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073篇 |
免费 | 405篇 |
国内免费 | 105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951篇 |
农学 | 2224篇 |
基础科学 | 1625篇 |
903篇 | |
综合类 | 11419篇 |
农作物 | 2745篇 |
水产渔业 | 357篇 |
畜牧兽医 | 4581篇 |
园艺 | 1130篇 |
植物保护 | 5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1篇 |
2023年 | 612篇 |
2022年 | 752篇 |
2021年 | 938篇 |
2020年 | 704篇 |
2019年 | 830篇 |
2018年 | 360篇 |
2017年 | 666篇 |
2016年 | 733篇 |
2015年 | 859篇 |
2014年 | 1345篇 |
2013年 | 1234篇 |
2012年 | 1572篇 |
2011年 | 1552篇 |
2010年 | 1588篇 |
2009年 | 1618篇 |
2008年 | 1657篇 |
2007年 | 1413篇 |
2006年 | 1187篇 |
2005年 | 1143篇 |
2004年 | 772篇 |
2003年 | 755篇 |
2002年 | 676篇 |
2001年 | 560篇 |
2000年 | 487篇 |
1999年 | 399篇 |
1998年 | 393篇 |
1997年 | 313篇 |
1996年 | 241篇 |
1995年 | 268篇 |
1994年 | 254篇 |
1993年 | 190篇 |
1992年 | 212篇 |
1991年 | 160篇 |
1990年 | 163篇 |
1989年 | 214篇 |
1988年 | 76篇 |
1987年 | 53篇 |
1986年 | 40篇 |
1985年 | 51篇 |
1984年 | 34篇 |
1983年 | 34篇 |
1982年 | 29篇 |
1981年 | 25篇 |
1980年 | 29篇 |
1979年 | 21篇 |
1958年 | 14篇 |
1957年 | 38篇 |
1953年 | 16篇 |
1952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以桐木木片为原料,通过氢氧化钠预处理脱除木片原料的部分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再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四乙烯五胺为接枝剂对其进行改性,制备了一种胺化改性木基吸附剂(APW),用于去除模拟废水中的铅离子。扫描电镜图像显示APW的细胞壁更为疏松,组分测定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氢氧化钠预处理脱除了桐木木片中部分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表明APW化学结构中出现胺基官能团;元素分析结果显示APW的氮含量(3.96%)较未处理桐木木片的氮含量(0.46%)明显提高,表明桐木木片胺化改性成功。吸附试验结果表明,APW对铅离子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在45℃、pH 6、铅离子质量浓度为140 mg/L的模拟废液中,APW的吸附量为111.35 mg/g。动力学和等温线研究结果表明,APW吸附铅离子过程满足拟二级动力学模型,遵循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胺化改性木基吸附剂具有成本低、制备简单、易于回收的优点,可用于水体中铅离子的高效去除。本研究避免了传统生物质高值化利用的组分分离,在保持生物质原本结构条件下,... 相似文献
32.
以桉木纸浆为原料制备木材胶黏剂,研究了合成路线、化学结构、胶合性能和胶合界面行为,为纤维素基木材胶黏剂研发和纸浆多元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路线。纸浆经高碘酸钠选择性氧化处理,形成高反应活性双醛化纸浆纤维(DAP),利用醛基与支化多胺的氨基之间的反应构建交联网络,获得可固化的纸浆基木材胶黏剂(PWA)。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PWA化学结构,利用热重分析仪(TGA)分析其热性能,通过压制胶合板评估胶合性能。实验结果初步证明,双醛化纸浆纤维上的醛基能与支化多胺的末端氨基发生希夫碱反应并形成新的化学键;胶合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使用纸浆纤维基木材胶黏剂(PWA)制备杨木胶合板,干状胶合强度1.54 MPa,沸水浸泡3 h胶合强度0.85 MPa,杨木表面经界面活化处理后干强度提升到1.99 MPa,沸水3 h胶合强度提升至1.80 MPa,且与多胺末端氨基数量密切相关。纸浆纤维双醛化后再与支化多胺反应可制备性能优异的木材胶黏剂,界面活化处理可显著提高PWA的胶合性能和耐水性能以及热稳定性,末端氨基数量越多,性能提高越显著。 相似文献
33.
34.
昆虫生长周期短、繁殖能力强,是我国分布广泛的一种生物资源。相比于豆粕、鱼粉等常规蛋白饲料,将昆虫用作饲料,养殖成本低、营养价值高,且对生态环境有一定改善作用。分析了昆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营养价值,阐述了昆虫饲料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并探讨了昆虫饲料化利用在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昆虫的饲料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36.
针对传统电机故障检测方法需要依据专家经验进行手工特征信息提取以及卷积神经网络对相似故障类型的分辨率低等缺点,提出了一种DenseNet模型的改进结构.首先对电机信号进行滤波及预处理,将一维波形信号转换成二维频谱能量图,然后通过对DenseNet的部分卷积模块增加旁路模块进行信号的软阈值化,可以在网络训练学习时自动对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得到足够的分类特征信息,避免了手工特征信息提取的繁琐及不确定性.最后,将改进后的模型用于电机故障类型的实时检测,并与其他几种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特征信号分类明确、误检率低,对故障的识别准确率可以达到99.49%. 相似文献
37.
