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1篇
农学   113篇
基础科学   2篇
  19篇
综合类   204篇
农作物   6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5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植物的花序结构及其形态特征是影响种子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对于禾本科植物而言,其花序大小、小穗数、小花数及小花的外稃、内稃和芒的性状特征直接影响种子形成和产量。本研究通过测定小黑麦品系C2、C35和黑麦品系C13、C33的花序结构特征,得到以下结果:小黑麦花序[(14.30±0.52) cm×(1.24±0.09) cm]明显大于黑麦[(13.20±0.35) cm×(0.82±0.02) cm],小黑麦花序长而粗,黑麦花序短而细;小黑麦花序的小穗数[(21.35±1.47)个]少于黑麦[(30.20±0.79)个];小黑麦每个小穗的小花数较多,为3~4朵,黑麦的小花数趋于稳定,每个小穗有2朵小花。从花序中部小穗的小花结构看,小黑麦下位护颖长[(1.27±0.11) cm]和宽[(0.26±0.03) cm]、上位护颖长[(1.30±0.09) cm]和宽[(0.23±0.04) cm]均显著大于黑麦下位护颖长[(1.04±0.05) cm]和宽[(0.08±0.01) cm]、上位护颖长[(0.94±0.10) cm]和宽[(0.06±0.01) cm];小黑麦中部小穗第1小花的外稃宽[(0.32±0.03) cm]、外稃高[(0.24±0.03) cm]和芒长[(8.35±0.51) cm]、第2小花的外稃宽[(0.35±0.04) cm]、外稃高[(0.25±0.05) cm]和芒长[(8.37±1.19) cm]极显著大于黑麦相应值[(0.26±0.01),(0.15±0.01),(5.50±0.19),(0.25±0.01),(0.17±0.01)和(5.18±0.23) cm];第1和第2小花的外稃长[(1.35±0.06),(1.37±0.06) cm]和内稃长[(0.84±0.04),(1.41±0.06) cm]均小于黑麦的外稃长[(1.49±0.05),(1.47±0.05) cm]和内稃长[(1.45±0.05),(1.47±0.04) cm]。小黑麦的穗粒数[(52.50±1.80)粒]显著低于黑麦[(58.50±2.50)粒] (P<0.05),但其穗粒重[(2.08±0.04) g]、粒重[(0.04±0.00) g]和籽粒宽[(3.04±0.32) mm]均极显著高于黑麦 (P<0.01),每个花序的籽粒不仅体积大,而且质量较重,其籽粒的生产性能高于黑麦。小黑麦籽粒呈椭圆形或长卵圆形,浅黄色,表皮皱缩,饱满度差;黑麦籽粒呈窄纺锤形,青灰色,表皮光滑,籽粒饱满。小黑麦和黑麦花序结构与籽粒性状的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小黑麦花序宽和花序基部小穗数与籽粒长显著正相关(P<0.05),花序长与籽粒宽极显著正相关(P<0.01),花序中部小穗的下、上位护颖宽分别与穗粒重和穗粒数极显著正相关(P<0.01);黑麦花序中部小穗第2小花的内稃长与籽粒长显著正相关(P<0.05),外稃高与穗粒数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小黑麦和黑麦的花序结构和籽粒特征,对正确区分二者和了解其籽粒的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小黑麦的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2.
8份饲用小黑麦在贵阳的生态适应性及生产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8份饲用小黑麦品种在贵阳地区的生产性能及适应性进行了评价,试验表明:黔饲1号成熟早,生育期短,抽穗期比对照中新830提前6 d,干草产量高,比对照中新830提高26.7%;黔饲2号鲜、干草产量均较高,分别比对照中新830增产9 854.3 kg/hm~2和3 777.0 kg/hm~2,属于高产品种,茎叶比低,叶量丰富,可作为贵州当前主要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14.
