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29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28篇
  31篇
综合类   139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不同类型地膜的降解特征及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不同类型降解地膜的降解特征及其对土壤温度、水分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在即墨市蔬菜科技示范园进行了不同类型降解地膜覆盖马铃薯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全生物可降解膜的降解效果较好,0.006 mm,0.008 mm,0.010 mm的全生物可 降解膜在收获前的降解程度已分别达到5级,4级和3级,而普通PE地膜降解效果只达到了1级。全生物可降解膜有较好的增温保墒作用,但增温保墒性能较PE膜差。对不同地膜覆盖的地块进行马铃薯产量测定,0.006 mm,0.008 mm,0.010 mm全生物可降解膜及PE膜与未覆盖地膜相比,分别增产12.9%、33.3%、33.6%、14.9%。试验结果表明:全生物可降解膜覆盖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和马铃薯产量,且自身降解程度较快,无需再增加人工清理费用,对环境的污染较小。综合考虑不同厚度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价格等因素,0.008mm厚度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更适合青岛地区马铃薯生产使用,对马铃薯有明显增产作用,同时也为残膜污染治理提供替代产品,有利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72.
从2015年开始,吉林省桦甸市享受了地膜玉米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优惠政策,借助政策的扶持,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经过几年试验研究,探索出一整套适合吉林省东部冷凉半山区白浆土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新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整地起垄、适期播种、栽培模式、查田补种、合理施肥、化控、病虫草害防治、收获及储藏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73.
亦菲 《技术与市场》2010,(5):106-106
IBM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一种利用植物制作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新方法,这种生物基塑料可替代石油基塑料以及不利于环境的其他塑料制品,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省能源。  相似文献   
74.
进行两个肥育试验和一个代谢试验,评估在日粮中补充不同水平的可降解采食蛋白(DIP)对牛的生产性能、酮体特征和瘤胃代谢的影响。肥育试验连续进行两年,试验分别用128头(BW=343±5kg,试验1)和176头1龄杂种牛(体重BW=375±4kg,试验2),进行完全随机化区组设计。以含不同水平的尿素(分别占日粮水平的0,0.88%,1.34%和1.96%)的压片干玉米作日粮。在补饲尿素的试验牛中其干物质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系数并没有差异。然而,补饲尿素与没有补饲尿素的试验牛相比,则其饲料系数前者高出后者5.4%(p<0.1),增重更快,约高6.6%(p<0.1)。在所用的日粮中其可代谢的蛋白质量(MP)超出试验牛的需要。然而尽管如此,不补饲尿素的日粮仍中缺乏DIP。在代谢试验中,用四头在瘤胃装有瘘管的公牛(BW=380±22kg)作4×4拉丁方设计。饲喂日粮同肥育试验。随着尿素补给水平的增加,氮的吸收和瘤胃中的氨态氮的浓度呈直线上升(P<0.05)。没补给尿素的除了缺乏DIP外,还导致微生物合成的下降。结果表明,以压片干玉米作日粮,如果不补给尿素,会导致瘤胃中可降解氮的缺乏。以廉价来源的瘤胃可降解氮补充到日粮中可改善牛的代谢。然而,补给尿素水平在0.88%以上是多余的。  相似文献   
75.
西方介绍了光降解地膜残片进入土壤耕层后,对封理化性状及农作物生长状况的影响;另对光降解地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当光降解地膜残征累积于土壤20-50a时,只要残片小于4×4cm^2,对土壤团聚体、比重、容重、毛管水、饱和水、入渗水水分蒸发及土壤化学性质均不构成污染,对作物无毒害。残片大于4×4cm^2时,土壤部分物理性状产显影响。  相似文献   
76.
