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6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5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4篇 |
农学 | 73篇 |
基础科学 | 6篇 |
45篇 | |
综合类 | 449篇 |
农作物 | 189篇 |
水产渔业 | 19篇 |
畜牧兽医 | 292篇 |
园艺 | 26篇 |
植物保护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33篇 |
2021年 | 35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44篇 |
2014年 | 54篇 |
2013年 | 55篇 |
2012年 | 78篇 |
2011年 | 73篇 |
2010年 | 77篇 |
2009年 | 82篇 |
2008年 | 79篇 |
2007年 | 77篇 |
2006年 | 73篇 |
2005年 | 48篇 |
2004年 | 39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探明单侧犬隐睾症中阴囊睾丸与腹腔睾丸组织内5α-还原酶1型(5α-reductase 1, 5α-red1)、5α-还原酶2型(5α-reductase 2, 5α-red2)与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的表达模式。【方法】应用HE染色观察阴囊睾丸和腹腔睾丸的组织形态变化,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5α-red1、5α-red2和AR在阴囊睾丸和腹腔睾丸中的表达定位。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 DHT)浓度在单侧犬隐睾症中阴囊睾丸与腹腔睾丸中的水平变化。同时,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5α-red1、5α-red2和AR的转录和翻译水平。【结果】结果显示腹腔睾丸组织中胶原纤维增多,曲精小管内精原细胞和成熟精子消失,同时5α-red1、5α-red2和AR在腹腔睾丸和阴囊睾丸中的间质细胞、支持细胞中均有表达。腹腔睾丸中DHT水平显著降低,5α-red1、5α-red2及AR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在阴囊睾丸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腹腔睾丸。【结论】单侧... 相似文献
112.
大豆原产于我国,是我国主要传统食品之一,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和油脂,而且还为人们提供了膳食纤维、低聚糖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如:大豆异黄酮、皂甙、甾醇、磷脂、酚酸等人们所需的保健物质。近几年,据统计发现欧美国家患乳腺癌、大肠癌机率高于中国、日本 相似文献
113.
114.
挖掘与粉葛葛根素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为相关控制基因的验证及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对6个生长时期的粉葛块根进行转录组测序,在葛根素含量最高时期与最低时期初步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对各时期葛根素及其上下游代谢物含量变化趋势与差异表达基因相对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最终挖掘出相关性较高的基因片段。结果表明,经2步筛选差异基因后,挖掘11个与粉葛葛根素生物合成相关的片段,共编码3个基因,分别为异黄酮羟化酶控制基因(I2′H)、异黄酮7-O-葡糖苷转移酶控制基因(IF7GT)和异黄酮合酶控制基因(IFS1),其中I2′H、IF7GT、IFS1均与葛根素的生物合成呈现正向相关,即均正向调控葛根素的生物合成。说明I2′H与IF7GT所编码的酶主要负责调控大豆苷元向芒柄花素和大豆苷的合成,两者同为葛根素上游代谢物的支链代谢物,因此与葛根素的含量呈正向相关,而IFS1则通过调控2,7,4′-3-羟基异黄酮的生物合成与异甘草素向葛根素的直接合成,最终调控葛根素生物合成进程。 相似文献
115.
用CEAE DE-52分离纯化的锥虫,经超声波粉碎后离心,上清经硫酸铵沉淀,再经Sephadex G-200分子筛层析,DEAE Cellulose ED-52离子交换层析,2’,‘ADP-Sepharose层析得到纯化。筛选到抗蠕虫药奥芬哒唑(Oxfendazole)对TR有抑制作用。但对治疗锥虫病没有作用;兔抗TR抗体与安锥赛共同注射人工感染锥虫病的小白鼠,可增加安锥赛对锥虫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6.
117.
以异黄酮含量显著不同的栽培大豆和野生(半野生)大豆为试验材料,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研究大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气象因子对大豆异黄酮总含量的影响。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大豆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各气象要素对大豆异黄酮的影响不同,在大豆生长发育中日照时数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直接正效应排在第一位(野生大豆出苗-开花阶段除外);各生长发育阶段均存在0.5左右的剩余通径,表明还存在未分析的气象因子影响大豆异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118.
119.
120.
大豆结实前异黄酮积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异黄酮含量显著不同的4个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大豆结实前异黄酮在组织中的分布、变化及其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大豆结实前种子中贮存的异黄酮逐步由种子向子叶,继而向其他器官(主要是叶片)转移,不同器官在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着异黄酮类物质的代谢。该时期异黄酮的分布存在组织特异性而品种间的差异不明显,各组织问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大豆出苗期,地上部分的异黄酮含量远高于地下部分;幼苗期子叶中异黄酮远高于其它部分;壮苗期和盛花期,叶片中异黄酮的含量远高于其他组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