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6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6篇
  20篇
综合类   301篇
农作物   113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09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槟榔是"四大南药"之首,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海南第一大经济作物.随着槟榔种植的规模化,科学栽培槟榔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在槟榔筛选育苗、科学施肥及林下经济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为槟榔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但海南槟榔栽培仍存在因管理技术不到位而导致的低产现象.现就槟榔选种、催芽、育苗...  相似文献   
602.
马脑膜炎是以脑神经机能紊乱为特征的一种疾病。2012年12月,师宗县彩云镇槟榔居委会槟榔村李某家的一匹马在使役后发病,出现神经症状,使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请笔者诊治。  相似文献   
603.
本实验选定新疆呼图壁县圆户村和二十里店两个乡为棘球蚴病控制实验区,选用特制吡喹酮药饵对控制区内家、牧犬年驱虫12次,一年后现场效果考核,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由18.5%降至2.3%,绵羊棘球蚴病感染率由88.8%降至57.8%,人间棘球蚴病手术病例由58.4/10×10~4居民降至54.5/10×10~4居民.作者认为,一年12次高频度驱虫是当前我国棘球蚴病高发区特别是恶性流行区控制本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04.
佛教的“五树六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景洪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中,有一块刻有"‘五树六花’——神圣的植物"的碑文。上写:"……据佛经介绍,佛主释迦牟尼一生的几个关键时刻都与植物连在一起:他降生于他的外婆家花园里的一株无忧花树下,成佛于一株菩提树下。这样,佛教便和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傣  相似文献   
605.
海南槟榔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海南槟榔炭疽病的症状及其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并分析了病原菌的r DNA-ITS序列。结果表明:从海南槟榔的5个主要栽培区采集的26份病样中均获得了相似的分离物;病原菌分生孢子长卵圆形或圆柱形,大小为(12.0~21.3)μm×(3.5~6.0)μm,经回接后形成的症状与田间典型症状一致;病原菌在系统进化树上与胶孢炭疽菌处在同一分支,同源性达100%。综合该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和r DNA-ITS区段的分析结果,将海南槟榔炭疽病的病原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相似文献   
606.
多聚酶链式反应检测海南槟榔黄化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海南槟榔黄化病。结果表明:槟榔黄化型黄化病病株样品分别用2组植原体(Phytoplasmas)通用引物(R16mF/R16mR2、R16mF2/R16R2和1067/1068)测定,均出现特异的Phytoplasmas DNA谱带,呈阳性结果;而健康植株相应组织样品(对照)和其它样品则均未出现上述谱带,呈阴性反应。因此,黄化型的槟榔黄化病病株组织内存在植原体,植原体是导致槟榔发生黄化型黄化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607.
槟榔江水牛群体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探讨RAPD标记在水牛遗传多样性方面检测的应用价值,以及了解槟榔江水牛的群体遗传结构状况,研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技术对槟榔江水牛2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从7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对其所有个体的总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结果15条引物共产生105种扩增片段,多态片段95条,平均每条引物的扩增带数为7,各引物多态性片段范围在2~12之间,多态频率在40%~100%之间,多态座位平均为90.48%。表明槟榔江水牛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  相似文献   
608.
适合于高通量测序的槟榔总RNA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能满足高通量测序要求的槟榔叶片总RNA,采用通用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和异硫氰酸胍-苯酚法提取槟榔叶片的总RNA。结果表明:异硫氰酸胍-苯酚法提取的总RNA完整性好、纯度高,通用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不能从槟榔叶片中提取完整的总RNA;70℃,10 min的热处理会导致槟榔总RNA的降解,苯酚/氯仿抽提能得到高纯度、完整性好的总RNA;总RNA质量浓度达到979 mg·L-1,OD260/OD280=1.98,OD260/OD230=2.31,能满足转录组高通量测序的要求。  相似文献   
609.
槟榔花为槟榔的雄花蕾,花期长,产量高,也是槟榔重要的副产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槟榔花提取物活性成分的提取、检测和生理活性等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槟榔花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10.
在海南省儋州市的三药槟榔(Areca triandra Roxb)苗圃中发现一种为害严重的叶斑病。根据该病的病原菌形态特征以及ITS序列分析,鉴定该病原为克卢亚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clusiae(GriffonMaubl)]。病原生物学特性分析发现,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pH为6.5,适宜的碳源为D-麦芽糖和D-葡萄糖,适宜氮源为硝酸钾和硝酸钠;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及产孢;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30℃,pH为5.5,孢子致死温度为50℃,10 min。采用含毒介质法对4种药剂进行室内敏感性测定,发现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对50%多菌灵(WP)敏感性最高,50%异菌脲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