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9篇
  86篇
综合类   141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阳宗海水体中砷的形态分布特征及来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云南阳宗海湖水和表层沉积物样品,运用地球化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了高原湖水环境中砷(As)和其他重金属的含量、存在形态及空间分布,采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直接分析了样品中As的形态,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健康危害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湖泊水体中As的污染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对水域周围环境造成较高的环境健康危害风险。湖水中As(Ⅲ)的含量为51.4~350.7μg/L,平均含量为84.0μg/L;As(V)的含量为66.1~988.7μg/L,平均含量为156.1μg/L;总As含量平均值为167.0μg/L。其中该湖泊泉水中As(Ⅲ)的含量为17500.0μg/L,As(V)的含量为12200.0μg/L,具有极高的健康危害。湖水中其他重金属如Fe、Mn、Cu、Zn、Co、Pb的含量均好于国家Ⅱ类水标准,Ni、Cd超国家IV类水标准。结果还表明,该高原湖泊As的存在形态及分布特征与某工厂的排污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82.
设施栽培菜地土壤养分的空间累积及其潜在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52,自引:6,他引:52  
连续2年对陕西杨凌地区设施栽培菜地土壤剖面的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菜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农田明显增加,但与高产优质菜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要求相比,仍属较低水平。菜地土壤0~100cm剖面硝态氮含量以及耕层及20~40cm土层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均较农田土壤显著增加,表明养分特别是硝态氮在土壤剖面发生明显的淋溶作用,由此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值得关注。土壤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与土壤电导率间有密切的关系,其中硝态氮含量与土壤电导率间的关系更为密切,说明过量施用肥料特别是氮肥是引起土壤盐分累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3.
大麦β—葡萄糖含量的品种和环境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84.
中国玉米产量潜力增进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实现玉米产量潜力的进一步提高,结合玉米科研和高产开发实践就中国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研发阶段的具体技术、技术实质、技术创新点、高产攻关途径进行了分析探讨,明确了今后实现进一步玉米高产栽培攻关目标的技术途径。结果表明:在对玉米进行遗传改良的同时对玉米进行密植和营养(群体冠层的和土体的)同步改良是当代玉米高产开发中实现玉米产量潜力持续增进、实现玉米高产栽培攻关目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5.
农牧交错带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以及资源利用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而氮循环作为土壤物质流通环节的重要一环,氮素作为重要的养分来源,投入到农牧业中的数量日益增多,在满足人类对食物、畜产品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区域性氮环境污染问题。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不同区域氮素流动特征及环境效应的有关分析,在明确不同区域农牧系统氮素流动特征及其产生的环境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不同区域的氮素流动特征提出合理的优化策略,为北方农牧系统氮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6.
对基坑工程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其产生机理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相应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87.
石佛寺人工湿地环境效应与生态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佛寺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与数据分析,石佛寺人工湿地主要环境效应包括湿地内物种多样性、对水质具有改善作用、对微气候及周围气候具有改善作用等。石佛寺人工湿地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正面影响,但新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还具有脆弱性,还需要加强管理,经分析主要生态管理对策如下:对芦苇、蒲草和荷花进行收割;对过渡生长的浮叶和沉水植物进行适当的控制与打捞,但要保证该物种不会消失;建立植物缓冲带;限制旅游等。  相似文献   
88.
[目的]综合评估和田绿洲198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环境效应。[方法]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分别采用专家赋权法及熵权法得到权重,进而计算环境效应综合指数。[结果]专家赋权法及熵权法的研究结果均显示。研究期间和田绿洲的环境效应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但下游区综合指数不断下降。[结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的中游区(绿洲主体区)耕地不断扩展,水资源消耗激增,引起下游来水量不足,土地退化严重,危及和田河下游生态稳定。建议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耕地进一步扩张,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保护生态脆弱的绿洲-荒漠过渡带。  相似文献   
89.
安徽东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安徽省滁州市为例,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研究,分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效应。结果表明,1995~2005年,滁州市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共减少8765.47 hm2,减少速率为-1.53%;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其中林地面积增加最多,达9829.89 hm2,且增加速度最快,年变化率达1.75%。土地利用变化引起了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滁州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由1995年的9.2726×109元增长为2005年的9.3310×109元,共增加5.8472×107元,年变化率0.069%。各单项服务价值中,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气候调节、废物处理和食物生产等服务功能有所减弱,气体调节、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原材料和娱乐文化等服务功能较前有所增加。通过生态环境效应的敏感性分析,生态服务价值系数的变化对生态总服务价值的波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0.
城市垃圾堆肥的生态效应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范海荣  华珞  傅桦  王学江 《土壤》2004,36(5):498-505
本文分析了城市垃圾堆肥的生态效应,其中包括肥力效应:提高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生物效应:改善土壤的微生物特性,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环境负效应:造成土壤的沙化、盐渍化、重金属积累等;环境正效应:修复被污染的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并阐述了垃圾堆肥环境效应的预防措施。最后提出了城市垃圾堆肥的发展对策:提高垃圾堆肥的质量,发展有机无机复合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