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8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农学 | 75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10篇 | |
综合类 | 338篇 |
农作物 | 146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11篇 |
园艺 | 3篇 |
植物保护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36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60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81.
82.
致密油层具有储集孔隙空间小,渗流能力差,非均质性强,岩性、电性变化大,油水关系复杂、流体测井识别难度大等特点,如何有效利用测井资料评价该类油层,对油田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油田庄9区致密油层长82油层为例,充分利用测井、取心、录井、测试分析等资料,建立了合水油田长82油层测井参数解释模型:研究区开发井密度曲线较少,选用声波时差建立了孔隙度解释模型;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性较好,利用两者交会图法获得渗透率模型;采用阿尔奇公式计算得到研究区的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并确定了储层评价下限标准:渗透率下限为0.1mD,孔隙度下限为8.0%,声波时差下限为220μs/m,电阻率下限为20Ω·m,含油饱和度下限为45%.该模型及下限标准为研究区致密油层的识别、储量的提交与升级提供了依据,也为复杂致密储层的测井评价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3.
84.
85.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移栽叶龄、促芽肥施用期及施用量、留桩高度及割后壮苗肥施用量5个因素与再生稻汕优63产量的回归关系,模拟并优选出单产3 375kg/hm~2以上的最佳技术体系,即移栽叶龄5.7-6.0叶,促芽肥于头季稻齐穗后12-14d施用,每公顷施用尿素189-202.5kg,留桩高度36-38cm,壮苗肥每公顷施用尿素138-147kg.经泰宁、尤溪、将乐等县较大面积的验证试验,证明本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86.
信阳地区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历年在10万亩左右波动。近两年,发展迅速。1988年种植面积43.14万亩,其中汕优63面积占75%,平均亩产539.5公斤。1989年落实面积为105万亩,预计1990年将达到200万亩。为了发挥杂交水稻的增产潜力,促进我区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1987—1988年,我们对汕优63众多数量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一、基本认识与研究方法《中国稻作学》指出,“在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中,千粒重比较稳定。产量的高低主要决定于每亩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的乘 相似文献
87.
皖稻149系丰乐种业选育的三系中籼杂交稻新组合,全生育期138d左右,与汕优63相仿,适宜安徽一季稻区种植。
1 特征特性
1.1 产量高
2003~2004两年安徽省中汕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8169kg/hm^2和9520.5kg/hm^2比对照分别增产8.41%和10.24%,居参试组第1、第2位。大田种植一般产9000kg/hm^2左右,高产田块9750kg/hm^2。 相似文献
88.
本研究对茶树不同品种和不同品系的光合量、不同海拔高度的同品种光合量,以及海拔升高后茶树生化内含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一些品种的光强、水份、温度等光合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茶树品种间的光合量值悬殊颇大,云大和福鼎相差20—30%;地理经度改变,不影响品种的光合值;同纬度海拔上升,光合量下降,但各品种降值有大小,如四川中叶种降幅小于福鼎;海拔升高,主要生化内含物先升后降,以1200M为转折点;环境因素中,光强随品种需要而异,云大耐强光辐射,而福鼎宜于在中等光辐射下行使光合作用。本文还对茶园产量极值、茶园选择品种和植茶海拔高度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9.
90.
施氮浓度对汕优63籽粒性状及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水稻水培条件下于移栽至抽穗期,设计8种施氮浓度(0-49mg/kg),研究其对汕优63壳壳大小,谷粒充实程度及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1)处理间粒重极差达4.72mg,与对照相比,降低施氮浓度有利于提高粒重,施氮浓度过高,粒重显著下降。(2)降低施氮浓度能显著增加谷壳的长度,宽度及面积,增加施氮浓度可提高饱粒的充实程度。(3)从谷壳大小及谷粒充实度来看,处理间粒重的差异主要是由谷壳大小所造成。(4)不同施氮浓度条件下,谷壳宽度的变异大于谷壳长度,谷壳宽度是决定谷壳大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