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45篇
  免费   1007篇
  国内免费   1321篇
林业   989篇
农学   1695篇
基础科学   639篇
  3890篇
综合类   18842篇
农作物   1191篇
水产渔业   993篇
畜牧兽医   7835篇
园艺   2104篇
植物保护   695篇
  2024年   361篇
  2023年   1122篇
  2022年   1325篇
  2021年   1240篇
  2020年   1011篇
  2019年   1285篇
  2018年   582篇
  2017年   897篇
  2016年   1007篇
  2015年   1187篇
  2014年   2237篇
  2013年   2246篇
  2012年   2839篇
  2011年   2755篇
  2010年   2229篇
  2009年   2194篇
  2008年   2228篇
  2007年   1874篇
  2006年   1847篇
  2005年   1543篇
  2004年   1151篇
  2003年   989篇
  2002年   726篇
  2001年   653篇
  2000年   454篇
  1999年   379篇
  1998年   294篇
  1997年   275篇
  1996年   251篇
  1995年   241篇
  1994年   276篇
  1993年   209篇
  1992年   177篇
  1991年   174篇
  1990年   128篇
  1989年   167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65年   13篇
  1958年   13篇
  1957年   47篇
  1955年   9篇
  1953年   40篇
  1952年   16篇
  195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931.
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为探明秸秆还田后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情况,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养分库容,增加土壤中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50%秸秆还田、100%秸秆还田、150%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增幅为0.02~0.04个百分点,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6.64~9.00、3.37~4.07、10.33~19.00 mg/kg。不同秸秆还田量增加土壤微生物丰富度,细菌、真菌、放线菌增幅分别为2.2×108个/g~3.1×108个/g、0.5×106个/g ~3.5×106个/g、1.3×107个/g ~1.9×107个/g。但过量秸秆还田不利于农田生产力。  相似文献   
932.
不同施肥方式对河北省小麦产量及肥料贡献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2006-2013年河北省测土配方项目田间示范数据,分析了配方施肥(PF)与农户常规施肥(RF)对小麦产量及肥料贡献率的影响,为明确当前生产条件下河北省小麦产区施肥效果及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河北省小麦施肥后增产效果显著,其中RF处理增产40.8%,PF处理增产54.8%,并且PF较RF可节肥9.36%、节本8.37%。PF与RF的平均肥料贡献率分别为35.0%和28.9%,平均差值为6.1%,且二者的肥料贡献率均与不施肥处理产量(土壤供肥能力)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2条线斜率相近,这说明不同施肥方式肥料贡献率与土壤供肥能力的响应效果相差不大。不施肥处理产量每提高1 000kg/hm 2,PF和RF的肥料贡献率分别降低8.4%和8.2%,PF的肥料贡献率整体较RF高7.2%。在河北省小麦生产中应大力推广配方施肥、平衡施肥,提高肥料贡献率,并且应提高基础地力,以减少对肥料的依赖,实现减肥增效。  相似文献   
933.
为了推动水库水环境安全工作的开展,强化水源区水质保护,以宿鸭湖水库为例,应用DPSIR模型建立了水库水环境安全评估的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云模型对其2015年的水环境安全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水库水环境处于较安全等级,但存在安全隐患;由于上游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餐饮业的废弃物随着降雨径流汇入水库,再加上水产养殖、观光旅游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其TN、TP的浓度和入库量增加,水库水质难以达标,需引起水库管理部门的重视。结论:云模型可减少评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实现水库水环境安全概念与其定量数值间的合理转换,使其评估结果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934.
周颖 《农机化研究》2008,(2):227-230,234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微生物的抗药性逐渐增强.与此同时,环境污染的加剧,社会和人文的变迁,使人类的免疫力不断下降,新的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不断出现,这些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加大力度,筛选开发新的抗生素.海洋拥有独特的生境条件,已成为新抗生素的重要来源.海洋微生物中共附生微生物具有独特的特点,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935.
膜下滴灌与沟灌海岛棉田土壤微生物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不同灌溉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方式下棉田的微生物数量及根际、根外微生物数量均多于细流沟灌;两种灌溉方式都具有明显的根际效应;膜下滴灌使土壤处于厌气条件,土壤酶活性没有明显增加,但由于膜下滴灌可随水滴肥,适时适量供给棉花生长所需肥水,仍能满足海岛棉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936.
