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24篇 |
免费 | 219篇 |
国内免费 | 50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15篇 |
农学 | 501篇 |
基础科学 | 312篇 |
936篇 | |
综合类 | 3469篇 |
农作物 | 286篇 |
水产渔业 | 258篇 |
畜牧兽医 | 1730篇 |
园艺 | 382篇 |
植物保护 | 2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7篇 |
2023年 | 202篇 |
2022年 | 261篇 |
2021年 | 274篇 |
2020年 | 273篇 |
2019年 | 300篇 |
2018年 | 138篇 |
2017年 | 245篇 |
2016年 | 306篇 |
2015年 | 302篇 |
2014年 | 391篇 |
2013年 | 393篇 |
2012年 | 542篇 |
2011年 | 532篇 |
2010年 | 496篇 |
2009年 | 454篇 |
2008年 | 432篇 |
2007年 | 336篇 |
2006年 | 293篇 |
2005年 | 259篇 |
2004年 | 253篇 |
2003年 | 232篇 |
2002年 | 152篇 |
2001年 | 194篇 |
2000年 | 138篇 |
1999年 | 118篇 |
1998年 | 128篇 |
1997年 | 115篇 |
1996年 | 94篇 |
1995年 | 118篇 |
1994年 | 94篇 |
1993年 | 69篇 |
1992年 | 71篇 |
1991年 | 83篇 |
1990年 | 62篇 |
1989年 | 70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8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7年 | 6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3年 | 2篇 |
195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为给裸燕麦(Avena nuda L.)高效节水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裸燕麦持续性干旱胁迫后不同生育时期复水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拔节-抽穗期内复水较正常供水处理显著(P<0.05)提高株高6.57%~7.67%,其他时期复水株高与正常供水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拔节-孕穗期和抽穗-灌浆期内复水,裸燕麦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i)、胞间CO2浓度(Gs)和蒸腾速率(Tr)等光合参数均表现出补偿或超补偿效应,灌浆期后复水无法恢复叶片正常光合能力;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复水,较持续干旱胁迫处理显著提高裸燕麦籽粒产量,产量增幅分别为14.29%、152.38%、66.67%和32.80%;孕穗-灌浆期复水有利于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说明裸燕麦持续干旱胁迫后孕穗期和抽穗期复水对植株生长、功能叶片光合能力和产量的补偿效应明显,有利于灌溉水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993.
干旱及复水对油菜苗期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西藏当地推广的油菜代表品种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 L.)年河1号、白菜型油菜(Brasscia rapa L.)青油17号和甘蓝型油菜(Brasscia napus L.)藏油5号为材料,设置持续干旱1周和2周的2个干旱处理及干旱后复水1周、2周、3周的3个时期,研究苗期干旱及复水对油菜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造成油菜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均下降,且随干旱时间延长而降低。PSⅡ反应中心完全关闭时荧光产量(Fm)、最小荧光(Fo)随干旱时间延长而升高。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相对变化小,下降不显著。(2)干旱后复水1~2周时,油菜气体交换参数较前期干旱处理均有升高,复水2周后升高幅度大于1周,尤其是干旱2周处理后复水时参数值大幅度升高;复水3周时,油菜气体交换参数呈下降趋势,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3)干旱后复水1~2周时,油菜PSⅡ、ETR、qP值较对照均有升高,复水1周后较2周后的升高幅度大,尤其是干旱2周处理后复水时,它们的升高幅度大于干旱1周处理后复水的情形;Fm、Fo较对照仍有升高,复水3周各荧光参数值下降。复水后Fv/Fm、Fv/Fo值变化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对辽东丁香枝的总提液、氯仿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水层进行抗氧化活性的评定。方法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ABTS+.自由基、还原性和总酚含量测定的方法,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辽东丁香枝不同部位在不同浓度下的抗氧化能力及总酚含量。结果辽东丁香枝不同部位具有明显的清除DPPH、ABTS+.自由基的能力,且有较好的还原能力和较高的总酚含量。在清除DPPH自由基体系中,乙酸乙酯层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IC50值最低为0.033mg/m L,正丁醇层和氯仿层的次之,IC50分别为0.0546,0.0638mg/m L,在清除ABTS+自由基体系中,各部位抗氧化活性大小为:乙酸乙酯层总提液氯仿层正丁醇层水层;还原性体系测定中,乙酸乙酯层的还原能力接近于BHT的;乙酸乙酯层的总酚含量最大,为164.7μg/mg,接近BHT的168.2μg/mg。结论辽东丁香枝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能力与总酚含量有较好的相关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发为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995.
