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066篇 |
免费 | 1024篇 |
国内免费 | 152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517篇 |
农学 | 1673篇 |
基础科学 | 237篇 |
1129篇 | |
综合类 | 16166篇 |
农作物 | 1394篇 |
水产渔业 | 1078篇 |
畜牧兽医 | 6551篇 |
园艺 | 4142篇 |
植物保护 | 37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3篇 |
2023年 | 1093篇 |
2022年 | 1432篇 |
2021年 | 1401篇 |
2020年 | 1175篇 |
2019年 | 1263篇 |
2018年 | 725篇 |
2017年 | 1003篇 |
2016年 | 1208篇 |
2015年 | 1346篇 |
2014年 | 1765篇 |
2013年 | 1525篇 |
2012年 | 2148篇 |
2011年 | 2148篇 |
2010年 | 1903篇 |
2009年 | 1895篇 |
2008年 | 1874篇 |
2007年 | 1585篇 |
2006年 | 1452篇 |
2005年 | 1329篇 |
2004年 | 1100篇 |
2003年 | 963篇 |
2002年 | 854篇 |
2001年 | 745篇 |
2000年 | 667篇 |
1999年 | 573篇 |
1998年 | 546篇 |
1997年 | 458篇 |
1996年 | 437篇 |
1995年 | 456篇 |
1994年 | 393篇 |
1993年 | 319篇 |
1992年 | 379篇 |
1991年 | 353篇 |
1990年 | 287篇 |
1989年 | 254篇 |
1988年 | 62篇 |
1987年 | 47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7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7篇 |
1955年 | 18篇 |
1953年 | 2篇 |
195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近年来,由病原菌Pilidium lythri引起的草莓褐色叶斑病,是一种在中国发生严重的新病害。作者在2015年至2017年间,从北京市昌平区、山东省诸城市和湖南省娄底市采集有症状的草莓样品共90株,每地30株,根据形态学特征、分子生物学及系统发育分析,其中26株分离物被鉴定为P. lythri, 并且山东和湖南系首次发现由P. lythri引起的草莓褐色叶斑病。鉴于目前中国还没有登记用于防治草莓褐色叶斑病的杀菌剂。本研究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法测定了26株P. lythri菌株对8种常用杀菌剂和1种新型杀菌剂双苯菌胺(SYP-14288)的敏感性。结果表明:SYP-14288对P. lythri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最强,平均EC50值为(0.33 ± 0.06) μg/mL,可将其作为防治草莓褐色叶斑病的首选药剂;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戊唑醇、百菌清和腈菌唑对P. lythri的平均EC50值在3.92~72.58 μg/mL之间,其中菌株对嘧菌酯和代森锰锌的敏感性较低。该研究结果可为合理使用杀菌剂防治由P. lythri引起的草莓褐色叶斑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993.
994.
为明确马铃薯北方一季作区致病疫霉对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时空动态及常用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11—2019年采自河北、内蒙古和吉林3省 (区) 马铃薯主产区的922个致病疫霉菌株对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采用茎叶喷雾法于2018年和2019年评估了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等7种杀菌剂在推荐剂量下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在时间上,不同年份采集的922株致病疫霉对烯酰吗啉的抗性频率和抗性指数分别为25.71%~100%和0.31~0.50;890株致病疫霉对双炔酰菌胺的抗性频率为0~1.43%,仅于2013年检测到抗性菌株,历年抗性指数均为0.25。在地域上,3省 (区) 致病疫霉菌株对烯酰吗啉的抗性频率和抗性指数分别为57.19%~66.56%和0.39~0.42;对双炔酰菌胺的抗性频率为0~0.36%,抗性指数均为0.25。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有效成分,下同) 300.0 g/hm2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83.3%~85.6%) 高于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140.4 g/hm2的防治效果 (76.9%~78.6%) 和50%氟醚菌酰胺水分散粒剂75.0 g/hm2的防治效果 (70.0%~71.4%)。20%霜脲氰悬浮剂162.0 g/hm2、40%氟醚菌酰胺 • 烯酰吗啉悬浮剂240.0 g/hm2、43%霜脲氰 • 双炔酰菌胺水分散粒剂290.3 g/hm2和687.5 g/L氟吡菌胺 • 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773.4 g/hm2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为79.8%~86.9%。为此,推荐烯酰吗啉单剂或混剂及双炔酰菌胺混剂在河北、内蒙古和吉林3省 (区) 继续用于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但是需密切监测致病疫霉对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变化并注意与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混用或者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995.
