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6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398篇
林业   446篇
农学   91篇
基础科学   637篇
  512篇
综合类   808篇
农作物   80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107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74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绿茶杀青叶料含水率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实现绿茶杀青叶料含水率的快速无损检测,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建立含水率的预测模型。使用FieldSpec 3型便携式地物光谱仪,采集192个杀青叶料样品的漫反射光谱信息,基于X-Y共生距离的样本划分算法SPXY,确定144个样本的校正集和48个样本的预测集。进行一阶微分和移动平滑滤波预处理后,采用相关系数法优选出11个特征波段,建立了含水率检测的偏最小二乘回归、主成分回归、人工神经网络及其组合的模型。结果表明,选用5个主成分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最佳,其校正和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和0.819,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11和0.037,预测含水率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30%。  相似文献   
102.
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测定了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农田蒸发蒸腾量,分析了冬小麦的蒸发蒸腾变化规律,探讨了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土壤含水率与作物蒸发蒸腾量(ET)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ET0和蒸渗仪实测的ET生育期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冬小麦ET受0~6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尤其是0~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对作物ET影响显著,80cm以下土层土壤含水率基本对作物ET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3.
生物炭对草甸黑土物理性质及雨后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生物炭对草甸黑土物理性质及雨后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在大豆全生育期生长条件下,研究了东北黑土区草甸黑土5种生物炭添加量(0、25、50、75、100 t/hm2)下土壤物理性质(包括: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含水率常数、土壤水分扩散率)和单次降雨土壤含水率变化特征,分析了生物炭对黑土区草甸黑土耕层土壤持水能力及雨后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能降低土壤残余含水率,增加土壤饱和含水率和田间持水量,其中对残余含水率的影响最显著,100 t/hm~2生物炭处理使残余含水率最多降低27.6%;施用生物炭能明显降低土壤水分扩散率,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依次比对照组减少34.8%、37.5%、71.4%和58.9%;在单次降雨过程中,施用生物炭能减小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幅度,使土壤含水率在降雨之后更快地由迅速下降期进入缓慢下降期,并能明显提高缓慢下降期对应的土壤含水率;施用生物炭可以提高大豆产量,以75 t/hm~2生物炭处理最高。研究结果可为黑土区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4.
基于LVDS传输线延时检测技术的土壤含水率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坤  徐兴  俞龙  岳学军 《农业机械学报》2016,47(12):315-322
为实现土壤含水率的快速准确监测,设计了一种基于LVDS差分传输线延时检测技术的土壤含水率传感器。该传感器将高频振荡信号分路为两通道LVDS差分信号,一个通道用于测试土壤含水率,另一个通道用于提供参考信号。由于土壤中水分的变化改变土壤介电常数,从而导致测试通道LVDS差分总线上信号传输延时的变化,则传感器检测该通道信号的传输延时就可以确定土壤含水率。为了获得LVDS总线设计线宽和线间距的最优值,以LVDS总线阻抗值均方误差最小化为目标,构建了线宽和线间距的最优化计算模型,并通过遗传算法求解出了最优线宽为0.178 9 mm和最优线间距为0.223 8 mm。试验表明,根据该参数设计的传感器在50 MHz频率时,对体积含水率8.31%以上的砖红壤土和黄壤土的预测模型为线性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64 2,绝对预测误差在2.45%以内。  相似文献   
105.
设计了一种粮食收购品质自动评定装置。采用电容法测量粮食含水率,真空负压法测量容积密度,该装置能够自动检测收购粮食的杂质、含水率和容积密度等重要指标,并对其进行分级。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杂质分离纯净度达99.5%,重复误差不大于0.3%;含水率测量误差在±0.5%以内,重复误差小于0.2%;容积密度测量重复误差小于  相似文献   
106.
湿地小麦有其独特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栽培管理特点,为探索稻-麦轮作方式高产栽培途径,我们对其土壤的水、气、热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为小麦的优势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7.
土壤水分运动对渗灌技术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数学模型对渗灌条件下不同的土质、初始含水率、渗管埋深、供水压力和历时的土壤水分运动进行计算分析,并研究其对渗灌技术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的设计参数。最后介绍了蔬菜大棚的渗灌实例。  相似文献   
108.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前言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是保护人类自身。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松山区进行了三年,经过对试验区内不同技术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动态观测和分析,整理了部分数据,试图为保护性耕作这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在实践中不断规范化、制度化以及为周边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一些土壤学方面的参数和理论依据。2实验区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试验区地处赤峰市东南部,松山区五三镇境内,属燕山丘陵区。气候特征为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在380mm左右,主要集中在7、…  相似文献   
109.
针对大规模农场晒粮无场地、储粮损失大的问题,设计了小麦智能烘干仓储一体机。与传统存储方法进行对比试验,对储粮效果与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智能烘干仓储一体化机能够实现高水分小麦安全存储,较传统方法存储净减损率为6.74%,质量减损率为2.98%,减损效果明显;较传统方法存储节约成本61.87元/t,且不受传统晾晒场地和天气条件的限制;小麦可在蜡熟末期收获,小麦籽粒千粒质量提高约1.16g,可增加小麦产量约300kg/hm2,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0.
采用试验观测的方法,对钢板仓仓储小麦分别进行不通风、两阶段和三阶段降温通风研究和分析。研究发现,相对于秋季两阶段通风而言,夏季增加一个通风阶段更有利于提高降温效果。在为期两年的试验中,在夏季合适的气温条件下,用较小的通风量进行降温通风,小麦有足够的时间与温度低于24℃的空气接触达到冷却的目的。然而,由于夜间空气温度低、湿度大的特点导致粮食最终温度高于24℃,同时由于送风湿度大的原因,粮食的水分也会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