为提高咖啡氮肥肥料有效性,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NH4+和NO3- 2种不同形态氮吸收速率、5种铵硝比例(10∶0、7∶3、5∶5、3∶7、0∶10)对咖啡生长及其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氮素对咖啡的生长影响差异显著,铵硝混合营养下咖啡的生长明显优于单一形态氮素处理。在单一形态氮素条件下,咖啡对NH4+的最大吸收速率大于对NO3-的最大吸收速率;当2种形态氮素同时存在时,铵态氮会抑制硝态氮的吸收,硝态氮促进铵态氮的吸收;铵态氮促进地上部分生长,但浓度过高反而抑制地上部分生长;硝态氮的增加有利于根系的生长,但抑制了咖啡地上部分的生长。因此,在咖啡苗期,铵硝比例控制在7∶3~3∶7有利于咖啡生长。 相似文献
996.
997.
不同含水量条件下稻田土壤中杀虫剂的生态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控制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含水量(风干土、50%和100%田间持水量、淹水状态),加与不加杀虫剂(三唑磷田间施用量),对稻田土壤部分性质的影响。含水量对土壤电子运输系统活度(ETS)/脱氢酶、总酚、蛋白质、磷脂含量产生显著影响, 但杀虫剂的加入不产生显著变化。ETS和总酚含量随含水量增加呈线性上升趋势。与不加杀虫剂对照相比,在所有含水量条件下,ETS略有降低,低含水量时稍明显;总酚的含量略有增加,但不显著。蛋白质不受杀虫剂影响。50%田间持水量时,土壤蛋白质有所降低,表明此时有较强的N矿化作用。50%田间持水量时磷脂含量达最大值,之后随含水量增加直线下降;在淹水条件下,磷脂含量最低。与不加杀虫剂对照相比,在较低含水量时,磷脂含量略有减少。上述研究也说明50%田间持水量时对微生物活性最适宜。 相似文献
998.
999.
以‘抗疫白’(Kennebec)为供试材料,设计6个氮肥梯度,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含量的影响,并测定植株叶柄的硝态氮含量,建立叶柄硝态氮含量与炸条型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含量函数模型。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单峰曲线变化。对施氮量和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含量进行拟合二次函数方程,预测出‘抗疫白’在施氮量为122 kg/hm2时干物质含量达到了最大值20.6%。不同时期的叶柄硝态氮含量与块茎干物质含量相关性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并获得相对应的函数方程,计算得出获得最佳的干物质含量出苗第10,20,30,40,50,60,70,80和90 d叶柄硝态氮含量理论最佳值依次为2.45%,2.20%,2.06%,1.74%,1.51%,1.34%,1.08%,0.87%和0.66%,及叶柄硝态氮含量的最佳值与出苗后天数的拟合方程y=-0.02 x+2.3123,R2=0.9949。可以利用该拟合方程,指导田间氮肥施用,达到控制块茎干物质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生育期玉米干旱-复水补偿效应的品种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抗旱性不同的两个玉米品种郑单958和户单4号为材料,研究不同生育期干旱-复水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育期干旱-复水后,两个品种产量均低于对照处理,尤以扬花期干旱-复水最低;两个品种水分利用效率在扬花期干旱-复水最低;郑单958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户单4号,两者耗水量基本相等。分析两个品种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等在复水之后的变化表明,各生育期干旱-复水后,两个品种均存在一定的补偿效应,且郑单958的补偿效应明显较强。因此,郑单958在干旱-复水后补偿能力强,从而保持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