为了解蝗虫微孢子虫(Paranosema locustae)和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acridum’)对蝗虫的防治情况,在农业部锡林郭勒草原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对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和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 palpalis)分别进行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菌及两种药剂混合处理后,进行室内生测,记录28d的死虫数,并检测其感染情况。结果显示:单施蝗虫微孢子虫防治短星翅蝗,每头蝗虫的施用量为4.44×105个孢子,防治效果达65.09%。单施蝗虫微孢子虫防治宽须蚁蝗,每头蝗虫的施用量为4.44×104个孢子,防治效果达55.64%。混合施用蝗虫微孢子虫和绿僵菌防治草原蝗虫时,二者对每头蝗虫的施用量分别为4.44×104和1.11×106个,防效均可达到100%。与短星翅蝗相比,蝗虫微孢子虫对宽须蚁蝗的防效更好。 相似文献
996.
试验以"临川虎奶菇-0121"为供试菌株,对虎奶菇"冷菌热菇"种植模式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低温季节发菌,可利用虎奶菇自身的呼吸作用产热提升温度,能促使菌丝体生长加快,提前完成发菌。采用带盖套环封口技术,在阻隔杂菌的同时,空气流通好,也更有利于虎奶菇菌丝体生长。 相似文献
997.
菌糠饲料对鹅的饲效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菌糠是栽培食用菌后的下脚料,其营养较丰富。据分析,它含干物质46.5%,粗蛋白9.7%。棉籽壳和稻草经食用菌分解利用后,粗蛋白分别提高6.87%和6.43%,氨基酸总量提高6.27%和5.79%,粗纤维下降22.38%和21.67%。棉籽壳菌糠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的含量分别为0.90%、0.21%、0.62%,比大麦、玉米、小麦麸的含量均高。杭树群等对菌糠消化率的研究表明,稻 相似文献
998.
布鲁菌病(布病)是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病。作为布病的病原,布鲁菌能够耐受宿主体内的各种杀菌机制并持续的生存。当布鲁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必须适应抗体免疫的环境,而这依赖于布鲁菌对自身基因表达的巧妙调控。Hfq蛋白是一个RNA伴侣分子,对于介导sRNA的转录后调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多种细菌中,对Hfq蛋白的功能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已经发现该蛋白与细菌基因的表达调控、细菌对多种应激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致病菌的毒力均有着密切的关系。论文对Hfq蛋白的结构,对sRNA的调控功能,特别是布鲁菌Hfq蛋白调控功能的研究现状及在布病疫苗研发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的介绍,为布鲁菌基因的表达调控和布病防控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1000.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畜产品的品质也有了新的要求,微生态制剂以无毒副作用、无残留、不产生耐药性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受关注。此次试验选用的蜡样芽胞杆菌是一种革兰阳性需氧大杆菌,具有耐高温、酸、碱等优点。添加该菌能消耗肠道的氧气,从而抑制肠道需氧病原菌的生长;另外,该菌还可以分泌消化酶,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1材料与方法1.1菌株从健康兔肠道中分离获得,并用饲喂雏鸡的方法对其安全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非致病性菌株。液体发酵使其浓度达到109个/mL以上。1.2试验设计试验选用60只刚断奶的1月龄弗朗德幼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