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56篇
农学   160篇
基础科学   53篇
  50篇
综合类   947篇
农作物   22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149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从苗前准备、搭建温室、做床施肥、种子选择与处理、播种、移栽和秧田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北方寒地水稻两段式育苗技术,以期为寒地水稻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3.
大兴安岭林区自开发建设以来,由于没有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导致寒地落叶松林的生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多年冻土不断退化,寒地落叶松林逐渐北移,致使寒地落叶松林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为使寒地落叶松林得到有效保护,在此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4.
苹果矮化密植集约化栽培是当今世界苹果栽培的主流,可以在最少的面积和最少的投入中,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和效益,是世界各国努力的方向。矮化密植可以经济利用土地,早结果、早丰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早果实成熟期,增加果实品质,便于科学管理,适宜机械化作业,延长盛果期,利于品种  相似文献   
75.
以荷兰引进的6个切花百合品种为试材,在黑龙江哈尔滨和宾县东部山区林地,进行温室和露地栽培、鳞片扦插繁殖和种球越冬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露地栽培和温室栽培交替进行可有效复壮种球,提高产花质量;多数百合品种春季低温处理后的鳞片扦插繁殖率和成苗率远高于夏季休眠鳞片,22℃恒温繁殖率高于变温;椰糠和草碳水藓混合基质(1∶1)为鳞片扦插的最佳基质,将鳞片二等分分割可有效提高扦插繁殖率和成苗率;亚洲杂种百合可在高寒引种地露地越冬栽培,黑龙江省东部山区林地的特殊生态条件适于亚洲百合种球的繁育.  相似文献   
76.
来自农家品种的寒地桃树,其抗寒性、适应性很强。自然开心形与主干多层形两种树形整形方法对其较适合。修剪掌握“轻中重”,内膛过密要外“蹬”,灵活运用“疏、拉等”,冗长要回缩,街旗要“掐拧”。  相似文献   
77.
<正>我国是世界上粳稻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国家:粳米是我国人民喜食的重要粮食,"东北大米"在全国都很受欢迎,内销外贸前景十分广阔。建三江分局水稻生产属于寒地稻作生产,其水稻生产自然条件较差,但在经过多年来三江人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灌溉下,建三江的水稻生产无论从企业管理上还是种植户的技术水平上都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下面就这些问题及相应对策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78.
介绍了高接栽培的意义,分析高接栽培抗寒力的原因,并总结了高接栽培技术,包括高接方法、高接部位、接后管理等内容,以期为寒地果树高接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吉林农业》2014,(24):34-35
<正>只有初中文化,身在东北的小村庄里,钻研30余年,培育出芦苇杂交稻、菵草杂交稻等7个主打品种的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最高亩产上千公斤,号称世界杂交水稻接班人……这就是农民钱存堂。1976年,黑龙江省勃利县双河镇生产村新建屯农民钱存堂在掌握了一些水稻杂交知识后,开始尝试着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那年的他仅仅22岁。钱存堂回忆,当时他的实验工具就是一些注射器、毛  相似文献   
80.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论”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是不同目标产量下各个生育期的生长发育标准,要求种植者对自已的稻田进行诊断,并与标准对比,及时采用施肥、灌溉、植保等进行调控,从而使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式栽培技术,发展成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技术于一体的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