天祝县是国内最适宜种植藜麦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随着覆膜栽培技术的应用,藜麦产量得到大幅提高,但土壤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为筛选出适宜寒旱山区藜麦栽培应用且环保的覆盖材料。以露地种植为对照,研究了白色地膜、黑色地膜、银灰色可降解地膜等不同地膜覆盖栽培对藜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不同地膜均能使藜麦的生育时期提前、生育期缩短、产量提高。其中覆盖白色地膜时促使藜麦生育时期提前和生育期缩短的效果较为明显;覆盖黑色地膜、银灰色可降解地膜时灭草效果相对较好。覆盖白色地膜、黑色地膜、银灰色可降解地膜的平均折合产量分别为2 748.37、3 483.66、3 088.24 kg/hm2,较对照露地种植分别增产7.41%、36.14%、20.69%。综上认为,银灰色可降解地膜可作为既增产又环保的藜麦覆膜栽培覆盖材料在寒旱山区应用。  相似文献   
77.
为寻求半干旱地区垄沟集雨环保的沟覆盖材料,改善土壤水分和温度状况,提高降雨资源利用效率,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大田试验,以玉米和高粱作为供试作物,以沟无覆盖作为对照,研究垄沟集雨不同沟覆盖方式(无覆盖、液体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沟无覆盖相比,液体地膜和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种植玉米的沟中作物全生育期表层(0~25 cm)土壤温度分别提高0.2℃和1.0℃,种植高粱的沟中表层土壤温度分别提高0.2℃和1.1℃,秸秆覆盖种植玉米和高粱的沟中表层土壤温度分别降低1.1℃和1.3℃;液体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0~140 cm土壤贮水量种植玉米分别提高0.4 mm、21.5 mm和8.6 mm,种植高粱分别提高2.3 mm、21.0 mm和10.9 mm。液体地膜覆盖和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玉米青贮产量分别提高增加0.4%和10.4%,玉米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6%和11.3%,玉米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0.7%和7.3%;高粱青贮产量分别增加0.2%和10.9%,高粱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1%和11.8%,高粱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1.6%和9.4%;秸秆覆盖的玉米青贮产量、玉米籽粒产量、玉米地上生物量、高粱青贮产量、高粱籽粒产量和高粱地上生物量分别减少2.9%、2.2%、1.9%、0.7%、1.4%和1.0%。液体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种植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0.9 kg·hm~(-2)·mm-1、0.5 kg·hm~(-2)·mm-1和4.9 kg·hm~(-2)·mm-1,种植高粱分别提高0.3 kg·hm~(-2)·mm-1、0.4 kg·hm~(-2)·mm-1和2.7 kg·hm~(-2)·mm-1。综合分析表明,生物可降解地膜适宜作为半干旱黄土高原区垄沟集雨沟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78.
为进一步推动可降解地膜的示范推广,探索农田残膜治理的新途径,切实加强山丹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废旧地膜高效循环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2019年山丹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在清泉镇城北村马铃薯作物上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地膜,鑫银环白色降解膜产量表现良好;所有全生物降解地膜都有不同程度地降解,建议在生产中小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9.
刘小龙 《乡村科技》2022,(7):142-144
采用地膜覆盖技术,不仅能起到保温作用,而且能有效提高土壤墒情、减轻杂草危害,促使广大农户增收致富。但地膜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环境污染,而且地膜残留可导致作物减产。由此可见,强化残膜回收工作至关重要。与机械化回收相比,人工回收残膜效率偏低,同时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机械化回收方式得到了大力推广。但目前残膜机械化回收存在一些问题,需通过提高农业地膜使用标准、加大农膜机械化回收补贴力度、改进残膜回收机械、加大可降解地膜的研究和推广力度、优化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等措施,进一步提升残膜机械化回收效率和质量,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0.
可降解地膜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其配方与气候条件相匹配是保证棉花正常生长和籽棉产量的先决条件.本研究以不同可降解地膜为供试材料,探讨不同降解地膜的降解情况及其对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不覆膜对照(CK)相比,常规地膜(PE)、二元酸二元醇共聚酯降解地膜(PBAT)、聚乳酸降解地膜(PLA)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