气调对石榴采后果皮褐变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新疆大籽’石榴为试材,就不同气体成分对其采后果皮褐变机理及果实贮藏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下,石榴果实采后的可溶性固形物与可滴定酸含量均呈递减的趋势,且随着贮藏期延长,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缓慢增加,细胞膜透性逐渐增大;与对照相比,适宜的气调贮藏参数(5%CO2,3%~5% O2)可减缓石榴果皮细胞膜透性的升高以及膜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积累,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增加,并减少酚类物质的氧化,有效地减轻石榴褐变的发生,保持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937.
微生物实验是食品相关专业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但是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就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938.
研究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对旱地的土壤养分的影响,可为旱地农作物的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针对中亚热带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旱地红壤,本研究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向土壤中施用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探索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MBC、MBN)、酶活性(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试验共设置5种处理,分别为对照(CK,0 g/kg)、水稻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RM,50 g/kg)、玉米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CM,50 g/kg)、小麦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WM,50 g/kg)和单施有机肥(M,40 g/kg)。为尽量消除误差,试验数据采用归一化处理,即实测值减CK值后除以各处理所添加的C、N量。结果表明: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RM、CM、WM)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旱地红壤MBC、MBN含量、脲酶活性和总PLFAs量,以WM处理的降幅最大,降幅分别是单施有机肥(M处理)的33.89%、69.03%、47.62%和23.30%;RM处理显著提高了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升幅分别是M处理的91.49%和28.94%。相比单施有机肥,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降低了土壤总PLFAs含量(平均为-16.89%)、真菌PLFA (-38.17%)、土壤真菌PLFA/细菌PLFA比值(F/B)(-40.63%)和土壤革兰氏阴性菌PLFA/革兰氏阳性菌PLFA比值(G-/G+)(-4.3%),而提高了土壤细菌PLFA (+5.1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0.38%)和土壤细菌压力指数(BSI,+11%)。主成分分析表明RM处理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较大。综之,不同物料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引起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差异较大,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水稻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处理,可为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9.
设施栽培下香石竹根际微生物种群结构及数量消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3个设施栽培基地采集香石竹发病株和正常株根际土壤,用混菌法分析计数细菌,稀释涂布法分离计数真菌与放线菌,主要研究设施栽培条件下的作物发病与不发病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组成与差别。分析结果表明,在设施栽培下,土壤中微生物种群以细菌为主,其次为真菌,放线菌数最少;香石竹根际微生物总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细菌数量的变化上。正常株和发病株对比,正常株根际土壤中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明显低于发病株,正常株下厌氧性生长菌数量高于发病株;在设施栽培下,香石竹的发病与真菌和放线菌存在有较密切的关系,病症主要是立枯病与枯萎病。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组成的不同有一定制约病害发生的作用,这为预测、预报和病害防治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40.
张敏 《中国沼气》2009,27(5):18-20
前期研究表明梭菌属的新株JC3(Clostridiumsp.Strain JC3)是嗜热产甲烷污泥中的主要纤维素降解菌。本项目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定量研究了菌株JC3在高温厌氧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在含三个小室(室1,室2,室3)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9.5 L)中进行纤维素降解实验,试验温度设为55℃。当负荷为2.5 kg COD.m-3d-1,HRT为2天时,80%以上的COD进料都转化为甲烷。采用专门针对菌株JC3的特异性荧光针来研究折流式反应器中污泥样品。结果表明JC3细胞对DAPI染色细胞的比例从低于0.5%(最低检测极限)增加到9.4%(室1),13.1%(室2)和21.6%(室3)。这表明由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确定的菌株JC3细胞数与滞留污泥的纤维素降解产甲烷活性密切相关。设计了一个针对菌株JC3纤维素酶基因(纤维二糖水解酶A cbh A)的特异探针,并应用到处理固体废弃物如咖啡渣、废纸、垃圾和纤维素等消化污泥中,采用定量PCR技术发现菌株JC3细胞数与高温消化器中污泥的纤维素降解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在高温厌氧消化过程中,菌株JC3对厌氧水解纤维素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