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14篇
  免费   844篇
  国内免费   1281篇
林业   3725篇
农学   1714篇
基础科学   156篇
  846篇
综合类   13779篇
农作物   1296篇
水产渔业   3288篇
畜牧兽医   8073篇
园艺   3374篇
植物保护   1488篇
  2024年   187篇
  2023年   605篇
  2022年   660篇
  2021年   639篇
  2020年   565篇
  2019年   720篇
  2018年   376篇
  2017年   557篇
  2016年   722篇
  2015年   844篇
  2014年   1371篇
  2013年   1402篇
  2012年   2084篇
  2011年   2005篇
  2010年   1783篇
  2009年   1995篇
  2008年   2232篇
  2007年   1912篇
  2006年   1664篇
  2005年   1731篇
  2004年   1882篇
  2003年   1782篇
  2002年   1311篇
  2001年   1147篇
  2000年   951篇
  1999年   672篇
  1998年   678篇
  1997年   632篇
  1996年   616篇
  1995年   595篇
  1994年   545篇
  1993年   582篇
  1992年   479篇
  1991年   448篇
  1990年   420篇
  1989年   405篇
  1988年   117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8篇
  1965年   9篇
  1957年   14篇
  195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橡胶树红根病病原菌Ganoderma Pseudoferreum(wakef)Orver.et steinm [异名Ganoderma philippii(Bres.et.Henn)Bres.)]生物学培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6-7,该菌可有效地利用部分碳源和氮源,碳源以D-果糖和酵母浸出液最好,氮源以蛋白胨最好.光照处理对菌丝的生长有明显影响,黑暗利于菌丝生长,光照有抑制作用,黑光能杀死菌丝.菌丝的致死温度为62℃,10min.  相似文献   
992.
从玉米中克隆ZmCPB1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1 446 bp,编码481个氨基酸,蛋白质理论分子量为54.05 KD,等电点为8.59。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ZmCPB1蛋白N端有跨膜结构,是跨膜蛋白。蛋白质二级结构含有48.44%的α-螺旋、4.99%的β-转角、10.60%的延伸链以及35.97%的无规则卷曲,该蛋白定位于内质网中。序列比对结果显示,ZmCPB1蛋白含有与子粒发育相关的保守区VKFVHRKALK。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蛋白与高粱、谷子、水稻和大麦的同源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同属一个亚支。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ZmCPB1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ZmCPB1基因在3叶期的根、茎、叶以及雄穗和苞叶中表达量较低,在雌穗中的表达量较高。在玉米子粒发育的不同时期,ZmCPB1基因的表达量呈现一定的规律变化,在授粉后0~10 d,表达量逐渐达到最高峰,之后开始下降,在授粉15 d后降到较低水平。初步判断ZmCPB1基因与玉米子粒早中期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993.
Aux/IAA 基因家族在植物茎尖发育过程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大豆Aux/IAA 基因家族在大豆茎尖发育过程的调控作用,本文以拟南芥Aux/IAA 基因家族蛋白序列为参照鉴定了大豆全基因组Aux/IAA 家族基因,包括63个成员;然后以拟南芥、鹰嘴豆和大豆的Aux/IAA 家族为研究对象,比对这些基因全长氨基酸序列并构建进化树,结果表明三种作物的Aux/IAA 家族成员间亲缘关系差异明显,进化过程中同源重组频率不同;进而利用RNA-seq技术分析东农594(DN)、Charleston(CH)及二者杂交后代的RIL群体的高矮秆池(WH、WS)和F2群体的高矮秆池(JH、JS)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功能,共有17个Aux/IAA 基因在3组材料中差异表达。CHvsDN组有15个差异表达基因,JHvsJS组有2个,WHvsWS组只有1个;其中,Glyma.10G180100 在JHvsJS组和WHvsWS组均差异表达,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大豆Aux/IAA 基因家族的功能及调控茎尖发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金沙江流域,干热河峪地带,有部份平坝、河谷和深丘,气候温热,水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盛产水稻、红薯、小麦、玉米、棉花和其它经济作物. 水牛是本县农业生产的主要畜力. 解放后,耕牛主要依靠自繁自养,为了不断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从杂交改良中获得体型大、役力强的耕牛,80年代以来,我们先后引进么拉水牛、尼里水牛改良本地水牛,并学习和掌握了直肠固定深部输精先进技术.几十年来,在省、州、科研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用么托水牛、尼里水牛改良本地水牛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水牛改良后获得了初生重大,生长发育快,使役早,体型大,拉力强的杂交牛,深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995.
