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7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杭州湾上虞新区由于土壤碱性重,含盐量高,绿化难度大.通过对新区内绿化树种的调查及物理改良、水利改良、化学改良、生物改良等绿地改良措施的应用试验,总结出杭州湾上虞新区的绿化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女贞、洋白蜡、枣树、樱花、苦楝、桑树、椤木石楠、木槿、木芙蓉、龙爪槐、红叶李、意杨、乌桕等树种非常适应园区环境,喜树等树种也可在该地种植;绿地改良措施能明显地改善片林、林带树木的生长,对银杏、马褂木、枇杷的片林和广玉兰、雪松的林带改良中效果都较明显,物理改良对香樟、杜英、桂花效果明显,对林带中的茶梅、红花(楼)木、含笑、杜鹃有较大作用,化学改良对广玉兰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2.
我县地处杭州湾口,常年盐度变化幅度为1~10。我们在西塘桥镇黄家埝村进行低盐度斑节对虾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洪波  王淼  周轩 《水产科技情报》2020,47(6):332-336
为探究张网捕捞作业对凤鲚幼鱼的损害性,根据2017年5—10月杭州湾北部张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利用全长分析、幼鱼密度和质量占比等方法,对张网渔获中凤鲚幼鱼的生物学特征及幼鱼密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5—10月各月份张网渔获物中均有凤鲚幼鱼出现,6月份凤鲚幼鱼的平均全长达到最大值112.8 mm,8月份最小,仅为64.7 mm;平均体质量则是10月份最大,达4.4 g,8月份最小,仅1.7 g。5月份凤鲚幼鱼质量密度最高,达到493.1 g/kg,8月份最低,仅为70.3 g/kg;凤鲚幼鱼的数量密度则是7月份最高,为225 ind/kg,6月份最低,为63 ind/kg。渔获中凤鲚幼鱼质量占比5月份最高,为49.3%,8月份最低,仅7.0%;9月份渔获中凤鲚幼鱼数量占比最高,为21.0%,6月份最低,仅为5.3%。研究结果表明,5月和7月杭州湾北部张网对凤鲚幼鱼的损害程度最高。为保护凤鲚幼鱼资源,除调整禁渔期以外,建议组织开展张网网目尺寸试验,研究不同网目尺寸对凤鲚幼鱼释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4.
稻田综合种养是指在单一的水稻种植环境中引入水产养殖,浙江省的稻田养殖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海盐县位于浙北杭嘉湖平原,东濒杭州湾,全县陆地总面积534.73平方公里,水稻种植面积24万亩,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优势明显,潜力巨大。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现稻田综合种养发展规模近1万亩,规划发展目标至2020年达到1.5万亩的种养总规模。  相似文献   
35.
据农业部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管局发布的最新消息,长江口和杭州湾渔业水域今年继续实施生态修复,计划投入650多万元用于人工增殖放流。为了增加社会对渔业生态的保护意识,今年的人工增殖放流将面向社会进行苗种认购。  相似文献   
36.
杭州湾湾口与日本有明海产花鲈稚鱼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盛龙 《水产学报》2005,29(5):670-675
本文基于采自杭州湾湾口、日本有明海和四万十川沿岸碎波带的天然花鲈仔稚鱼,研究比较了三者的外部形态、脊椎骨数、背鳍和臀鳍支鳍骨数的差异。杭州湾湾口和有明海水域的花鲈样本,体侧黑色素较少;吻长、体高和体长比相对较小;脊椎骨数分别为35,35.25±0.25;背鳍支鳍骨的平均值分别为25.33,25,均比四万十川的样本脊椎骨数(36)和背鳍支鳍骨的平均值(26)为少,探明了杭州湾湾口和有明海的花鲈仔稚鱼在特征上存在着相似性,与四万十川的样本有显著的差异。根据中国产花鲈的形态特征,对中国花鲈的学名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国花鲈的学名应该为Lateolabrax maculates(McClellan)。  相似文献   
37.
杭州湾增殖放流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新强  袁骐 《海洋渔业》2011,33(3):251-257
根据2007~ 2009年每年8~10月在杭州湾海域实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后的跟踪调查资料,采用群落结构测度公式、群落的季节更替指数和迁移指数,探讨杭州湾增殖放流海域游泳动物的群落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杭州湾增殖放流海域共出现游泳动物54种,其中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脊尾白虾(Exopalala...  相似文献   
38.
杭州湾—舟山近海是许多经济鱼类的传统产卵地和栖息地,环境因子对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非常显著。本研究根据2016年春季在杭州湾—舟山近海的80个站位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鱼类及大型甲壳类群落数量和平均个体大小的空间分布,并根据典范对应分析法(CCA)研究了鱼类及大型甲壳类主要类群的特征(丰度和个体大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游泳动物可分为5大类群(六丝钝尾虾虎鱼、底层鱼、中上层鱼、虾、蟹),每种类群的丰度平均分别为546、213、83、316和15个/h,平均个体大小分别为0.29、2.19、4.96、0.36和6.66 g/个。根据各类群的丰度、底温、底盐及表层浑浊度,将整个海域分为杭州湾内和舟山近海水域,绝大部分类群的丰度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而绝大部分类群的个体大小没有区域差异性。受到浑浊度、外海水团交汇的影响,绝大部分类群主要聚集在舟山近海的高生产力水域。CCA分析表明,2个轴的环境因子能解释丰度总变异的25%,而仅能解释个体大小总变异的11.7%,说明环境因子对于鱼类及甲壳类的类群的数量空间分布具有较大影响,而对于个体大小的分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9.
杭州湾湿地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文敏  吴明  王蒙  邵学新  姜小三  周斌 《土壤学报》2014,51(6):1351-1360
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能够敏感地反映土壤碳库的变化。调查采集杭州湾自然滩涂湿地土壤样品(0~10 cm、10~20 cm、20~30 cm),比较分析芦苇、互花米草、海三棱藨草、裸滩的土壤有机碳(SOC)、水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碳(ROC)和轻组有机质(LFOM)的变化。结果表明:(1)0~30 cm各土层,芦苇、互花米草、海三棱藨草和裸滩的SOC平均含量依次为3.87~5.08 g kg-1,6.46~6.78 g kg-1,4.33~4.48 g kg-1和4.99~5.25 g kg-1,互花米草SOC含量高于相同土层的其他类型;(2)互花米草DOC和LFOM平均含量分别为90.69~98.90 mg kg-1,2.35~2.95 g kg-1,高于相同土层的海三棱藨草、芦苇和裸滩,而裸滩ROC含量(2.06~2.22 g kg-1)却高于相同土层的其他三种类型;(3)芦苇、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DOC占土壤有机碳的分配比例无显著性差异,而相同土层的DOC占土壤有机碳的分配比例大小依次为裸滩海三棱藨草芦苇互花米草;(4)SOC和DOC、ROC、LFOM、全氮(TN)、土壤含水量、p H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关系(p0.01),各指标与p H之间均表现为负相关性。研究表明互花米草的入侵增强了滩涂湿地的固碳能力,有机碳活性组分能够反映有机碳库的变化。  相似文献   
40.
文章运用土壤通用流失方程(USLE)研究了杭州湾南岸农业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并评价了其经济价值.研究表明,由林地、水田和旱地组成的杭州湾南岸农业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量为5.67×105 t/a,其经济价值为20.35×105元/a,其中减少土壤废弃的经济价值为12.33×105元/a,保持土壤养分价值为4.92×105元/a,减少泥沙淤积价值为3.10×105元/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