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96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432篇
林业   2603篇
农学   189篇
基础科学   139篇
  1330篇
综合类   3003篇
农作物   99篇
水产渔业   384篇
畜牧兽医   995篇
园艺   224篇
植物保护   334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49篇
  2022年   253篇
  2021年   266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477篇
  2013年   463篇
  2012年   588篇
  2011年   581篇
  2010年   470篇
  2009年   537篇
  2008年   579篇
  2007年   437篇
  2006年   467篇
  2005年   455篇
  2004年   344篇
  2003年   312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A 5-year study on the soi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matsutake(Tricholoma Matsutake)growing areas near Changbai Mountains showed that several factors,such as climate,parent material,organism and landform,which form the soil ecosystem provided sutab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or the formation and growth of matsutake How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soil ecosystem in order to utilize the natural resource continumously was also studied.  相似文献   
992.
《土壤圈》1994,4(1):53-58
The work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uptake,storage and return of S in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ecosystem of Hangzhou in Zhejiang Province,based on the annuam increments of plants and Scontents per unit weight plant organs as well as the measured data about the biological return and decomposition.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egetation layer had an annual S uptake of 55.02kg ha^-1,which accounted for 15.8% of the total S storage in the vegetation layer,The S uptake was the highest in the arbor layer but the lowest in the shrub layer,the biological return of S was 50% higher than the biological uptake,indicating the relatively high cycling effciency of S.Nevertheless,S had a relatively low rate opf biological release,so that S trended to accumulate in the litter layer,S taken up by plants each year came mostly from precipitation and the reserve of soil.  相似文献   
993.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国内外研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基础上 ,系统分析了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影响因子 ,探讨了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4.
华北平原大部分农田土壤发育在黄河冲积物母质上,矿物钾含量较高,在当前中低产农田中,尤其在有一定秸秆还田的条件下,施用化肥钾增产效果不显著,过多施钾会出现“奢侈性消耗”。在高产条件下,适当施钾对增产仍有一定作用。农田生态系统钾平衡研究对作物生产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3年试验探讨了华北平原农田钾平衡和供钾能力。  相似文献   
995.
本文选取太行山前平原高产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聂家庄农业生态系统为典型研究对象,从分析系统能物流数量特征入手,对资源转化效率和资源持续支持力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剖析系统结构功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96.
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现状及其定量化研究初探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阐述了健康的生态系统定义及其研究瓶颈与途径 ,健康的生态系统可以活力、组织性和恢复力等定性指标描述和衡量。中尺度生态系统定量化健康评价研究的主要瓶颈是确立健康生态系统标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的途径可从生态系统受胁迫压力角度、系统恢复力或系统反作用力角度以及生态系统受到潜在“威胁”预测和健康预防的角度考虑 ,而系统结构和功能相结合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7.
环洞庭湖丘岗地区水资源平衡及其管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环洞庭湖丘岗生态系统水环境要素的定位观测和小流域水平衡监测研究表明 :环洞庭湖丘岗地区水资源总量丰沛 ,可利用的集雨水量为现今农业用地最大灌溉水需求量的 2 .4 1倍 ,可维持生态系统的水量平衡。但由于雨水的季节性配置差异 ,系统水分有季节性富余与亏缺 ,一般年份 3月中旬至 7月上旬水富余 3 11.3 mm ;8月上旬至 9月下旬水亏缺 13 4 .7mm。天然降水大约 76%产生派生资源参与系统水分循环 ,其余部分主要以径流形式溢泄入下游水域。这一过程使该地区每年流失或向洞庭湖水域输送水 1.3 1× 10 1 0 m3、泥沙 1.64× 10 4 m3、养分 ( N,P,K)0 .89× 10 4 t。该地区土类多属红壤 ,持水能力强 ,但有效含水量低 ,凸现出涝渍、湿害和干旱双重农业水问题。本地区水平衡管理应注重两个方面 ,一是加强集雨水利工程建设 ;二是合理构建坡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998.
研究分析玛纳斯河流域石河子绿洲农业生态系统演替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技术投入和市场的开放,绿洲农业生产力呈正向演替,而与之相应的生态环境部分呈逆向演替。人类活动是绿洲演替(正向或逆向)的根本动因,而绿洲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加速其演替进程的关键,其中水资源时空分布及利用格局是主导因素。玛纳斯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良性演替需建立在绿洲资源要素时空优化配置及其协调开发利用上。  相似文献   
999.
华北平原大部分田土壤发育在黄河冲积物母质上,矿物钾含量较高,在当前中低产农田中,尤其在有一定秸秆还田的条件一,施用化肥钾增产效果不显著,过多施钾会出现“奢侈性消耗”。在高产条件下,适当施钾对增产仍有一定作用,农田生态系统钾平衡研究对作物生产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3年试验探讨了华北平原农田钾平衡和供钾能力。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样地法对小浪底水库库区山地生态系统不同群落间的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1)、Margalef物种丰富度(D2)、种间相遇概率(P)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sw)等多样性指数进行研究,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不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1)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与群落类型有密切关系,同一类型的群落中,多样性指数随演替时间表现出复杂的关系;2)土壤含水量对H′、P、Jsw、D1等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土壤厚度与H′、D1、P呈显著正相关性;多样性指数与坡度无相关性;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等养分指标与多样性指数H′、D1有显著的正相关;3)多样性指数H′与乔木、灌木群落生物量表现为正相关关系,草本群落与D1相关性不显著;4)乔木林群落的恢复时间与Jsw、H′呈正相关关系,其余多样性指数(P、D1、D2)与恢复时间关系不显著(P>0.05);恢复时间每增加10a,群落物种数平均增加约6种;5)物种多样性指数H′与灌木的盖度和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性;有些单优群落随高度增加和盖度提高,多样性指数反而表现出降低;6)草本植物群落的高度和盖度与物种丰富度指数D2与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H′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