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61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354篇
林业   510篇
农学   520篇
基础科学   173篇
  217篇
综合类   4549篇
农作物   544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678篇
园艺   1007篇
植物保护   1430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36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298篇
  2014年   407篇
  2013年   435篇
  2012年   575篇
  2011年   668篇
  2010年   548篇
  2009年   602篇
  2008年   623篇
  2007年   606篇
  2006年   467篇
  2005年   367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10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6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2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明确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体温在常年发生区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5—2016年采用直接抓取和网捕方法在天津市北大港蝗区捕捉东亚飞蝗的秋蝗和夏蝗,测量其瞬时体温以及周围4类8个环境指标,应用因子分析法评价东亚飞蝗体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东亚飞蝗白天体温比夜间高,平均体温高于26.5℃;且体温在白天出现2次高峰,分别是上午11点左右的49.0℃和下午14点左右的47.2℃。无论是夏蝗还是秋蝗,其体温均随着龄期增加呈现上升趋势,2~5龄蝗蝻、成虫的平均体温依次为36.9、37.0、37.6、37.2、38.0℃。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冠层温度是影响飞蝗体温的关键因子,飞蝗所处地面温度对其体温影响最大;风速和植株高度是影响飞蝗体温的重要分因子;植株高度与体温成负相关。表明植被冠层温度与东亚飞蝗的体温变化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82.
为了解经油菜素甾酮处理后水稻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抗性,通过在水稻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油菜素甾酮,观察水稻对褐飞虱取食和产卵、若虫生长发育、羽化等行为的影响,评估油菜素甾酮在水稻抗虫防御反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水稻培养液中的油菜素甾酮可被水稻有效吸收并产生生理活性。经0.01~10μmol/L油菜素甾酮处理后水稻叶片弯曲程度均显著增加,其叶角分别为对照的3.3~11.0倍。褐飞虱取食和产卵嗜好性与油菜素甾酮处理浓度密切相关,经较低浓度0.005~0.05μmol/L油菜素甾酮处理的水稻能显著降低褐飞虱雌成虫的取食和产卵嗜好性,其产卵量为对照的35.0%~73.9%;而较高浓度0.1~5μmol/L油菜素甾酮处理则增加褐飞虱雌成虫的取食和产卵嗜好性,其产卵量为对照的1.3~1.8倍。0.01、1、5、10μmol/L油菜素甾酮处理的水稻显著降低褐飞虱若虫的羽化率,为对照的32.5%~53.3%。0.1~10μmol/L油菜素甾酮处理显著缩短褐飞虱若虫发育历期,仅为对照的94.1%~96.9%。褐飞虱若虫存活数和初羽化雌成虫体重分别仅在0.1、10μmol/L油菜素甾酮处理下显著降低。表明油菜素甾酮处理水稻可对水稻抗虫防御反应产生影响,其具有作为生态功能分子用于褐飞虱田间防控的潜力。  相似文献   
83.
以控制木虱为重点的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明学 《植物保护》2006,32(6):147-149
柑橘黄龙病是全株系统性发生的毁灭性病害,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剂和有效的给药方法,感病后只有挖掉,以免传染,所以俗称柑橘上的癌症。根据桂林市2004年底的调查,全市危害最轻的县病株率达5%,危害最重的县病株率已达到40%~50%。目前该病和其传媒昆虫一柑橘木虱在全广西都有分布,已成为广西的优势产业-柑橘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植物检疫、种植无病苗木、清除病树、防治柑橘木虱等4条综合防治柑橘黄龙病的措施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提出,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又加了“隔离种植、加强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84.
乐斯本等药剂防治麦田1代灰飞虱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条纹叶枯病前2年在东台市发生十分严重。该病是由灰飞虱传毒的。防治好麦田1代灰飞虱,对于压降秧池1代基数、减轻2代防治压力、控制为害损失尤其重要。为筛选防治灰飞虱的有效药剂配方,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为害,2005年我们选用48%乐斯本EC等药剂对麦田1代灰飞虱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5.
