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233篇
农学   108篇
基础科学   3篇
  22篇
综合类   830篇
农作物   83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20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麻风树无菌苗下胚轴、子叶和叶柄为外植体,在含有不同浓度的BA和IAA MS培养基上进行麻风树再生芽的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外植体为下胚轴;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 BA+2.0 mg/L IAA,不定芽诱导率达100%;最佳不定根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 IAA,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92.
白云卧牛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白云卧牛的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 ,接种于 4种分化培养基中 ,以 MS+ BA1.0 + NAA0 .2的分化率最高 ,达 75 .36% .将不定芽接种于增殖培养基上 ,通过双因素试验比较各培养基的增殖率 ,以 MS+ BA2 .0 + NAA0 .0 1的增殖率最高 ,可达 6.82 % .切取不定芽丛转入复壮培养基中 ,观察发现 BA的浓度、糖的种类和不同氮源对复壮有一定的影响 .2 0 d后将单个不定芽转入生根培养基中 ,采用正交试验获得最佳培养基 ,2 5 d就能长出大量粗壮的根 ,可进行炼苗种植  相似文献   
93.
外植体性质对茶腋芽组培快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奚彪  刘祖生 《茶叶》1994,20(4):14-17
本研究针对组培中外植体遗传特性与生理状况,进行初步的研究.试验表明,生理因素对茶腋芽成苗和成苗后生长有重要作用,其中外值体的性质是尚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试验发现,外植体取材株类型、部位、季节、时间、叶位、是否留叶等因素的良好组合,将使外植体有优良的萌发潜力和生长表现。试验中实生苗材料,春季新梢.合适的外植体大小并留部分叶均对萌发有良好的促进。试管苗作外植体时,萌发生长较好。但成梢率低,生长较慢、是腋芽快繁研究中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4.
木薯离体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本薯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快速离体繁殖研究。于MS 6—BA0.05mg/L GA30.05mg/L NAA0.02mg/L中进行诱导腑芽的生长和继代培养,诱导和增殖效果较好,于MS 6—BA0.05mg/L NAA0.02mg/L MET4mg/L中进行生根培养,植株矮壮,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95.
浅析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变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变是由于植物组织中的多酚氧化酶被激活,使细胞的代谢发生变化,在褐变过程中,酚类物质被氧化后产生醌类物质,这些物质呈棕褐色,它们会逐渐扩散到培养基中,抑制其他酶的活性,毒害培养的材料,使组织和培养基变褐甚至变黑。在木本植物,尤其是热带木本植物及少量草本植物中,此现象较为严重。一褐变的影响因素褐变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随植物品种、外植体的部位、及生理状态等的不同危害的程度也有不同。(一)植物品种在植物组织培养中,不同品种间的褐变现象是不同的,由于酚类物质的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上的差异,有些植物品种组培难以成功,有些…  相似文献   
96.
唐菖蒲试管培养中根芽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对唐菖蒲茎尖,茎段进行培养,并研究外植体及生长调节剂对器官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茎段作为外植体,愈伤组织分化率可达50%-76.7%;茎尖培养中,在MS培养基中添加6BA1.0mg*l-1和NAA0.1mg*l-1可使愈伤组织分化率达30%左右,培养基中添加BA(或KT)0.5-1mg*l-1并添加生长素类物质NAA0.2-0.5mg*l-1,可显著提高芽分化率,且以6-BA(KT)1mg*l-1添加NAA0.2mg*l-1,对芽形成效果最好,芽诱导率可达100%,芽数分别为7.6和6.8;生根培养中,IBA生根效果优于NAA和IAA,以IBA0.5mg*l-1最佳.  相似文献   
97.
黎萍  彭靖茹  苏文潘  石兰蓉  李慧敏  黄惠芳  黄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698-19699,19702
[目的]筛选出适合木薯组织培养的灭菌体系,为加快木薯组织快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木薯品种GR891的腋芽为外植体,研究经甲基托布津杀菌剂处理和无处理外植体分别采用不同组合、不同处理时间对其表面灭菌的效果,同时研究6-BA和6-BA与NAA组合对丛芽诱导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经甲基托布津杀菌剂处理后用体积分数75%乙醇消毒10 s+质量分数0.1%升汞处理8 min效果最好,外植体存活率为61.3%;以MS+6-BA 1.5 mg/L+糖30 g/L+琼脂6.5 g/L培养基诱导培养芽效果最好,有的丛芽能达到7~9株,丛芽生长速度快,健壮。[结论]建立了木薯GR891组织培养外植体灭菌与增殖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98.
‘小黄’菊遗传转化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黄’菊茎段、叶盘为外植体 ,选用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 ,附加激素 6 BA和NAA ,通过研究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外植体愈伤诱导及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建立了较好的遗传转化再生体系 .试验结果表明‘小黄’菊茎段、叶盘最适分化培养基分别为MS +6 BA 2mg L +NAA 1mg L和MS +6 BA 1mg L +NAA 0 1mg L ;小苗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 1 2MS +NAA 0 1mg L ,生根率可达 10 0 % ;4 0mg L卡那霉素可以抑制茎段的分化 ,10mg L卡那霉素可以抑制叶片的分化 ,2 0mg L卡那霉素可以抑制分化小苗的生根 .  相似文献   
99.
马铃薯试管薯的诱导生产与应用,为缩短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周期,形成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手段,是马铃薯快繁技术的重大革新。这方面的报道较多,但对同单节茎段和茎尖在同等条件下培养的成苗进行试管薯诱导鲜有报道。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不同品种的不同成苗试管薯诱导有差异。基于此,2003~2004年我们对不同品种不同成苗试管薯诱导进行系列试验,以期找到可以达到试管诱导薯最佳品性的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0.
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诱导藜蒿的幼叶和茎段产生愈伤组织和植株。以藜蒿幼叶、茎段为外植体,探索建立再生体系的最适条件和方法。研究表明:用70%酒精先消毒5 s,再用0.1%升汞消毒8 min,其消毒效果最好;MS+6-BA(1 mg/L)+2,4-D(4 mg/L)培养基适宜最适诱导藜蒿茎叶形成愈伤组织,MS+6-BA(4 mg/L)+NAA(0.4 mg/L)继代培养基最适诱导叶丛芽分化,而1/2 MS+NAA(0.5mg/L)+IAA(0.5 mg/L)为丛生菌生根最适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