不同小黑麦品种在甘肃西部地区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古浪县高寒地区开辟饲草资源,本研究以3个小黑麦品种在甘肃西部地区古浪县种植,进行引种适应性观察试验。通过观测各品种的物候期(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测定其生长指标(分蘖期、抽穗率、穗长、生长速率)及其鲜草产量、茎叶比、水分含量,以期获得适宜在古浪县高寒区推广种植的饲用型小黑麦品种,为古浪县小黑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兰州大学黑麦草各性状及产量较好,可以作为古浪县高寒区种植饲草小黑麦的首选品种,适宜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种质资源是遗传研究与作物改良的基础。饲草产量与品质是决定饲草型小黑麦品种利用价值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113份国内外小黑麦种质为材料,通过2年田间种植,对其饲草产量与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小黑麦种质的饲草产量及其品质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其单株鲜草产量分别为36.000~111.560 g与36.310~159.780 g,单株干草产量分别为12.000~27.000 g与9.150~30.150 g,鲜干比分别为2.380~4.370与2.610~6.210,饲草粗蛋白含量分别为6.894%~13.259%与6.680%~14.304%,饲草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48.480%~74.850%与53.850%~67.980%,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26.600%~42.780%与29.000%~39.280%,饲草的相对饲用价值分别为69.650~128.150与79.840~113.170。饲草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974~2.075。主成分分析表明,饲草纤维品质因子、饲草产量因子与综合品质因子为前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82.198%。依据单株干草产量...  相似文献   
16.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重要的小麦病害.发掘和培育新的抗条锈病的小麦种质资源一直是我国小麦育种中重要的工作.本研究对八倍体小黑麦劲松5号与普通小麦品种京东8号远缘杂种的衍生后代进行了选育,并且对选育出的种质材料HB 20121023株系进行了形态学、细胞学和条锈病鉴定.结果表明,HB 20121023植株较矮,株型紧凑.细胞学鉴定表明,根尖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减数分裂后期Ⅰ染色体配对、分离正常.利用CYR29、CYR30、CYR31和水源46号条锈菌的混合小种田间接种鉴定表明,HB 20121023对条锈病表现为高抗.HB 20121023可作为小麦抗条锈病育种新的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7.
秸秆覆盖与镇压对小黑麦生长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黑麦作为研究材料,通过设置5种不同的秸秆覆盖与镇压处理,在小黑麦的各个生长期对其进行生理指标的测定,研究秸秆覆盖与镇压对小黑麦鲜重和干物质重、株高、次生根、叶片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种处理下小黑麦的生长状况呈现出了:A4> A3> A> A1> A5.而且A4处理下小黑麦的生长状况明显大于其他各组处理下小黑麦的...  相似文献   
18.
常丹丹  王旭  田新会  杜文华 《草业学报》2021,30(11):212-220
为探索适宜于甘肃省中部地区的秋播小黑麦复种甜高粱技术,于2017-2018年在甘肃省兰州市开展了以前茬作物秋播小黑麦(甘农2号小黑麦)的种植方式为主区,小黑麦→甜高粱跨年复种方式为副区,甜高粱品种(大奖1000、大奖505)为副副区的3因素裂区试验.试验中测定秋播小黑麦株高、枝条数、草产量及营养指标,甜高粱的株高、叶片数、叶长、叶宽、茎粗、草产量及营养等相关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中部地区小黑麦复种甜高粱最佳复种方式为秋季甘农2号小黑麦种植3行留30 cm,翌年夏季空行间套作式复种1行甜高粱大奖1000,小黑麦和甜高粱分别于开花期和抽穗期收获,全年总鲜、干草产量分别可达136.52、38.52 t·hm-2.  相似文献   
19.
专用饲料小黑麦中饲 82 8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利用冬性八倍体小黑麦H4372与六倍体小黑麦WHO90杂交 ,结合应用染色体工程育种技术经过 1 3代系选培育而成 ,其染色体数 2n =42。在2 0 0 0~2 0 0 2年全国区域试验中 ,该品种连续 3年青饲产量和干饲草产量居参试品种第一位 ,于 2 0 0 2年通过全国牧草饲料作物审定委员会的审定。1 特征特性中饲 82 8为冬性中晚熟品种 ,株高 1 .5~ 1 .8m ,茎叶生长繁茂 ,分蘖多 ,叶量大 ,茎秆粗壮 ,较抗倒伏 ;穗呈纺锤形 ,白壳、红粒、芒长中等 ,每穗小穗数2 0~ 30个 ,每穗结实 40~ 45粒 ,千粒重 35~ 3…  相似文献   
20.
在冀南地区引进8个不同的饲用小黑麦品种,利用花生、棉花冬闲地对饲用小黑麦农艺性状、产草量、籽粒重量、抗逆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NHT1048、冀饲2号综合性状表现最好,与其它饲用小黑麦品种在鲜草、干草产量上有较大提高,而且品种抗倒伏及抗病性上较强,适宜在冀南地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