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02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9篇
  13篇
综合类   227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栀子别名黄栀子、山栀子、红枝子、山枝,是常用中药材,以果实供药用。栀子不仅是重要的中药资源,而且也是化工、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据调查,在中药材专业市场,栀子2009年价格与2008年同比升幅为58%,2010年价格与2009年同比升幅在136%以上,  相似文献   
462.
采用水培方式,设置150 mmol/L Na Cl和不同质量浓度(0、25、50、100和200 mg/L)ALA溶液进行组合处理栀子幼苗,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下栀子叶片的光合色素、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量以及保护酶系统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150 mmol/L Na Cl溶液处理下的栀子幼苗叶片中相对含水量、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以及保护酶系统SOD、POD、CAT活性显著下降,经过一定质量浓度ALA的处理,各生理指标以不同程度地提高,且ALA在25~50 mg/L处理下数值达到最大;同时在一定质量浓度ALA处理下,降低了电导率、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且脯氨酸、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显著增加,提高栀子幼苗渗透调节能力。研究结果显示盐胁迫显著抑制栀子幼苗生长,ALA在25~50 mg/L时能够有效缓解盐胁迫对栀子幼苗造成的生理伤害,提高其抗盐性,而ALA在100~200 mg/L处理则有可能加剧盐胁迫。  相似文献   
463.
【目的】探讨栀子种子萌发受抑制的原因及抑制物存在的部位,寻求提高发芽率的最佳方法,为其人工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西樟树和安徽亳州两个栀子主产地的栀子果实为材料,探讨浓硫酸浸泡2~24 h对栀子种子吸水率的影响;研究栀子种子、果肉和果皮甲醇提取液(0.005~0.050 g/mL)对白菜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测定浓硫酸、赤霉素(0~1.5 g/mL)和生长素(0.1~5.0 g/mL)、不同温度(15.0~30.0℃)和发芽床(蛭石、纱布、滤纸、湿沙)等处理的栀子种子发芽率。【结果】浓硫酸处理后不同产地栀子种子的吸水率普遍提高,达到饱和时其种子平均吸水率高于未酸蚀种子34.31%。果肉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更高。随着栀子果皮或种子的甲醇浸提液浓度的增加,白菜种子萌发势和发芽率呈缓慢下降趋势;经0.005~0.015 g/mL果肉甲醇浸提液处理的白菜种子萌发势和发芽率缓慢下降,但当大于0.015 g/mL时,白菜种子萌发势和发芽率急剧降低;随着果实甲醇提取液浓度的提高,白菜发芽种子根明显变短,芽缩短,长势变弱,以果肉的甲醇提取液抑制物作用最强,其次为果皮、种子;此外,提取液对根的抑制作用强于对芽的抑制作用。浓硫酸处理的栀子种子发芽率为零,且种子极易霉变。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栀子种子发芽率明显降低,种子出现发黑现象。在0.3~1.2 g/mL赤霉素范围内时,随着赤霉素浓度的提高,栀子发芽率逐渐升高,其中以1.2 g/mL赤霉素的发芽率最高。在20~30℃范围内,栀子种子有较高的发芽率,而在20℃以下,发芽率极低。在30℃最适温度条件下,以滤纸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其次为湿沙、纱布、蛭石。【结论】栀子果肉和果皮中均存在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是抑制种子萌发的首要因素。栀子果皮、种子和果肉中抑制白菜种子萌发的化学物质种类或数量可能不同。浓硫酸、生长素对栀子种子发芽具有抑制作用,赤霉素则具有促进作用。栀子种子的最适发芽条件为:用1.2 mg/mL赤霉素避光浸泡48 h后,在滤纸培养床上30℃恒温避光培养。  相似文献   
464.
刘若楠  杨志玲  于华会  舒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922-14923,14931
[目的]探讨四唑(TTC)染色法测定栀子种子生活力的最佳条件以及生活力与发芽率的相关性。[方法]以10个栀子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和TTC浓度对栀子种子胚染色效果的影响,用种子发芽试验测定发芽率。[结果]染色温度、染色时间、TTC浓度对栀子种子生活力测定结果均有一定影响,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在适宜的TTC浓度范围内,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对测定结果表现出显著影响。四唑染色法测定的栀子种子生活力(X)与发芽率(Y)的回归方程为Y=-13.154+1.077X。[结论]染色温度为35℃,TTC浓度为1.0%,染色时间为2.5h是测定栀子种子生活力的最佳条件,其测得的生活力与发芽率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65.
为了综合评价不同产地栀子果实的质量,对6个产地的栀子果实的鲜重、长度、直径进行测定,对果实中的栀子苷、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含量进行测定,构建了栀子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评价对栀子样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产地为浙江温州的栀子的果实质量最大,直径最长,农艺性状显著区别于其他产地,且其主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地,6个产地栀子的定量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7。本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有效区分了不同产地的栀子药材,将6个产地的栀子分为4大类。通过上述分析,明确浙江温州所产的栀子综合性状最优,为综合评价不同产地栀子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6.
由于人工合成色素多为芳香烃衍生物,有较强的慢性毒副作用和致癌性,天然植物色素作为食品添加剂越来越显示出其安全优势。栀子黄色素是从栀子果实中提取的自然界唯一存在的水溶性类胡萝卜素类天然色素,常包含藏花素、环烯醚萜苷、三萜酸等成分,在欧美、日本等国颇受欢迎。本研究目的是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栀子黄色素水提制备工艺最优条件。提取温度60℃、液固比8:1,提取次数2次,每次60min。总藏花素、总栀子苷和总三萜酸的提取率可分别达到1.09,106.89和72.13mg.g-1。采用的提取工艺简便易行、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467.
采用WP_1型一米平面光栅光谱仪测定栀子果及其色素中的微量元素和含量。结果表明栀子果和栀子黄色素中具有20种微量元素:Cu、Fe、Zn、Mn、Ni、Mo、V、Sb、Pb、Sn、Bi、Ga、Ag、Cd、Co、Ba、Be、B、Zr和Ti。各样品中未检出有毒元素As。Pb的含量均很低。色素中Pb含量小于3ppm,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Ⅰ号样品与Ⅱ号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相差不大。Ⅱ号的Co和B含量比Ⅰ号多是产地不同之故。  相似文献   
468.
以湖北大悟、湖南武冈、湖南浏阳实地收集的13份野生黄栀子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包括1个目标层、4个约束层和16个标准层的13份野生黄栀子观赏价值的评价模型,并对13份野生黄栀子进行了观赏价值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黄栀子的16个评价指标中,以花型的权重值最大,其次为单季花量,再次为花香、花冠大小,其权重值分别为0.250、0.132、0.117和0.099,因此,花型好、花量大、香味浓郁、花冠长是黄栀子观赏价值的重要评价指标;根据综合得分结果,在13份野生黄栀子中,野生黄栀子资源1、4、9和13号的等级为Ⅰ级,野生黄栀子资源2、3、6、11和12号的等级为Ⅱ级,这9份野生黄栀子资源整体性状表现优良,花型好、花量大、开花期长,可在乡村旅游中作为观赏品种推广,其中野生黄栀子资源1号为梅花花型、花型独特,4号的开花天数最长、观赏期久,13号的株型好、抗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