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92篇 |
免费 | 236篇 |
国内免费 | 39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87篇 |
农学 | 550篇 |
基础科学 | 65篇 |
539篇 | |
综合类 | 3709篇 |
农作物 | 419篇 |
水产渔业 | 143篇 |
畜牧兽医 | 1080篇 |
园艺 | 1150篇 |
植物保护 | 1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5篇 |
2023年 | 197篇 |
2022年 | 269篇 |
2021年 | 259篇 |
2020年 | 202篇 |
2019年 | 244篇 |
2018年 | 122篇 |
2017年 | 184篇 |
2016年 | 232篇 |
2015年 | 274篇 |
2014年 | 311篇 |
2013年 | 300篇 |
2012年 | 492篇 |
2011年 | 422篇 |
2010年 | 413篇 |
2009年 | 446篇 |
2008年 | 521篇 |
2007年 | 367篇 |
2006年 | 329篇 |
2005年 | 400篇 |
2004年 | 410篇 |
2003年 | 400篇 |
2002年 | 233篇 |
2001年 | 208篇 |
2000年 | 175篇 |
1999年 | 100篇 |
1998年 | 109篇 |
1997年 | 72篇 |
1996年 | 100篇 |
1995年 | 110篇 |
1994年 | 93篇 |
1993年 | 103篇 |
1992年 | 58篇 |
1991年 | 74篇 |
1990年 | 61篇 |
1989年 | 72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7篇 |
1975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牛巴氏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为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以发生高热、肺炎和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特征。据报道,东南亚、中近东、非洲和中南美各国均存在本病,但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西欧诸国无本病发生。 相似文献
32.
沙门菌属是一群形态、生化特性和抗原结构相似的细菌,迄今已知有2 000多个种(型),某些细菌是人和动物的重要致病菌,也是主要食物中毒菌之一,能污染各类食品、饲料、添加剂,且能引起人和畜禽流行性疾患[1]。为此,快速、准确地检测沙门菌已成为 相似文献
33.
探索培养基和换液时间对E.tenella子孢子在宿主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为E.tenella损伤机制及抗球虫药的研究提供体外模型。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换液时间和不同培养基对E.tenella子孢子在鸡胚盲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中发育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相同培养基下(MEM199培养基或RPMR1640),与3h换液相比,4h换液更适于E.tenella子孢子的入侵;4h换液后培养至24h(或48h),E.tenella子孢子发育更好。(2)相同培养时间下,与RPMR1640培养基相比MEM199培养基更适于E.tenella子孢子的发育。 相似文献
34.
笔者接到某养鹅户求诊:该户所养的一群12日龄雏鹅发生了一起以呼吸困难、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并有鹅陆续死亡,要求对其病鹅进行诊断.后经综合诊断为雏鹅的急性大肠杆菌病,并采取了相应措施,有效控制了疫病.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5.
Yang Wang Chao Wang Zhuocheng Hou Kai Miao Haichao Zhao Rui Wang Min Guo Zhonghong Wu Jianhui Tian Lei An 《畜牧与生物技术杂志(英文版)》2014,(1):53-63
The endometrium of sheep consists of plenty of raised intercaruncular areas (IC).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aglandular areas called caruncular (C), and intensely glandular the endometrium involved mechanisms of implantation, we used LC-MS/MS technique to profile the proteome of ovine endometrial C areas and IC areas separately during the peri-implantation period, and then compared the proteomic profiles between these two areas. We successfully detected 1740 and 1813 proteins in C areas and IC areas respectively. By comparing the proteome of these two areas, we found 170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DEPs) (P 〈 0.05), functional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showed these DEPs were mainly involved in growth and remodeling of endometrial tissue, cell adhesion and protein transport, and so on Our study, for the first time, provided a proteomic reference for elucidat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 and IC areas, as an integrated function unit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peri-implantation period. The results could help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implantation in the ewes. In addition, we established a relatively detailed protein database of ovine endometrium, which provide a unique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ies. 相似文献
36.
在家畜前胃疾病的治疗中,取健康瘤胃细菌灌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健康牛(羊)瘤胃细菌的采取和保存很困难,而且费时、费力,给临床应用带来诸多麻烦。因此,我们进行瘤胃细菌的试验室培养和应用试验,结果发现,秸秆粉培养基适宜于瘤胃细菌群体主要成分的生长,培养物用于治疗前胃驰缓和保膘复壮,具有良好的功能。 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37.
38.
<正>绵羊刚果嗜皮菌病是由刚果嗜皮菌(Dermatophilus congolensis)引起各种动物及人的一种皮肤传染病,曾称绵羊真菌性皮炎、疙瘩羊毛病、羊毒样腐蹄病、皮肤雨伤病,以头部、腹部和四肢皮肤形成紧密粘着的毛结和红棕色痂块性皮疹为特征。1病原学嗜皮菌属于嗜皮菌科(Dermatophilaceae)嗜皮菌属(Dermatophilus)的成员,菌体结构因培养基类型及培养时间不同而不同,有菌丝期和孢子期两个 相似文献
39.
纳米氧化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腹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研究纳米氧化锌(Nano-ZnO)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腹泻率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探寻较低剂量纳米氧化锌替代高锌的可行性.将135头23日龄断奶仔猪按照体重相近、遗传基础相似的原则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9头,用纳米氧化锌和高剂量氧化锌(ZnO)进行饲养对比试验,试验期24 d.其中第1组为处理1组(0 mg/kg),第2,3,4组分别为200,400,600 mg/kg纳米氧化锌组,第5组为高锌组(3000 mg/kg ZnO).结果表明较处理1组(0 mg/kg)而言,无论是纳米氧化锌(200,400,600 mg/kg)还是高锌组(3000 mg/kg ZnO)均可极显著提高日增重(ADG)(P<0.01);400 mg/kg纳米氧化锌组与高锌组(3000 mg/kg ZnO)在日增重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400 mg/kg纳米氧化锌降低腹泻率效果最好,较对照组(0 mg/kg)腹泻率降低49.1%,达到极显著性差异(P<0.01),较高锌组(3000 mg/kg ZnO)腹泻率降低21.6%,达到极显著性差异(P<0.01).根据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肉比(F/G)、腹泻率等指标综合得出,第3组(400 mg/kg Nano-ZnO)可以达到甚至超过第5组高锌组(3000 mg/kg ZnO)效果. 相似文献
40.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Anntipestifer,RA)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本病多发生于2~7周龄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样输卵管炎和脑膜炎为特征,发病率5%~90%,死亡率可高达80%[1]。1982年我国郭玉璞首次报道了本病在北京地区的流行[2],随后福建、河北、河南、上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