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53篇
农学   98篇
基础科学   5篇
  10篇
综合类   206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58篇
植物保护   8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21.
采用姬姆萨染色空气干燥压片法, 对花蝽科小花蝽属中国小花蝽的核型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种单倍染色体组成为n =11A +X (Y)。根据性染色体行为和系统发育角度, 在花蝽科内中国小花蝽可能是进化者。图1 参8  相似文献   
122.
糖甜菜特异雄性不育性的发现及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7年7月中旬 ,笔者在糖甜菜遗传型单胚核质雄不育品系 (CMS)TD230的2年生采种群体中首次发现1株特异雄性不育株 (TD230S)。该种株表现为主枝的上2/3部位和侧枝基部小花的花药呈浅黄色或乳白色 ,内无花粉粒 ,属雄性不育花。主枝的下部和最上部及侧枝上部小花的花药呈黄色 ,花粉饱满 ,属雄性可育花。其它形态特征与其它同系种株相同。1998年7月上旬 ,笔者在糖甜菜多胚可育品系S3的2年生采种群体中再次发现1株特异雄性不育株(S3S)。该种株的小花雄性育性变化及发生的部位与TD230S相似。其它形态…  相似文献   
123.
东亚小花蝽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测了东亚小花蝽各发育阶段在不同恒温下的发育速率 ,测得其卵、若虫、产卵前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11 8± 0 4℃、9 1± 0 8℃、17 0± 0 2℃和 13 0± 0 4℃ ,有效积温分别为 5 4 1日度、2 2 9 1日度、5 5 8日度和 30 9 8日度 ,推测东亚小花蝽在北京和济南 1年发生代数分别为 5代和 6代 ,与实测情况基本相符 ,可供预测发生期和地理分布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4.
测定了在不同高温(39、41、43℃)下冲击1 h后,东亚小花蝽成虫存活率、产卵前期、产卵量、寿命等生殖特性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东亚小花蝽成虫的存活率从94.44%下降到68.89%;东亚小花蝽雌虫的产卵前期随温度升高而延长,25℃恒温条件下雌虫产卵前期平均为2.56 d,43℃高温处理1 h后延长至4.11 d;短时高温冲击显著降低东亚小花蝽成虫的单雌产卵量,25℃恒温条件下单雌产卵量平均为60.44粒,41℃冲击1 h后,其产卵量为24.10粒,43℃冲击1 h后仅为13.78粒;东亚小花蝽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25℃恒温条件下,雌成虫寿命平均为15.33 d,而43℃高温冲击1 h后,雌虫寿命仅为8.11 d。以上结果表明,短时高温冲击导致东亚小花蝽生殖适应性下降。  相似文献   
125.
应用8种杀虫剂对茄子上烟粉虱、棕榈蓟马、红蜘蛛等害虫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以及评价了这些农药对天敌小花蝽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植物清洗剂和斯迪快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具有速效性,但对小花蝽不安全;艾美乐、齐螨素对烟粉虱的持效性较好,并且对小花蝽相对较安全;阿克泰、啶虫脒虽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较好,但对小花蝽的杀伤力大。对烟粉虱效果好的药剂对棕榈蓟马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8种药剂中绿颖和齐螨素对红蜘蛛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同时还比较了几种药剂的用药成本。  相似文献   
126.
南方小花蝽的发育与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27℃条件下,南方小花蝽取食蚕豆蚜的发育和繁殖情况,并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和繁殖特征生命表,计算了生命表的有关参数。结果表明,南方小花蝽取食蚕豆蚜时的未成熟期平均为21.02d,雌成虫平均寿命为7.55d,其平均产卵量为35.55粒,日产卵量为6.29粒,平均产卵期5.6d。南方小花蝽的种群趋势指数为7.17,净生殖率为6.57;内禀增长能力为0.074 9,周限增长率为1.077 4,种群加倍时间为9.257 6d。  相似文献   
127.