【目的】比较不同抗褐化剂减轻福建柏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现象的效果,以提高福建柏愈伤组织培养的增殖分化能力。【方法】以福建柏鳞叶和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0.0~2.5 mg/L NAA和2,4 D及0.0~3.0 mg/L IBA对愈伤组织诱导率与生长状态的影响;以福建柏茎段为外植体,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组合试验,研究100~2 000 mg/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100~1 000 mg/L活性炭(AC)和VC以及不同质量浓度VC与AC组合,对愈伤组织污染率、死亡或褐化率及诱导率的影响;以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100~1 000 mg/L PVPP、100~300 mg/L VC、200~1 000 mg/L AC、30~100 mg/L VB对愈伤组织增殖生长量、增殖率、褐化率及PPO、POD活性的影响。【结果】① 不同质量浓度NAA、2,4-D和IBA对福建柏鳞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总体高于茎段,各生长素对福建柏鳞叶和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均表现为NAA>IBA>2,4-D,所有处理中以1.0 mg/L NAA对福建柏鳞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为83.33%;以0.5 mg/L NAA对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为61.11%;愈伤组织生长状态和抗褐化效果优劣依次为NAA、2,4-D、IBA。②仅100 mg/L VC+200 mg/L AC处理的愈伤组织污染率低于不添加抗褐化剂的对照;死亡或褐化率仅500 mg/L PVPP处理与对照相同,均为0.00%,其余处理均高于对照;诱导率则以不同质量浓度PVPP、1 000 mg/L VC、100 mg/L VC+200 mg/L AC处理与对照相当或高于对照,其余处理均低于对照;愈伤组织生长状态总体以PVPP处理表现最优。③仅300 mg/L PVPP、200和400 mg/L AC处理的愈伤组织增殖率高于对照,增殖生长量仅100和200 mg/L PVPP、100 mg/L VC、200 mg/L AC处理高于对照;所有处理中以200 mg/L AC处理的愈伤组织增殖率和增殖生长量最高,分别为70.00%和10.07 g;各抗褐化剂对福建柏愈伤组织增殖效果的优劣依次为PVPP、AC、VC、VB。④不同抗褐化剂处理的愈伤组织褐变率均呈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但变化幅度存在显著差异;各抗褐化剂的抗褐化效果优劣依次为AC、PVPP、VC、VB。⑤不同质量浓度PVPP、VC、AC处理对福建柏愈伤组织PPO和POD活性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但各处理PPO活性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OD活性以500 mg/L AC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在福建柏愈伤组织诱导阶段,愈伤组织的褐化与生长素种类有关,生长素NAA、2,4-D适用于福建柏愈伤组织的诱导,IBA诱导的愈伤组织容易褐化,添加适量抗褐化剂能减少愈伤组织的褐化情况。在愈伤组织增殖培养阶段,适宜质量浓度的PVPP、AC作为抗褐化剂能有效减缓福建柏愈伤组织的褐化进程,保持愈伤组织的正常增殖生长,但高质量浓度的抗褐化剂会抑制愈伤组织的生长。 相似文献
38.
目前,随着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家禽疾病逐渐趋于低龄化、复杂化,尤其是蛋(肉)鸡疾病发展越来越趋于复杂化,一旦发病,很难根除,大大降低了经济效益,现结合蛋(肉)鸡在生产过程中的疾病流行新特点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朋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39.
为引进优质种质资源打下基础,阐明牛角瓜果实发育的规律,制定栽培管理措施,以实现品质的调控和果实产量的稳定。因此本试验通过对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牛角瓜果实外部特征、内部纤维发育过程的观察。确定了牛角瓜果实外部大小与内部纤维长度呈正相关,即果实越大,纤维长度越长。在座果后第1天至第6天为缓慢增长期,此时应采取保果措施;第7天至第19天为果实增长和纤维快速增长期,此时应给予足够的养分;在第20天至第30天为缓慢增长期,此时应侧重于病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40.
市政污泥含水率高、水分脱除难度大等特性不仅限制市政污泥的转移运输处理,而且给市政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带来了诸多困难。为此,提出了采用机械—化学改性结合的方法对市政污泥进行团粒化改性处理,对团粒化改性过程中固化剂的掺入量以及污泥团粒化改性的基本机理进行了研究。经团粒化改性后的球状污泥能够实现快速出厂,初步解决市政污泥预处理困难的问题。微观试验表明:污泥颗粒与水化产物之间的胶结作用,改善了污泥疏松多孔的结构,颗粒和水化产物之间紧紧包裹填充在孔隙中,形成坚固密实的结构体,降低了污泥的含水率,进一步增强了污泥强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