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02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9篇
  13篇
综合类   227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农业三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自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栀子苷对酵母多糖(zymosan,Zym)致大鼠肠黏膜屏障损害的作用。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Zym-石蜡混悬液建立大鼠肠黏膜屏障损害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栀子苷组、乌司他丁组,腹腔注射Zym后即刻干预,12 h后重复干预1次。另设正常对照组。造模24 h后测定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D-乳酸(D-lactate,D-LA)、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内毒素(endotoxin,ET)水平,并取小肠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IL-10、D-LA、DAO、E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黏膜上皮水肿,黏膜上皮细胞排列紊乱,黏膜上皮炎症细胞增多,固有层松散、充血;与模型组比较,栀子苷可降低肠黏膜屏障损害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D-LA、DAO及ET水平,增加IL-10水平(P<0.05,P<0.01),减轻肠组织病理性损伤。结论 栀子苷可以减轻Zym导致的大鼠炎症反应,对Zym引起的肠黏膜屏障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3.
栀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EIIis),别名黄栀子,为茜草科栀于属。栀子栽培容易,适应性广,在干旱瘠薄的山地能正常生长,是药用、观赏、染料、窨茶和保水固土兼具的多功能的好树种。  相似文献   
74.
为了探明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响应干旱胁迫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采用5%、10%和20%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轻度、中度与重度干旱胁迫,在胁迫开始的第5、10、15 d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栀子幼苗叶片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处理,随着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栀子黄色素的工艺条件。[方法]以9种大孔树脂为对象,考察其对栀子黄色素的吸附和洗脱性能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吸附和分离黄色素的大孔树脂,并考察温度、酸度等因素对HPD-400吸附能力的影响,优选出分离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HPD-400对栀子黄色素的吸附能力最强,最佳吸附工艺条件为:温度25℃、pH为3.0、粗提液浓度A440 nm为0.590;最佳洗脱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温度25℃。[结论]HPD-400树脂分离纯化栀子色素的效果良好,可在工业上应用。  相似文献   
76.
本实验建立了茵山莲软胶囊中栀子苷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选择迪马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水(V乙腈∶V水=13∶8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8nm,流速1.0m 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栀子苷在0.008 04mg/m L~0.0804mg/m L范围内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8,平均回收率97.667%,RSD0.567%(n=6)。该试验的测定方法简单准确,且分离效果好,灵敏度较高,可作为茵山莲软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7.
对红栀子芽枯病病原菌的生物学及其毒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红栀子芽枯病病原菌生长较好;经病原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对其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92.55%和91.62%,且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在800倍液、1 200倍液浓度下对红栀子芽枯病菌的相对抑制率均迭90%以上.  相似文献   
78.
采用形态学和RAPD标记技术对来自樟树栀子种植基地的14个表型各异的栀子样品进行种质分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比较栀子果实的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依据综合得分筛选优良种质。形态学研究表明,栀子表型存在广泛的变异;RAPD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地栀子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聚类分析可将14份栀子样品分为4大类,且与形态学聚类结果较为吻合;结合分子鉴定和形态聚类分析可将14份样品分为6大类;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1、8、13、14号栀子综合表现较好。本研究初步筛选出4个优良种质,为种植基地栀子的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栀子叶斑病及其病原的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首次报道在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上存在由拟盘多毛孢属真菌引致的叶斑病。从湖北省长阳县采集到栀子叶斑病病害标本,并利用柯赫氏法则证实该病由真菌GJ-1菌株所引致;根据GJ-1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的分析、比较,证实GJ-1菌株属于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Steyaert)真菌;GJ-1菌株的ITS序列与P.gracilis的ITS同源性达100%,因此推定它属于P.gracilis。  相似文献   
80.
以重庆产栀子为试材,采用随机群组抽样,HPLC测定栀子苷含量,x2检测研究群体栀子苷含量分布规律,为客观评价群体栀子质量和优良栀子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重庆产栀子栀子苷含量在1.47%~6.44%之间,平均含量为4.07%;x2=10.68410.05,栀子苷含量实际分布次数与由正态分布的理论次数差异不显著.重庆产栀子栀子苷含量围绕约4%服从正态分布,质量符合中国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