不同生境小花山桃草自然种群表型变异与协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花山桃草自然种群的表型特征是其对自然生境适应的结果,不同生境种群间表型特征的比较可为揭示其表型变异产生的原因及变异规律提供重要线索。本研究以分布于不同生境的5个小花山桃草自然种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16个表型性状的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小花山桃草表型多样性较为丰富,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6.30%。表型分化系数在26.85%~96.98%之间,平均为73.03%,表明种群间变异是小花山桃草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不同性状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不同,其中株高、茎粗、单株果数和比叶面积在种群内的差异不显著,而在种群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表型分化系数达82%以上;节间距、叶宽、主根长、分枝数、果长和果宽在种群间和种群内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单果种子数和单果重在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差异均不显著。株高、茎粗、叶长、叶宽、茎重、叶重、主根重和单株果数表现出一致的协变格局,生理功能性状之间的这种整合特性有助于小花山桃草适应多样的生境。聚类分析显示,5个种群可按生境条件的好坏分为两大类,进一步表明小花山桃草的表型特征受种群间环境条件(水、肥)强烈影响。绝大多数表型性状与生境因子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果实性状(包括果宽、单果重和单果种子数)与生境因子相关性低,进一步表明繁殖性状不易受环境条件影响。  相似文献   
128.
为评价植物源杀虫剂和化学杀虫剂对南方小花蝽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比较了苦参碱及吡虫啉对西花蓟马的毒力,并分别利用两种杀虫剂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的LC50剂量作用于南方小花蝽,探究其对南方小花蝽捕食作用、雌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苦参碱和吡虫啉对西花蓟马2龄若虫的LC5o值分别为24.811 mg/L和13.911 mg/L,两种药剂处理后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但其瞬时攻击率降低,苦参碱处理的瞬时攻击率高于吡虫啉处理;药剂处理后南方小花蝽雌成虫寿命及产卵量均下降,雌成虫寿命由22.0 d分别缩至19.0d及11.0d,其平均日产卵量由3.92粒/雌分别下降至2.25粒/雌及0.91粒/雌.研究表明苦参碱对南方小花蝽的影响小于吡虫啉.  相似文献   
129.
为探究溴氰菊酯对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捕食番茄潜叶蛾 Tuta absoluta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以溴氰菊酯对南方小花蝽的致死中浓度为处理浓度,采用药膜法处理南方小花蝽成虫,然后让存活的南方小花蝽取食番茄潜叶蛾卵及1龄幼虫,分析溴氰菊酯对其捕食功能反应及捕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致死中浓度的溴氰菊酯处理后,南方小花蝽捕食番茄潜叶蛾的能力及行为均受到影响,功能反应模型仍符合Holling Ⅱ模型,但南方小花蝽处理猎物的时间延长,控害效能降低,搜寻效应下降, 成虫对卵和1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下降了47.37粒/皿、9.47头/皿;而处理1粒番茄潜叶卵和1头1龄幼虫所用的时间分别延长了777.6 s和3 456.0 s,同时南方小花蝽搜寻、行走、捕食番茄潜叶蛾卵的行为时间分别缩短了444.2、750.2、919.6 s,静止和梳理时间则分别延长了1 677.6、403 s,对番茄潜叶蛾卵和1龄幼虫的捕食量分别降低了4头和1头。因此,溴氰菊酯对南方小花蝽捕食能力产生了抑制作用,在田间防控番茄潜叶蛾时应延长溴氰菊酯与南方小花蝽使用的间隔时间,更好地协调化学与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30.
东亚小花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的控制潜力,开展了不同温度下东亚小花蝽对不同龄期和密度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干扰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东亚小花蝽捕食1龄或2龄草地贪夜蛾幼虫时,其捕食功能反应与HollingⅡ模型拟合度较好。东亚小花蝽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在20℃、25℃和28℃下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772 4、1.090 0、0.673 6,处理单头幼虫的时间为0.174 9、0.173 7、0.295 5 d,对2龄幼虫,在20℃、25℃和28℃下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794 5、1.153 8、0.392 2,处理单头幼虫的时间为0.218 9、0.805 6、0.696 0 d;东亚小花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量表现出随着猎物密度增加而上升,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同一温度下,东亚小花蝽对1龄幼虫的日均捕食量和寻找效应均高于2龄幼虫,寻找效应与猎物密度成反比;东亚小花蝽对3龄和4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日均捕食量为0;田间自然状态下东亚小花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控制率为34.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