 成团泛菌(Pantoe agglomerans)Ljb-2 是从番茄生境中分离得到的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disease,TYLCD)具有较好防效的拮抗细菌,其对温室中番茄感病品种‘格 瑞斯’TYLCD 的防控效果为49.77%。2012 年4—8 月在连云港进行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在田间 条件下对感病品种‘格瑞斯’TYLCD 的防效达到57.12%。2012 年7—12 月,将该菌株进行田间防治试 验,结果表明,番茄移栽60 d 时,Ljb-2 对番茄中抗品种‘迪芬妮’TYLCD 的防效达到45.26%。同时, 用Ljb-2 处理番茄植株后,能显著增加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 及总叶绿素含量,提高果实中维生素C、 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及糖酸比,对果实品质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此外,对番茄的增产效果达到 20.05%。  相似文献   
86.
野生稻与栽培稻的杂种后代对褐稻虱的抗性机制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开拓抗虫基因源,培育抗性稳定的水稻抗虫品种,采用感虫的栽培稻雄性不育株为母本,以高抗褐稻虱的野生稻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用改良的苗期群体筛选法,对其后代进行抗性鉴定,证实其抗性可以遗传,已成功地获得了抗褐稻虱的杂种后代。并根据飞虱在抗虫植株上的生存率、群体建立、蜜露量和稻株的受害级别等指标与感虫对照种TN1上的差异显著性作比较,综合评定杂种后代对褐稻虱的抗性机制。结果表明,测试的N482(A)/101392组合的F_5、F_6、F_7和H_4等几个后代对褐稻虱的抗性机制均为抗生性。  相似文献   
87.
为明确北方茶园黑刺粉虱发生规律, 2016年—2017年于山东烟台系统研究了日光温室盖保温被?日光温室及露地3种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发生规律?结果表明, 3种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均以若虫在叶片背面越冬, 1年发生4代, 世代重叠严重?日光温室盖保温被栽培模式越冬代成虫羽化较日光温室和露地栽培发生早28 d左右, 日光温室和露地栽培模式下黑刺粉虱发生期差异不显著?3种栽培模式茶园黑刺粉虱成虫全年均有4次发生高峰期, 第1次高峰期日光温室盖保温被栽培模式较日光温室早20 d左右, 日光温室较露地早30 d左右?黑刺粉虱发生量依次为日光温室>露地>日光温室盖保温被, 均于10月上旬陆续以3龄若虫在叶片背面越冬?  相似文献   
88.
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 (ToCV)是我国蔬菜生产的重要新发病毒,其寄主范围逐年扩大。2019年10月项目组在山东寿光西葫芦温室调查时发现部分叶片呈现黄化、脉间褪绿,类似于ToCV侵染症状,并伴有烟粉虱发生。利用特异性引物检测发现,扩增的目的片段与GenBank中登录的侵染番茄的ToCV基因序列(登录号:KC887998.1)同源性高达99.58%,充分说明西葫芦植株已被ToCV侵染。通过对病毒病发生规律和烟粉虱虫口数量调查发现,西葫芦定植后1个月表现侵染症状的植株为2.0%,定植后2个月达到4.2%,定植后4个月后高达68.2%,病毒发生呈指数增长,而烟粉虱虫口数量却维持较低密度。从济南和德州采集的西葫芦疑似病叶和烟粉虱中也检出ToCV病毒,说明该病毒可能已经在山东省设施西葫芦主要种植区普遍发生,并经烟粉虱广泛传播,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9.
乌副盔蚧的生物学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卢川川  伍慧雄 《昆虫天敌》1991,13(3):101-106
乌副盔蚧Parasaissetia nigra(Nietner)是柑桔及许多园林植物的一种重要害虫,在广州一年发生8~9代,各代历期变化为28~66天。雌成虫产卵量为64~208粒,卵的孵化率高达95~100%。第1龄爬行若虫的出壳高峰在上午10时左右。该虫的种群数量秋季明显上升。调查得到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共9种,5种寄生蜂中,以胶蚧红眼啮小蜂Tetrastichus purpureus和日本软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两种为最主要。杀虫剂试验表明,用2.5%溴氰菊酯1:2000倍液喷雾或以40%氧化乐果1:6倍液涂干可防治此虫。  相似文献   
90.
江苏东台市烟粉虱的发生危害及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江苏东台市局部地区烟粉虱暴发成灾.通过调查记录该地区有烟粉虱寄主植物28科78种(变种);研究分析了烟粉虱在该地区的暴发原因和扩散蔓延能力,探讨了重发地区烟粉虱的控制策略,并提出强化烟粉虱检疫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