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是河北省最大的国有林场管理局。建局40多年来,森林面积逐年扩大,森林覆盖率逐步提高,林业产业逐步完善,为保障环京津地区生态安全,发挥出显著作用。但存在着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森林生态功能等级不高等方面的问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如,以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依托,加快生态体系建设,构筑京津绿色生态屏障;大力发展商品林,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大力宣传"木兰秋"文化,加快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等。  相似文献   
82.
木兰围场森林固碳能力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典型抽样与分层取样方法,调查收集了182块林分样地的生物现存量与碳密度,研究了木兰围场6种主要林分的碳密度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山杨天然次生林、白桦天然次生林、蒙古栎天然次生林和灌木林6种林分类型的森林碳密度为142.083~218.6947t/hm2,排序为山杨林>灌木林>白桦林>落叶...  相似文献   
83.
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冀北河北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内天然次生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和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植被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林型下灌木层物种数与种类相近,而草本层物种种类有所不同;天然林草本层以菊科(Compositae)植物为主,优势种为小红菊(Dendranthema chanetii);人工林草本层以莎草科(Cyperaceae)等阳性植物为主,优势种为乌苏里苔草(Carex ussuriensis)。同一林型不同海拔样地间草本层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RI)、Shannon-Wiener(H)、Si mpson多样性指数(G)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在天然林内先减小后增加,人工林内则持续减小;只有Alatalo均匀度指数呈现不同变化趋势。2种林型下同一海拔的样地间各草本α多样性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人工林内样地间草本β多样性指数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加;天然林内该指数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84.
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木兰围场,有着悠久的历史,动人的传说,迷人的景色。随着绵延起伏的山脉,一坡坡的森林组成了绿色的海洋,翻腾的万顷绿浪向远方延伸而去。微风吹过,在千重碧浪之上又荡起一层层绿色的涟漪,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展示着绿色的无尽魅力和生机。阵阵林涛传诵着木兰围场漫长的历史和创造历史的代代豪杰,  相似文献   
85.
木兰抒情     
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位于我省围场县境内,总经营面积154万亩,分布于清王朝举行“木兰秋称”活动的皇家猎苑范围之内。这里山峦多姿,水源充沛,物种丰富。四十多年来,木兰务林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求实创新,将一腔赤诚和满怀眷恋毫无保留地洒向这片热土,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打造出气势磅礴、气象万千、气韵酣畅的塞外林海花乡,让人们久久地为她惊叹、为她折腰、为她歌唱……  相似文献   
86.
围场地区清代以来地名演变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历史文献与现代地名资料,运用文化生态学视角分析了围场地名景观演变过程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围场早期蒙古语地名体系,含义多体现“万灵萃集,上塞神皋”的良好生态,是游牧为主生产方式的反映。建围时,清王朝为弘扬骑射本领与朴实风气,凸显“满蒙一家”政治理念,充分继承原有蒙语地名,形成七十二围地名体系。清末全面放垦后,围场生产方式由游牧转为农耕,在原有地名基础上形成了农耕色彩鲜明的聚落命名特征,体现了政府、流民、商号及地主等多方力量在围场放垦中的共同参与。这一过程中,政策主导下生产方式的转变,对围场地名景观演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围场地名景观不仅是区域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印证、生态环境变迁的标志,也反映了蒙古族、满族、汉族等多民族交流融合的过程,具有鲜明的多元文化色彩与地域特征。随着时代变迁、人口迁移及行政体制调整,不少地名消失,成为当地文化资源的损失。在历史文化日益受重视的当下,应注重处理好地名文化保护与社会发展关系,彰显围场深厚历史底蕴与鲜明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87.
围场功能农业产业现状进行总结,针对产业现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8.
《现代农业科技》2019,(20):85-86
介绍了围场县功能农业(富硒马铃薯)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当地功能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9.
鳞鱼又称细鳞鲑(Brachymysfax lenok),属鲑形目(Salmoniormes),鲑科(Salmoniclae),细鳞鲑属(Brachymysfax),是一种名贵鲑科陆封型冷水鱼,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已将其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中国仅1属1种,无亚种的分化[2]。我国细鳞鱼主要分布于西北、东北和华北某些河流中[3]。细鳞鱼味美、肉质细嫩,无肌间刺,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含量高,具防血栓、加快伤口愈合的功能,被称为脑黄金,具较高的营养价值,清朝时就是朝廷贡鱼[4],深受广大用户喜爱,具较高的经济食用价值。目前关于细鳞鱼种群保护的报道较少,研究大多集中于细鳞鱼的生物学、人工驯养以及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等。  相似文献   
90.
马兰 《草原》2016,(4):106-107
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