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3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69篇
林业   45篇
农学   960篇
基础科学   463篇
  102篇
综合类   3541篇
农作物   1139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448篇
园艺   154篇
植物保护   210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372篇
  2011年   371篇
  2010年   381篇
  2009年   462篇
  2008年   429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322篇
  2005年   343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10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65年   7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2篇
  1956年   7篇
  1953年   17篇
  1952年   12篇
  195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应用5%恶霉灵纳米乳对邯郸885的棉苗进行3种剂量浸种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经5%恶霉灵纳米乳600倍、900倍、1200倍处理的棉苗株高、茎粗、鲜物质质量和干物质质量均优于同剂量下50%多菌灵WP的处理效果;田间出苗率均在95%以上,至齐苗比50%多菌灵WP和清水对照提前1d;发病率不超过6%,病情指数在0.39~0.89之间。5%恶霉灵纳米乳3种不同剂量浸种对棉苗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在95%~98%以上。综合药剂成本和田间试验效果,建议生产上5%恶霉灵纳米乳900倍、1200倍与50%多菌灵WP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992.
2010-2015年新疆库尔勒市棉田主要害虫的种群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10-2015年新疆库尔勒市棉田主要害虫种群的持续监测发现,自2002年库尔勒市开始种植抗虫棉以来,棉铃虫的种群数量大幅降低,但棉蚜、棉叶螨和黄地老虎的种群数量在近年出现峰值,且不同年份发生危害程度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993.
王林  周乾  王慧  张从合 《中国棉花》2016,43(10):36-37
优质、高产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荃银棉8号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通过安徽省和国家审定。本文介绍了荃银棉8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水平及栽培技术要点等。  相似文献   
994.
2013年9月初的调查发现,棉大卷叶螟幼虫在锦葵科的蜀葵、黄秋葵和陆地棉上的种群数量具有显著差异。2014年,对锦葵科4种植物上棉大卷叶螟幼虫的种群消长动态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苘麻、蜀葵和黄秋葵上棉大卷叶螟幼虫的种群密度显著高于陆地棉上,上述4种锦葵科植物上棉大卷叶螟幼虫的种群密度依次为(6.26·1.16)、(7.95·0.52)、(5.42·0.54)和(0.10·0.10)头/m2。说明锦葵科的苘麻、蜀葵和黄秋葵是棉大卷叶螟幼虫的喜食寄主植物,有望开发成为棉田棉大卷叶螟成虫的诱集植物。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索冀南地区麦套条件下杂交棉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以中早熟抗虫杂交棉邯杂9号为材料,在冀南地区曲周示范点研究了种植密度(3.75万、4.50万、5.25万、6.00万和6.75万株/hm~2)对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种植密度对棉花农艺性状有明显影响,在5.25万株/hm~2处理时,籽棉产量达到最高(4 693.4 kg/hm~2),显著高于低密度处理(3.75万株/hm~2)和高密度处理(6.75万株/hm~2),与其他2个处理差异不显著。在4.50万株/hm~2时,皮棉产量最高(1 942.6 kg/hm~2),显著高于低密度(3.75万株/hm~2)和高密度处理(6.75万株/hm~2),与其他2个处理相当。在3.75万~5.25万株/hm~2处理时,铃重变化不大,但显著高于6.00万、6.75万株/hm~2处理。[结论]在维持较高铃重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提高群体铃数,从而实现麦套棉高产。  相似文献   
996.
中棉所63棉铃对位叶光合生理性能的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杂交棉中棉所63及其亲本为材料,在棉铃发育时期对棉铃对位叶的生理和光合性能指标进行测定,探索中棉所63获得高产的杂种优势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中棉所63产量优势显著。单株结铃数比两亲本分别高21.52%,43.28%,铃重高2.42%,19.31%,叶面积载铃量高22.39%,22.30%。2)中棉所63在棉铃发育后期棉铃对位叶生理指标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棉铃对位叶叶面积分别比亲本高26.60%,59.41%,并且中棉所63棉铃对位叶保持较高水平的SOD活性,使其生理代谢明显提高;与此同时,中棉所63的MDA含量显著低于亲本,细胞膜受损较轻,延缓了对位叶的衰老。3)中棉所63在棉铃发育后期棉铃对位叶光合指标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在棉铃发育后期,中棉所63叶绿素含量、SPS活性的高水平,能够维持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从而使中棉所63获得较高的单株结铃数和铃重,最终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997.
不同灌水处理对机采棉干物质和氮素运移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北疆自然条件下,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机采棉干物质、氮素运移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机采棉水氮高效利用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基础。以机采棉品种新陆早57号为供试材料,滴灌定额为4500 m~3·hm~(-2),设置3个不同的灌水次数分别为10次(D10)、8次(D8)、6次(D6)。结果表明:在滴灌定额为4500 m~3·hm~(-2)的条件下,D8处理的株型结构更为合理,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适宜,各器官干物质及氮素分配比例较为合理,可提高机采棉的铃重及单株铃数,充分发挥其个体优势,皮棉产量较高。因此,在D8处理的灌水分配方式下,结合相应的灌水制度,有利于实现棉花高产。  相似文献   
998.
黔中地区夏播玉米生长发育与积温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谷 《中国种业》2016,(2):40-43
通过推迟播种,考察黔中地区≥0℃的活动积温对夏播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玉米生长发育期积温降低,导致玉米全生育期缩短,但如果玉米生育后期温度过低则不能正常成熟;同时随着积温的降低,穗长缩短,穗粗减小,秃尖变长,行粒数减少,百粒重降低,从而导致产量下降,但因品种不同,各指标变化程度存在差异;而一些受自身遗传决定的因素则变化不大,如穗行数。通过研究得出各品种积温与产量的函数关系方程式,计算出活动积温每下降100℃,安单3号产量降低750kg/hm2,安单2号产量降低645kg/hm2,顺单7号产量降低675kg/hm2,贵单8号产量降低705kg/667m2。同时结合历年日平均温推出各品种产量不低于5250kg/hm2的最晚播种期限,安单3号不能晚于6月16日播种,安单2号不能晚于6月21日播种,顺单7号不能晚于6月19日播种,贵单8号不能晚于6月18日播种。  相似文献   
999.
碱性亮氨酸拉链(basic leucine zipper, bZIP)是真核生物中数量最多并且最具多样性的转录因子之一,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及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本研究利用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um)全基因组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分布在13条染色体上的159个bZIPs家族基因的全序列。系统进化、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分析表明这些基因分成13个亚家族。其中,A亚家族有3个GaFD基因GaFD1、GaFD2和GaFD3,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3个GaFDs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GaFD1和GaFD2在SAM中的表达量最高,GaFD3在茎中表达量最高。研究表明棉花基因组中具有数量众多的bZIP家族成员,不同基因结构及FD基因不同的表达特征表明bZIP基因在棉花生长发育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这些结果为进一步解析棉花bZIP家族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理积累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选择多点调查,对棉花与马铃薯连作与当地常年的习惯栽培模式(油棉、麦棉)作效益比较。结果表明:棉田冬闲时种植马铃薯是较为理想的复种模式,其棉田效益达71190元/hm2,比油棉和麦棉分别增加收益35160和35880元/hm2,有利于稳棉增粮,适合在赣北棉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