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20篇
农学   49篇
基础科学   13篇
  16篇
综合类   745篇
农作物   6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3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目的研究红花玉兰花蕾挥发油的萃取工艺,并对其化学组成、抗氧化及抗菌活性进行鉴定和评价,旨在为红花玉兰花蕾挥发油的萃取建立一套可行的工艺体系,并为其后续的开发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以‘娇红1号’红花玉兰阴干花蕾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结合自动化质谱解卷积和保留指数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挥发油进行成分定性和定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还原能力法评价挥发油抗氧化活性,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评价挥发油抗菌活性。结果阴干预处理条件下,红花玉兰花蕾挥发油萃取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温度47 ℃,萃取压力40.7 MPa,动态萃取时间102 min,该条件下挥发油的萃取率为(1.217 ± 0.014)%。GC-MS共鉴定出30种化学成分,占检测到的挥发油总量的70.65%。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得到挥发油IC50值为12.82 mg/mL AEAC值为198.64 mg,表明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还原力测定也得到了这一结果。抗菌试验表明,挥发油对4种供试菌抑制作用强弱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 枯草芽孢杆菌 > 大肠杆菌 > 鼠伤寒沙门氏菌。结论首次建立了红花玉兰阴干花蕾挥发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确定了该工艺条件下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并验证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952.
柑橘锈螨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柑橘产区,为害柑橘果实后形成黑皮果。以‘沃柑’正常果和锈螨为害果为试验材料,采用扫描电镜、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等技术分析2种试验材料在微观结构和挥发油成分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柑橘锈螨为害‘沃柑’果皮引起表皮出现龟裂,果皮微观结构被破坏。‘沃柑’正常果皮共检测出75种成分,包括萜烯烃类(65.89%)、醇类(6.94%)、酯类(3.59%)、醛类(2.89%)、烷烃类(1.02%)、酸类(0.40%)、酮类(0.58%)、酚类(0.29%),分别有20、19、15、8、4、3、3、3种成分;柑橘锈螨为害果共检测出79种成分,其中萜烯烃类(59.86%)、酯类(4.04%)、醇类(3.59%)、醛类(2.61%)、烷烃类(1.58%)、酸类(0.76%)、酮类(0.33%)、醚类(0.07%)、酚类(0.03%)分别有18、21、18、8、2、1、7、3、1种成分,2种试验材料的挥发油成分在种类及含量上存在差异。表明柑橘锈螨为害造成柑橘果皮结构和成分差异,可为研究柑橘果实抗黑皮果机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53.
为贵州山苍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贵州花溪、息峰、凯里、铜仁、遵义和安顺6个地区的山苍子果实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检测,通过计算机结合人工比对鉴定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其含量。结果表明:铜仁、遵义、凯里、花溪、安顺、息烽地区的山苍子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别有11种、11种、16种、21种、19种和8种,分别占各地区山苍子果实挥发油总量的72.86%、69.19%、92.88%、83.24%、78.97%和77.93%。其中,柠檬醛含量在凯里地区山苍子中最高,为35.14%;香茅醛在花溪、铜仁地区分别达24.52%、24.20%;D-柠檬烯在息烽地区最高,达23.14%;香叶醛在凯里地区最高,为15.32%。每个地区山苍子中均有特有成分,但山苍子中常见的石竹烯氧化物、金合欢醇在6个地区中均未发现。贵州不同地区山苍子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应根据药用、香料等不同用途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954.
深山含笑对3种植物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刺槐、萝卜和苏丹草3种植物作为受体,通过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试验,研究7年生深山含笑新鲜叶片自然挥发物、水浸提液和挥发油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深山含笑叶片自然挥发物、水浸提液和挥发油降低3种受体的发芽率,对受体的根长、苗高和鲜重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均使3种受体幼苗蛋白质含量、SOD、P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因此,深山含笑对刺槐、萝卜和苏丹草均有化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55.
白牡丹与白毫银针香气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郭雯飞  孟小环  罗永此  林健 《茶叶》2007,33(2):78-81
白茶是中国特有的茶叶品种,文中对白茶的两个主要品种:白牡丹和白毫银针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31种香气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己醛、(E)-2-己烯醛、苯甲醛、1-戊烯-3-醇、(Z)-3-己烯醇、香叶醇、苯乙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等。这两种白茶的香气组成总体上具有相似性,但两者的香气组成也略有差异。白茶在存放过程中,精油含量呈降低趋势,但香气组成上仍具有明显的白茶特征。  相似文献   
956.
为了开发更加快捷、精确的沉香鉴别与定量分析技术,从定性和定量2个方面介绍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沉香真伪及等级鉴别方法和技术发展,论述了各种沉香特征成分检测技术特点,指出现有鉴别分析技术的不足,从木材科学研究的视角对今后沉香定性及定量检测方法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使国内研究者对当前沉香鉴别分析研究有一个概括性了解,为沉香质量标准的制定以及沉香资源的科学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7.
为研究莲蓬壳中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以莲蓬壳为试材,采用索氏提取法从莲蓬壳中提取出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计算机检索系统对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莲蓬壳挥发油共鉴定出32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性物质含量的99.83%,主要分为烃类、醇类、酮类、酯类、酚类、酸类等7类化合物。通过面积归一化法对其含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莲蓬壳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琢-香树精、?茁-香树精、12-齐墩果烯-3-酮、?茁-谷甾醇油酸酯、谷甾醇、乙酸环阿屯酯、羽扇烯酮等,其中,?琢-香树精含量最高,为27.93%。本研究确定了莲蓬壳中挥发油的主要化合物组成,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莲蓬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8.
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玉蜀黍叶的挥发油进行了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玉蜀黍叶中提取挥发油。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鉴定了18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57.64%以上。本研究首次对玉蜀黍叶中挥发油进行了分析,为玉蜀黍叶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59.
覃葆  江海燕  刘英丽  袁艳  蒋文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602-14603,14606
[目的]对广西灵山、桂平、贵港等不同产地莪术药材中挥发油及吉马酮含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吉马酮,色谱条件为:乙腈-水(V/V,70∶30),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15 nm,进样量为10μl。[结果]吉马酮检测浓度在0.022 3~0.139 8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不同产地莪术药材中挥发油及吉马酮含量均有一定差距。[结论]灵山县产的莪术药材挥发油及吉马酮含量高于其他8个地区。  相似文献   
960.
同时蒸馏萃取法与GC-MS法对板栗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板栗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共从板栗叶中分离出47个色谱峰,鉴定出38个化合物,占挥发物组成的92.92%.中药板栗叶挥发油化学成分主要由醇、烯、酯和醛酮类化合物组成,主要成分为3-己烯-1-醇(33.98%),3-己烯乙酸酯(14.66%),壬醛(5.63%),香叶醇(4.80%),橙花叔醇(5.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