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94篇
  免费   1064篇
  国内免费   1307篇
林业   4394篇
农学   1500篇
基础科学   80篇
  1311篇
综合类   8768篇
农作物   993篇
水产渔业   1389篇
畜牧兽医   2621篇
园艺   1078篇
植物保护   731篇
  2024年   290篇
  2023年   973篇
  2022年   1004篇
  2021年   994篇
  2020年   892篇
  2019年   996篇
  2018年   515篇
  2017年   756篇
  2016年   891篇
  2015年   925篇
  2014年   1143篇
  2013年   1101篇
  2012年   1462篇
  2011年   1470篇
  2010年   1349篇
  2009年   1363篇
  2008年   1363篇
  2007年   1069篇
  2006年   883篇
  2005年   831篇
  2004年   599篇
  2003年   487篇
  2002年   342篇
  2001年   273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为系统地评价、保护凤头白鸭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一步对其开发利用,本研究利用12个微卫星位点(STR分型技术)对凤头白鸭与连城白鸭(各60只)2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参数进行检测和计算。结果表明:除位点AJ272578以外,凤头白鸭群体在APL2、AJ272577、AJ272579、AJ515884、APH01、AY493256、AY4932898、CMO11等8个STR位点上的等位基因多于连城白鸭,在AJ515887、AJ515893、AY493313等3个位点上与连城白鸭相等;凤头白鸭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期望杂合度(He)、观察杂合度(Ho)、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大于连城白鸭;2个群体的群体内近交系数(Fis)分别为-0.02、0.09,凤头白鸭群体表现为杂合子过剩。综上,凤头白鸭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连城白鸭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92.
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四川绵羊群体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四川省6个绵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实验应用12个微卫星标记计算基因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及多态信息含量来评估群体内遗传多样度,通过遗传距离聚类图、群体结构推测图、主成分分析及群体间分子方差分析来评估群体间遗传关系。结果表明:6个绵羊群体在12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006~3.17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变化为0.559~0.612,平均期望遗传杂合度为0.610~0.670;6个绵羊群体间的遗传关系与地理分布情况及育成史实不完全一致,但遗传距离聚类图、群体结构推测图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均显示,6个绵羊群体中布拖黑绵羊类群与贾洛绵羊类群遗传关系更近;6个绵羊群体间方差组分F统计量结果为0.112 39,处于中度分化水平。  相似文献   
93.
狼山鸡保种群不同世代MHC BF基因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Illumina平台Miseq重测序方法分析不同世代(G0、G5、G10、G12、G14、G15、G17)的MHC BF1和BF2基因座位多态性,揭示狼山鸡不同世代间MHC BF基因遗传多样性,为更好地监测保种效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在狼山鸡7个世代中分别鉴定出MHC BF1、BF2基因59和34个SNPs。狼山鸡MHC BF1基因观察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在G10、G12、G14保持稳定,Ho在不同世代变化情况为G17G15G14、G12、G10G5G0,He和PIC在不同世代变化情况为G17、G15G14、G12、G10G5G0,MHC BF2基因的Ho在G10、G14、G15保持稳定,其他世代变化情况为G17、G12G15、G14、G10G0、G5;He和PIC在G12、G14、G15和G17保持稳定,在其他世代变化情况为G17、G15、G14、G12G10G5、G0。从本研究结果看,狼山鸡不同世代MHC BF1和BF2遗传多样性变化规律不太一致,但总体规律符合波动选择(时空变换的选择)假说,随着时间的推移MHC BF基因遗传多样性变得更为丰富,在某些连续几个世代群体遗传多样性基本保持稳定,这可能与MHC BF基因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4.
不同年限封育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地上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自然恢复过程中植被动态变化规律,以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年限封育(0、5、15、23和32年)对草地植被特征、物种多样性和群落演替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枯落物量和厚度呈递增趋势,群落盖度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群落密度呈递减趋势,地上生物量和禾草地上生物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封育23年草地达到了峰值。不同年限的封育对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地上植被的物种丰富度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且在封育15年达到峰值。地上植被群落封育演替的一般模式为杂类草生长阶段→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逐渐占优势阶段→本氏针茅稳定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5.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青藏高原的30份野生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筛选出的16对引物共获得了116个等位基因位点,92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率(PPB)为79.75%,多态性信息(PIC)含量为0.063~0.325,平均值为0.188,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介于0.692~0.976,平均值为0.828。2)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804处,30份供试材料可聚为四大类,单独聚为一类的09-214表现出与其他材料较远的亲缘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与UPGMA结果基本一致。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显示,大部分材料的遗传背景较为单一,群体划分的结果与聚类分析的结果部分保持一致。研究显示,供试种质材料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材料表现出相对独立的特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可为垂穗披碱草的保护利用、新品种的选育及优良基因的挖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6.
短期禁牧对天山北坡蒿类荒漠群落特征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天山北坡蒿类荒漠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取样的方法,探讨不同区域荒漠围栏内外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对禁牧的响应规律,分析禁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禁牧能改变荒漠植被功能群结构,禁牧后不同生态经济类群群落盖度和生物量分别上升40.2%~57.0%和44.4%~81.0%;2)荒漠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对短期禁牧的响应较小,但从区域上看,玛纳斯荒漠放牧区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比博乐和奇台显著高16.7%~20.0%,而禁牧区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高了8.6%~17.7%;3)短期禁牧有利于荒漠群落稳定性的维持,且稳定性可能与禁牧年限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均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短期禁牧能显著提高荒漠草地生产力,有利于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97.
采用样方法,对鹤岗市处于不同恢复阶段的软阔叶混交林采伐迹地内的植物物种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多样性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在不同恢复阶段,乔木、灌木以及草本各层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明显,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灌木层和乔木层的指数。  相似文献   
98.
黄土高原人工灌草系统不同立地条件土壤种子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连续两年对黄土高原人工灌草系统不同坡向、坡位进行取样,以期对该区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初步了解。研究结果表明:该人工灌草生态系统土壤种子库共有9科,15种,其组成因坡位、坡向以及年份而异;坡向、坡位均显著影响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与土壤种子库密度(P<0.05),土壤种子库密度为3 218~5 492粒·m-2,总体呈现为阴坡显著高于阳坡(P<0.05),下坡位显著高于上坡位(P<0.05);坡位和坡向均对物种均匀性系数无显著影响;年份对土壤种子库无显著影响。上述研究可为黄土高原人工灌草系统的可持续利用与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
蕨类植物门是植物界中一个自然的类群.它与藻类植物门、菌类植物门、地衣植物门、苔藓植物门和种子植物门并列成为现代植物界的六大门类之一.在陆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中,蕨类植物是先锋植物类群,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至今,蕨类植物仍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成分.但是,蕨类植物的生态特征与植物界的其他类群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0.
为科学评价国内肉用老南瓜品种,对参展的41个肉用老南瓜品种的始花期、第一坐瓜节位、果长、把长、茎粗、节间长、最大叶纵横经、单果重、果肉厚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主要植物学性状进行了多样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1个肉用老南瓜品种在把长、单果重、果长和肉厚等性状变异幅度较大,在始花期性状上变异幅度较小;各性状之间均存在显著或者极显著的相关性。聚类分析表明41个肉用老南瓜可以分为3组,其中第1组在多个性状上优于第2和3组群,但各组间及组内品种间的相似性较高。研究结果为老南瓜育种的优良性状选择和亲本选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