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1篇
农学   113篇
基础科学   2篇
  19篇
综合类   204篇
农作物   6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56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研究不同饲草禾豆混播组合及比例对三江源玉树地区人工草地的建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为筛选出最佳混播组合及比例,以小黑麦(Triticale)、箭筈豌豆(Vicia sativa)、饲用豌豆(Pisum sativa)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混播组合及比例对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黑麦+箭筈豌豆、小黑麦+饲用豌豆两种混播处理下,饲草干草产量比单播小黑麦分别提高19.50%、5.49%,比单播豆科饲草产量分别提高55.17%、111.97%。随着各混播处理中豆科饲草播量增加,饲草粗蛋白含量逐渐升高,而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逐渐降低。土壤全磷、全氮、有机碳养分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运用灰色关联度对饲草进行综合评价,小黑麦+箭筈豌豆(7∶3)较其他处理的混播处理具有更好的产草量以及更优的饲草品质,小黑麦+饲用豌豆(5∶5)与其余混播处理相比较在产草量及品质方面有更大潜力。  相似文献   
562.
为研究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小黑麦的饲用价值,筛选最适种植品种,对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引进的11个小黑麦新品系进行了连续2 a的品比试验,鉴定其田间农艺性状、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叶比等差异。结果表明,3297、 5全50鲜草产量分别为68.25、67.05 t/hm2,较对照品种中饲3241分别增产7.70%、4.81%;干草产量分别为23.55、22.80 t/hm2,较对照品种中饲3241分别增产5.64%、2.25%;茎叶比分别为1.78、1.87,饲草可利用价值高。综合评价认为,3297、5全50以开花盛期获取鲜干草为佳。  相似文献   
563.
为筛选出适宜宁夏雨养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品种(系),本研究以10个小黑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参试品种(系)的生产性能、饲草营养价值及种子产量进行比较,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10个小黑麦品种(系)生产性能、饲草营养价值、种子产量及籽粒营养品质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晋饲草1号’的株高、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牧草粗脂肪含量和种子产量均为最高,分别达145.55 cm, 11 894.16 kg·hm-2,1 036.09 kg·hm-2,1.35%和6.72 t·hm-2。小穗数和穗粒重均以‘石大1号’最高,分别为34.10个和3.13 g;籽粒粗蛋白含量以‘鉴47’最高(15.07%)。不同品种(系)小黑麦可聚为三类,主成分综合排名前三的品种(系)分别为‘晋饲草1号’、‘鉴46’和‘冀饲3号’。因此,‘晋饲草1号’、‘鉴46’和‘冀饲3号’适宜作为饲料型小黑麦在宁夏雨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64.
小黑麦品种石大1号为母本(P1)和小黑麦品系C18为父本(P2)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采用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十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小黑麦的芒长、穗长、小穗数、穗密度、穗粒数等性状进行遗传模型分析.结果 表明:芒长的最优遗传模型是4MG-AI,受4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其主基因遗传率为85.06%;穗长和小穗数的最优遗传模型相同,均为MX2-CE-A,受2对互补作用连锁主基因十加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控制,穗长、小穗数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0.35%、31.77%,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2.93%、32.48%;穗密度和穗粒数的最佳遗传模型相同,均为PG-AI,由加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穗密度和穗粒数的多基因遗传率分别是35.34%、86.96%.芒长存在主基因遗传特性,主基因遗传率高(85.06%),受环境影响较小,育种时可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实现单株定向选择,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565.
为挖掘安宁河流域冬闲田种植的饲草品种,在西昌引进开展了3个饲用小黑麦(×T riticale Wittmack)生产性能评价试验。主要通过生育期、株高、饲草产量、茎叶比等来评价参试饲用小黑麦的生产性能的表现。结果表明:3个品种11月14日播种,第二年4月23日刈割,从出苗到刈割生长150d, 3个饲用小黑麦中只有麦丰达到灌浆,普瑞和优能只能达到开花期。刈割时3个饲用小黑麦的株高96.45~109.20cm,麦丰和优能的株高显著(P<0.05)高于普瑞,从出苗到刈割时的平均日生长速度表现为由慢到快再到慢的趋势,生长的高峰期为拔节到抽穗期。刈割时3个饲用小黑麦的鲜草产量为52847.84~67283.63kg/hm2,干草产量为13816.46~17612.81kg/hm2,干草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麦丰>优能>普瑞,3个饲用小黑麦的茎叶比为2.65~3.18,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3个饲用小黑麦的茎占总产量的54.84%~56.48%,叶占总产量的22.39%~25.60%,穗占总产量的17.92%~21.37%...  相似文献   
566.
甘农2号小黑麦在云贵高原的生产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农2号小黑麦为试验材料,以黑麦品系C39为对照,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甘农2号小黑麦在云贵高原地区不同播种密度(170、260、350、440、530万基本苗/hm~2)的株高、枝条数以及草产量,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小黑麦的平均株高、枝条数和平均鲜(干)草产量均显著高于黑麦。随着播种密度增加,小黑麦和黑麦的平均枝条数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播种密度为350万基本苗/hm~2时平均枝条数最多。从播种密度和牧草种类交互作用分析,播种密度为530万基本苗/hm~2时,小黑麦的鲜(干)草产量最高(37 437.5、10 482.5 kg/hm~2),黑麦的鲜(干)草产量也最高(21 812.5、6415.4 kg/hm~2),但均与播种密度为350万基本苗/hm~2时的鲜(干)草产量无显著差异;考虑不同播种密度的枝条数,小黑麦播种密度为350万基本苗/hm~2时枝条数最多且草产量较高,为最经济播种密度,但要获得最高产量,则需要将播种密度增至530万基本苗/hm~2。小黑麦的粗蛋白含量(11.13%)显著高于黑麦(9.05%),NDF含量(46.64%)和ADF含量(32.95%)则显著低于黑麦(51.05%,36.81%)。  相似文献   
567.
通过筛选综合性状较优的小黑麦品种,为半干旱灌区小黑麦杂交亲本的选择提供依据.以从国内外筛选出的30个性状较好的小黑麦品种为试验材料,以石大1号及中饲1048小黑麦为对照,比较参试材料的株高、鲜(干)草产量、鲜干比及其营养成分,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参试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表明,参试材料的株高为104.5~172.0 cm;鲜、干草产量及鲜干比分别为44.05~69.31 t/hm2,11.54~17.99 t/hm2,3.20~4.43,其中北联5号的鲜(干)草产量均最高,北联3号的鲜干比最高;营养成分方面,北联3号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4.21%,OH1411的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最低,分别为53.88%和34.49%.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北联5号、新疆5号、OH1859、OH2236、北联3号、826126、HH127、新疆4号及安83-25的综合评价值较高,并均高于2个对照品种,可作为后代选育的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