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56篇
农学   160篇
基础科学   53篇
  50篇
综合类   947篇
农作物   22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149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吉林市冬季寒冷,热量资源相对不足,需要耗费大量能源维持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不利于动植物的生长发育。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热量不足确实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变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就会给人类带来财富。该文简单介绍了可利用冷资源发展的寒地果品、柞蚕良种繁育、长白山道地中药材与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以及发展冷资源特色产业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2.
冬天,天寒地冻,拖拉机在开春时已经“休息”一冬,春季备耕生产即将开始,农业机械也将投人到生产之中,大部分农机具在冬季放置时间较长,在工作前应进行一次全面的维护和保养。这样才能保证机械的正常工作,发挥效益。  相似文献   
33.
野生大豆是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不仅植株可以用作家畜饲料,而且种子、茎、叶均可入药,具有较为丰富的使用价值。野生大豆具有喜水耐湿的特点,生长环境以河流沿岸、湿地、沼泽为主,在国内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东等多地均有大面积种植。根据气候、温度等地理因素,黑龙江省被划分为6个积温带,文章通过对黑龙江生各个及温带野生大豆的分布及其表型性状进行了考察,探究了野生大豆表型性状与积温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4.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试验采用K、Si、Mg三因素,四水平的"3414"最优二次回归设计,研究K、Si、Mg的最适用量。研究结果表明,施K、Mg能增加水稻净光合速率,而在一定范围内施用Si也能增加水稻的净光合速率。K、Si、Mg配施能够提高水稻每平方米穗数、每穗粒数,进而提高水稻产量。3种肥料最适施肥量分别为K51.7~57.9kg/hm2、Si66.3~190.0kg/hm2、Mg24.2~25.3kg/hm2。  相似文献   
35.
寒地水稻旱育苗青枯,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寒地水稻旱育苗青枯、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杨丽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佳木斯市154014)水稻苗期青枯、立枯病在全国稻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自从寒地稻作开始旱育苗以来,发病面积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是近年来,由于“水稻种植热”的出现,致使许多根...  相似文献   
36.
马波 《中国种业》2015,(1):39-40
试验以大面积推广又较抗盐碱的粳稻品种龙粳21号为材料,详细对比分析盐碱与非盐碱两种环境下密度与产量、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环境下密度与平方米穗数都呈极显著正相关(r=0.551**,r=0.776**),但在盐碱地环境下增加密度,结实率及千粒重下降不明显;非盐碱环境下结实率对产量影响最大,而在盐碱环境下平方米穗数对产量作用最大。两种环境下产量均与密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二次曲线关系,同时获得了回归方程,并确定了最佳栽培密度,非盐碱环境为28.2±1.0穴/m2,盐碱环境为32.0±1.0穴/m2。  相似文献   
37.
近年寒地水稻育苗床立枯病发生重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和2011年,由于遭受早春严重的异常气温,使我们地区水稻立枯病呈加重趋势;水稻立枯病对大棚旱育秧田为害十分严重,明显影响水稻育苗质量,发病重的地区可造成秧苗成片枯死.1 近两年大棚旱育秧田立枯病发病重的原因分析1.1 温度是立枯病大发病主要因素遇到持续低温、土壤冷凉、光照不足是发病重的重要因素,尤以低温影响最大.育苗棚内温度持续在10℃以下,土壤水分不足,幼苗生理失调,病菌进行侵染,常导致病害急剧发生.1.2 湿度大可导致立枯病大发生育苗棚内通风不及时、通风炼苗晚、灌水过勤、阴雨或潮湿可加重立枯病情.1.3 种子质量差和生活力弱能诱发立枯病发生受伤、受冻、催芽过长、生活力差的种子和抗逆力很弱都是引起病害的隐患.1.4秧田条件和管理失调使立枯病发病加重播种量大、高温徒长的苗床,床土黏重、偏碱、播种时间过早、过密、覆土过厚以及施肥量大,都有利于立枯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8.
在黑龙江省寒地稻作区2010~2015年的几种不同气候情况中,对寒地水稻生长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水稻各个关键生育时期的温度条件。对6个年份的气候特点与水稻长势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了各年份不同气候特点下施肥管理的异同点,对今后如何做好寒地水稻施肥提出了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39.
陶可全  刘海军 《北方园艺》2016,(10):175-177
阐述了小浆果的国际市场、国内发展情况,并对黑龙江省开发小浆果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对小浆果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0.
为丰富北方寒地牧草品种,选育适合北方寒冷地区种植的优势牧草,以八倍体小偃麦(Trititrigia)与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杂交后代选育的10份寒地多年生麦草新种质为材料,借助我国东北哈尔滨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其进行形态学分析和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10份材料田间自然生长年限超过3a,均具有抗寒性和多年生特性,可在哈尔滨地区-30℃环境下安全过冬;根系发达,除2个株系8LF2 1-1-4和11LF3 1-1-4外,其他株系具有地下茎。植株生长繁茂,有5个株系总分孽数超过40,2个株系穗长超过24cm。株系11LF3 1-1-4和11LF4 1-18-1结实率平均值在80%以上,远高于亲本中间偃麦草;10份材料种子发芽率在60%~90%;株系5Q10L1-18-1茎秆干重可达1.7kg·m~(-2)。10个株系根尖体细胞染色体为42条,遗传稳定,植株均表现抗旱、抗寒,抗病等特性。本研究可为北方寒地的牧草选育提供理论和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