为探究土壤水分与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的交互作用,通过防雨棚微区控水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玉米秸秆粉碎翻压还田对小麦群体数量、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条件下,小麦群体数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成穗数和产量显著降低,最大根冠比出现时间推迟至开花期;与秸秆不还田(CK)相比,秸秆还田(RS)处理的群体最大茎数提高了8.5%,灌浆期根冠比增加12.26%,但生育后期的叶面积指数显著降低,穗数、千粒重、产量和收获指数也分别下降5.10%、3.17%、15.46%和8.39%;轻旱和适宜水分条件下,根冠比在拔节期达到最大值,RS处理的群体最大茎数较CK增加12.04%~14.18%;拔节期根冠比显著增加,灌浆期则相反;RS处理的不孕小穗数减少了14.91%~18.98%,穗粒数和产量则分别提高9.18%~26.30%及5.76%~6.96%。在轻旱或适宜水分条件下,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小麦群体质量,协调植株地上部与根系的生长,最终提高籽粒产量;而土壤干旱时不宜进行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996.
The developmental genetics of plant height was analyzed from two groups of three-line indica hybrid rice at tw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based on the NCII design, using the additive-dominant developmental genetics models and the statistic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ice genotypes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could both affect plant height, and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 on plant height decreased gradually with plant development. Additive and dominant effects both governed the performance of plant height at all developmental stages. However, the degrees of effect varied among the rice genotypes. Moreove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nvironments and genotypes also affected plant height. The genetic effects differed at most developmental stages. Furthermore, the expression of additive effect was more active than that of dominant effect. Conditional interaction effects with environment also influenced plant height during genetic development, especially at the early stage. Mid-parent heterosis (HMP)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developmental stage of plant height, and maximized at the latest stage, whereas the heterosis over the better parent (HBP) showed small differences among the genotypes, and kept stable at the later stage, with positive numeric value. At most developmental stages, conditional HMP was positively significant, while conditional HBP was negatively significant. All above results suggest that HMP and HBP have some new expressions in all developmental periods and the levels and directions are quite different.  相似文献   
997.
DNA甲基化与去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修饰中一种保守的分子机制,参与植物生长发育、次生代谢和逆境胁迫响应等多种生物过程,受DNA甲基化修饰酶基因的调控.为了解DNA甲基化修饰酶基因在辣椒基因组中的特征,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鉴定出14个辣椒DNA甲基转移酶和去甲基化酶基因,并对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辣椒基因组中含10个DNA...  相似文献   
998.
不同籼稻颖果发育及其结构与品质性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比较了两个籼稻品种颖果的发育,籽粒的主要品质性状以及胚乳淀粉体的大小、形状、结构等特性。结果表明: 扬稻6号的主要品质性状优于湘早籼33;在开花后前期扬稻6号干物质积累速率较慢,但在后期较快,淀粉充实度较高; 淀粉胚乳细胞内存在两种淀粉体,即单粒淀粉体,直径2.4~8.0 μm,平均4.7 μm;复合淀粉体,即由多个单粒淀粉体结合而成,直径5.7~19.5 μm,平均9.7 μm。湘早籼33单粒淀粉体多数为椭圆形或圆球形,大小差异较大,排列疏松,变异系数较大;扬稻6号胚乳单粒淀粉体基本为晶体多面形,发育良好,大小较为一致,排列紧密,变异系数较小。胚乳背部淀粉体的发育和排列结构优于腹部和中部。胚乳垩白的出现是由于淀粉体发育不良、排列疏松所致,而淀粉体的充实又与灌浆物质的输入途径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99.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不同温度下饲养观察,对油松大蚜(Cinara formosana)生活史、种群动态、有效积温、天敌、物候预测和化学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大蚜1年可发生8代,6月中旬分化出有翅孤雌蚜并扩散,10月上旬性蚜交配产卵,以卵越冬;油松大蚜种群数量1年内有2个高峰期,分别在6月上旬和9月上旬,8月上旬—8月中旬种群数量最低;油松大蚜不同虫态的发生与山桃(Prunus davidiana)、连翘(Forsythia suspense)、龙爪槐(Sophora japonica)和火炬树(Rhus typhina)的一些物候相吻合,可通过观察这些植物的物候来预测油松大蚜各虫态发生情况;油松大蚜优势天敌依次为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蚜茧蜂(未鉴定);油松大蚜4个龄期的若虫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4.5、6.7、5.9、7.7、3.1℃,有效积温分别为48.6、49.3、67.4、62.7、291.7日·度;胶带-药膜法防治油松大蚜效果显著,14 d后处理区校正虫口减退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000.
植物内生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植物内生菌的来源,简述了植物内生菌的种类以及植物内生菌的分布规律,归纳了植物内生菌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