液多糖含量等的测定及方差分析,明确葡萄糖和甘薯淀粉是桦褐孔菌F1菌株液体培养较适宜的碳源。桦褐孔菌F1菌株菌丝体对氮源利用也比较广泛,有机氮、无机氮均可利用,但利用效果以蛋白胨为好。  相似文献   
75.
碳源与底物对不同层次土壤产生N2O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层土壤的反硝化作用是土壤排放N2O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影响浅层地下水硝酸盐含量的重要因素,通过一系列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一种农用土壤不同土层在碳源和NO3含量不同情况下产生N2O的能力。结果表明,试验用土壤的不同土层均具有进行反硝化作用产生N2O的能力,底层土壤产生N2O的能力大于根区土壤;单独添加葡萄糖、NO3或同时添加葡萄糖和NO3,对土壤N2O和CO2释放的影响与土壤层次和观测时间有关;向土壤添加葡萄糖和NO3,各个土层释放N2O的能力均显著提高;从产生N2O和CO2能力的角度而言,不同层次土壤的微生物区系间存在较大差异。采用短期(24h之内)饱和泥浆好气培养法,可以区分土壤微生物区系在产生N2O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76.
以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甜叶菊组织培养 ,培养物生长速度快 ,分化频率高 ;以蔗糖作碳源的培养物 ,其愈伤组织诱导率、出芽率均比葡萄糖、麦芽糖作碳源的高。  相似文献   
77.
沙打旺黄萎病菌(Verticiliumdahliae,营养体亲和群VCG2B)在5~30℃均能生长,适温20~25℃,在35℃时不能生长。在pH值4~10范围内都能生长,25℃时最适pH值为5.0~9.0。该菌利用可溶性淀粉、葡萄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或甘油作碳源时均能正常生长,并生成微菌核,利用硝酸钾、尿素、甘氨酸作氮源时生长较快,以蛋白胨作氮源时,生长较慢,且不能生成微菌核  相似文献   
78.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猴头菌丝体生长过程中纤维素酶活力变化趋势为由高到低,多酚氧化酶活力变化趋势为由较低到高再降低。AG与2·4-D处理菌丝体提高了这两种酶的活力,但没有改变其变化规律。培养基中还原糖含量随着菌丝体生长由高到低,处理与对照间无明显差异。据此我们认为猴头菌丝体在生长初期可能以纤维素为主,到中期以木质素为主。GA、2.4-D可提高二酶的活力并促进菌丝体对碳源的吸收,但不改变纤维素、木质素的利用顺序。二调节剂处理相比,24-D对酶活力的提高要好于GA处理。  相似文献   
79.
黄伞液体培养基的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液体培养方法,筛选出黄伞较优的碳源、氮源,设计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筛选黄伞的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20%、红糖1%、酵母膏0.2%、K2SO4 0.1%、KH2PO4 0.2%、VB2 0.001%,按此试验方案进行培养,黄伞菌丝体的产量为17.52g/L。  相似文献   
80.
杏鲍菇对不同碳源和氮源的利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采用液体液层培养方法,研究了杏鲍菇对碳,氮营养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杏鲍菇Pe9701菌株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果糖,其次为麦芽糖而对甘露醇的利用最差;有机氮比无机氮更适于杏鲍菇菌丝生长,最适有机氮为蛋白胨,最适无机氮为硝酸铵,硫酸铵次之,碳酸铵几乎不能被利用,此外,各处理培养液的pH均呈上升趋势,发酵终止pH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