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2篇
林业   29篇
农学   174篇
基础科学   2篇
  94篇
综合类   686篇
农作物   45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目的]以拟南芥为材料克隆CDR6基因,构建CDR6基因的过量表达载体并筛选鉴定获得过表达植株.[方法]提取拟南芥mR-NA,反转录成cDNA,并以此为模板克隆CDR6基因CDS全长,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切割、T4 DNA连接酶连接,将CDR6基因CDS全长连接到带有35S强启动子的pXB094载体上;然后转化至Trans1-T1感受态细胞中,菌落PCR鉴定阳性单克隆并测序确认.将重组质粒转化至根瘤农杆菌GV3101菌株,通过浸花法侵染拟南芥野生型植株,通过抗性筛选和鉴定获得预期的转基因植株.[结果]菌落PCR鉴定和测序结果表明CDR6基因已成功构建至pXB094载体;通过抗性筛选并鉴定获得了过量表达阳性植株.[结论]筛选和鉴定获得的过量表达植株为研究CDR6基因的分子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
采用拟南芥的竖直培养皿法,以根长抑制率为指标,进行了38种甲醇提取物除草活性的初步测定。挑选出了其中活性较好的16种植物甲醇提取物,采用小杯法,以根长、茎长和鲜质量作为指标,测定它们对三叶鬼针草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供试植物中有5种植物甲醇提取物对三叶鬼针草的活性显著,根长、茎长和鲜质量的IC50值均小于1 000μg/m L,它们分别是:竹节草[Chrysopogon aciculatus(Retz.)]、地胆草(Elephantopus scaber L.)、牡蒿(Artemisia japonica Thumb)、金钱松[Pesudolarix kaempferi(Lindl.)Gord]、猫儿刺(Ilex pernyi Franch)。其中,竹节草甲醇提取物对三叶鬼针草根长、茎长和鲜质量的IC50值分别是489.38,558.88,652.38μg/m L,地胆草甲醇提取物对三叶鬼针草根长、茎长和鲜质量的IC5 0值分别是643.76,347.56,611.48μg/m L。  相似文献   
43.
拟南芥黄化突变体k60是从甲基磺酸乙脂诱变的拟南芥突变体库中筛选得到的。该突变体表现为叶色发黄,生长迟缓,叶绿素含量降低。遗传分析发现其为单基因控制的隐性突变。利用遗传作图的方法将突变基因定位于拟南芥5号染色体上CH5-6.0到CH5-6.24两个分子标记之间的231 kb区间内。本项工作的研究结果为该突变基因的鉴定奠定了前期基础,并且为研究拟南芥黄化基因的功能提供了新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44.
【目的】在大肠杆菌系统中原核表达拟南芥叶绿体Mg~(2+)转运蛋白AtMGT10,通过免疫健康成年家兔,获得针对AtMGT10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为研究AtMGT10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技术克隆AtMGT10基因编码区187~786bp的cDNA片段,连接到pET-28a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AtMGT10~(63-262),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带有His标签的His-AtMGT10~(63-262)截短重组蛋白。用镍柱亲和纯化后的重组蛋白作为抗原皮下注射免疫家兔,制备针对AtMGT10蛋白的多抗血清。提取拟南芥野生型叶片总蛋白,用AtMGT10多抗血清进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结果】经PCR扩增获得了600bp的AtMGT10基因cDNA片段,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AtMGT10~(63-262),在大肠杆菌系统中表达出His-AtMGT10~(63-262)蛋白,经亲和纯化后免疫家兔获得了Anti-AtMGT10多抗血清。在拟南芥野生型总蛋白中用Anti-AtMGT10经免疫印迹检测到大约50ku的蛋白条带,利用抗原竞争试验进一步证明检测到的信号就是拟南芥内源AtMGT10蛋白。【结论】原核表达了His-AtMGT1063-262蛋白,成功制备了特异性较强的AtMGT10蛋白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45.
疫霉属( Phytophthora)卵菌引致马铃薯晚疫病等作物灾难性病害,严重威胁作物的可持续生产。由于病菌毒性变异,导致品种抗病性丧失问题突出。因此,挖掘植物广谱和持久抗病基因,并探索其在抗病育种中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1(GSNOR1)是植物氮信号通路中高度保守的关键还原酶,其参与调节r基因介导的植物抗性和非寄主抗性。然而, GSNOR1参与抗疫霉菌的免疫功能和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中,借助拟南芥与寄生疫霉菌互作的模式体系,首先发现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 gsnor1-3对寄生疫霉菌呈现感病表型。进一步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降低烟草叶片中 GSNOR1同源基因的表达量,在此基础上,通过抗病表型分析以及一系列抗性相关功能的检测,结果表明,沉默本氏烟草 GSNOR1同源基因能够在寄生疫霉菌侵染植物的过程中削弱植物体内的活性氧(ROS)迸发、病程相关基因(PR genes)的诱导表达以及MAPK信号转导,从而增强了植物对疫霉菌的感病性。本研究揭示了植物 GSNOR1对疫霉菌具有高度保守的抗性功能,并初步解析了 GSNOR1正调控植物抗疫霉菌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探索 GSNOR1在马铃薯抗晚疫病中的功能及其在抗病育种中的有效利用奠定了重要的理论 基础。  相似文献   
46.
ABC转运蛋白(ATPBindingCassettetransporter)是目前已知最大、功能最广泛的蛋白家族之一。大多数ABC转运蛋白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直接转运底物。许多研究结果显示,植物ABC转运蛋白在各种代谢产物的跨膜转运中起着重要作用。橡胶的产胶代谢是一种典型的植物类异戊二烯次生代谢.是影响橡胶产量的首要因素。相关实验结果显示,ABC转运蛋白可能参与橡胶树产胶代谢。本文介绍了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的ABC转运蛋白研究进展,并对ABC转运蛋白与橡胶树产胶代谢的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7.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乙烯不敏感突变体ein2-1、ein3-1、etr1-1和etr1-3对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对一定浓度范围ABA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在黑暗条件下,ABA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ACC)共同处理对突变体下胚轴的抑制作用减小.光照和黑暗两种条件下共同处理时,各突变体根相比野生型均表现对ABA敏感性降低.正常光照条件下,ABA和ACC共同处理与ABA单独处理相比,ein2-1下胚轴生长敏感性降低,etr1-1下胚轴生长敏感性提高,etr1-1和etr1-3根生长对ABA敏感性降低;黑暗条件下ABA和ACC共同处理与ABA单独处理相比,ein2-1和etr1-1下胚轴生长对ABA敏感性降低,etr1-3根生长对ABA敏感性明显降低,表明ein2-1、etr1-1和etr1-3在不同条件下的ABA敏感性发生了变化.由此表明ABA有可能对ein2-1、etr1-1和etr1-3的乙烯信号转导通路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8.
随着近年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植物霜霉病抗性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本文就拟南芥抗霜霉病基因的克隆与结构分析,抗病信号传导,防卫反应和系统获得抗性,以及寄主一寄生菌共进化冲突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就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9.
拟南芥抗灰霉病菌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0.
据美联社报道,2005年12月12日,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宣称,他们将拟南芥的一个基因导入西红柿内,培育出能高度抗旱的转基因西红柿植株。科学家称,这一成果可能对世界农业有重要意义。康涅狄格大学教授罗贝托·格拉克西奥亚等人在当天出版的美国《全国科学院学报》上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