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1篇
林业   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篇
  6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微波辅助提取安吉白茶有效成分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畅  马丽娜  彭忠  朱敏  于淑池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2):5147-5150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以安吉白茶茶多酚、茶多糖、咖啡因提取率为检测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料液比、提取温度、微波功率及微波时间对安吉白茶3种有效成分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吉白茶有效成分综合提取的适宜提取条件为微波功率80 W,微波时间3 min,提取温度85℃,料液比1∶20(m/V,g∶mL).在此条件下,茶多酚、茶多糖、咖啡因的提取率分别为13.7%、2.8%、1.9%.  相似文献   
82.
咖啡因预处理解冻精液对牛体外受精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2.5mM咖啡因处理解冻牛精液10min,或5.0mM咖啡因处理30min,精子经离心后加入到不含咖啡因的受精液中进行体外受精,均获得较高卵裂率(分别为89.1%、89.9%)及囊胚率(分别为44.4%、45.9%),并且第7天一级囊胚数较多。  相似文献   
83.
《农机具之友》2005,(6):58-58
喝浓茶对身体有害无益。调查表明,每天喝5杯浓茶的人,髋骨骨折的几率较不饮浓茶者高70%;每天喝浓茶超过7杯者,其相对危险达80%以上。这是因为茶中的咖啡因可明显遏止钙在消化道中的吸收,并加强尿中钙的排除,日久便容易导致髋骨和股骨骨折。  相似文献   
84.
低咖啡因茶树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咖啡因茶树育种是解决茶叶脱咖啡因方法之一。本文对常规育种方法和基因_T-程方法培育低咖啡因茶树品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从加强低咖啡因种质资源创新、开展复合型低咖啡因茶树品种研究、用生物技术开展低咖啡因茶树品种的研究三个方面展望了低咖啡因茶树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5.
刘光珍  徐登益 《核农学报》1988,2(2):114-121
咖啡因咖啡因与γ射线复合处理大麦种子,研究咖啡因对大麦辐射效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从而找出辐射育种中正确应用咖啡因的技术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咖啡因作辐照前处理或辐照后处理均可增加辐射损伤;前处理的辐射损伤此后处理更严重,均随咖啡因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γ射线和咖啡因的复合处理中,咖啡因溶液浓度在1.164mg/ml以下,作用机制是抑制辐射损伤的修复,当浓度达到1.164mg/ml时,咖啡因效应包括抑制辐射损伤修复和本身引起的诱变作用。在辐射育种工作中,咖啡因浓度以1mg/ml为宜。  相似文献   
86.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和速溶咖啡中咖啡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仙绿茶、铁观音和速溶咖啡中咖啡因含量的方法。并考察了不同水温对茶叶中咖啡因溶出量的影响。方法检出限为49.68μg/L,精密度分别是2.65%、2.96%、2.77%。  相似文献   
87.
采用一系列真菌和细菌,试验了咖啡因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咖啡因对食品常见污染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且具有热稳定性强、抑菌浓度低及抑菌pH范围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88.
89.
无咖啡因茶树新资源可可茶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茶叶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在32种茶组植物(Camellia Sect. Thea)中,我国分布的就有30种,其中茶〔俗称小叶茶,C.sinensis (L.) O. Ktze〕和普洱茶〔俗称大叶茶,C.assamica (Mast.) Chang〕是传统的栽培茶。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茶多酚、茶氨酸、茶叶嘌呤碱等,所含嘌呤碱主要为咖啡碱、可可碱和茶碱,其中咖啡碱占干物质的2%~4%、可可碱约含0.05%、茶碱约含0.002%。但在茶组植物中,有几个种含可可碱为主,已知的有滇缅茶(C.irrawadiensis)、紫果茶(C.purpurea) 和可可茶(C.ptilophylla),其中滇缅茶含可可碱约为0.5%、紫果茶为2.9%、可可茶高达6.8%。 可可茶(Camellia ptilophylla Chang)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张宏达教授发现的新的茶树资源,它的命名是根据曾沛先生采集的标本作出的,因为它的芽叶被浓密柔毛,发表时的中文原名称为“毛叶茶”,在产地它被称为毛茶;又因为它的芽叶含有丰富的可可碱,后来我们称它为可可茶。它和传统的栽培茶树——茶和普洱茶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均具有被毛、3室的子房。可可茶作为我国特有的宝贵资源,所含的嘌呤生物碱不是咖啡碱而是可可碱,这与传统茶叶中以咖啡碱为主、仅含少量可可碱的嘌呤碱分布模式完全不同。这种嘌呤碱的分布模式在茶组植物中是一种新的分布模式。我们对可可茶利用的研究最初也是从它所含的丰富可可碱出发的。从80年代末起,我们对可可茶进行了跟踪研究。对可可茶一系列的研究,其最终目标是引种驯化,把野生的可可茶变成家种的可可茶。  相似文献   
90.
茶多酚,咖啡因连续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动用生吸附茶多酚和因的树脂进行了吸附和洗脱性能研究,提出了一种连续提取茶多酚和咖啡因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