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1.
12.
为了更深入理解荔枝霜疫霉在果园内侵染流行规律,利用植物病理学方法,通过离体培养研究了环境因素对荔枝霜疫霉游动孢子释放、萌发及卵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荔枝果肉培养基中,孢子囊萌发的温度等于或小于孢子囊形成的温度时,孢子囊主要以释放游动孢子的方式萌发,28℃是荔枝霜疫霉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的临界温度。荔枝霜疫霉在荔枝果肉培养基中,于26℃下培养7 d后,游动孢子释放最适温度范围为12~20℃,最适pH值为5~7;游动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4℃,最适pH值为7~9;孢子囊在水滴中才释放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在水滴中方可萌发。荔枝霜疫霉在荔枝果皮和叶片煎汁培养基中均可产生卵孢子。当温度为28℃,pH值为5,12 h光暗交替光照时,卵孢子的萌发率最高,可达到49.68%;温度是影响孢子囊萌发和萌发方式的主要因素,水是游动孢子释放和萌发的必要条件。卵孢子广泛存在于果园中,为翌年初侵染源;荔枝霜疫霉主要以游动孢子再次侵染寄主。  相似文献   
13.
致病疫霉有性生殖在晚疫病流行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致病疫霉有性生殖的发生、有性生殖生理、遗传变异及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概述 ,对致病疫霉有性生殖在晚疫病流行中的意义作了探讨 ,为制定致病疫霉可靠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1主要病害萝卜白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两面现边缘不明显的淡黄色斑,后期病斑现白色稍隆起的小疱,大小约1~5毫米,成熟后表皮破裂,散出白色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孢子囊.病斑多时,病叶枯黄.种株的花梗染病,花轴肿大,歪曲畸形,菌丝体及卵孢子在病残体及种株上越冬.在寒冷地区病菌以卵孢子作为初侵接种体借助灌溉水传播,直接萌发芽管侵染致病.在温暖地区,病菌主要以无性态孢子囊及其萌发产生的游动孢子作为初侵接种体,借助雨水传播,病菌无明显越冬期.高湿多雨有利于发病,偏施氮肥的植株发病加重.  相似文献   
15.
白锈病常与霜霉病并发,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是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病害。可危害白菜、大白菜、油菜、甘蓝、花椰菜、芜菁、萝卜、芥菜等。危害叶、茎、花梗、花、荚果。一般发病率为5%~10%,重病田高达50%左右。从苗期到结荚期均有发病,以抽薹开花期发病最重。  相似文献   
16.
 甲霜灵对疫霉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较为复杂,从田间或室内诱变获得的抗甲霜灵(Mtr)突变株,除抗药性性状发生变异外,其它生物学性状(如致病力、产孢能力、孢子萌发、培养性状等)亦可能发生变异[1]。但亦有报道指出,疫霉菌的Mtr与Mts菌株的生长速率、孢子囊形成、孢子萌发等性状基本相似[2]。  相似文献   
17.
新疆辣椒疫病菌的越冬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辣椒疫病是新疆辣椒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关于辣椒疫菌(Phytophthora capsici)的越冬规律,国内末见详细报导,本文就此对该菌在新疆的越冬规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查明了该菌在种子上不能越冬;因菌丝耐寒性差,在新疆田间也不能成为初次侵染来源;其主要侵染来源是土壤中和植物病残体上越冬的卵孢子。  相似文献   
18.
采用套筛富集人工接种于土壤中的大豆疫霉卵孢子。结果表明,当接种量为104、103、102、101、100时,富集百分率分别为45.9%、39.6%、11.8%、1.7%、5.6%。采用玻片压碎法提取微量卵孢子中DNA后,采用PCR技术快速进行检测的结果表明,提取10,5,1个卵孢子中DNA进行PCR扩增成功率分别为83.3%、33.3%、0。提取10个卵孢子中DNA进行PCR扩增时,2个处理出现非特异性PCR产物。内切酶MspI能将特异性PCR产物消化为204bp和124bp两个片段;内切酶RsaI能将特异性PCR产物消化为242bp和86bp两个片段。  相似文献   
19.
影响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卵孢子生活力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某些大豆生产区,由大豆疫霉(Phytophthorasojae)引起的大豆根茎腐烂病是一种普遍流行的、极具破坏性的病害,病原真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在条件适宜时导致下一年大豆发生根茎腐烂。病原菌卵孢子也可以存在于患病种皮内,但其在病害循环中的作用还不清楚。卵孢子通常休眠一段时间后才萌发,这阻碍了大豆疫霉有性生殖后代毒性的遗传和变异研究。而研究的目的是寻找一种能够促进卵孢子在短时间内大量萌发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采用MTT染色法检测处理后的卵孢子的生活力。结果表明,卵孢子龄期、预处理温度、化学物质在某种程度上均影响大豆疫霉卵孢子的生活力。用0.4%的KMnO4处理45d龄期的卵孢子,或35℃下处理5d有利于卵孢子的萌动,H2O2、大豆根汁液和大豆根际土壤浸出液对卵孢子生活力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马铃薯晚疫病菌 [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 卵孢子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卵孢子菌系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卵孢子形成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黑麦A培养基中卵孢子产生的量最多,其次是燕麦培养基,V8培养基最少,在Mira品种上卵孢子产生量最多,而在PB06上只有少量产生,在10℃下产生卵孢子的量最多,15℃最少。用液体培养基产生的卵孢子悬浮液涂于黑麦A抗菌素培养基或直接挑单卵孢子培养于黑麦A抗菌素培养基上,获得单卵孢子菌落,继续培养获得单卵孢子菌系。以A1和A2孢子囊等量混合制成悬浮液,接种于Mira叶片上,获得卵孢子群,经穿薯片培养获得卵孢子群菌系。将获得的单卵孢子菌系和卵孢子群菌系进行交配型、抗药性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测的18个卵孢子菌株中,有17个为A2交配型,1个为A1交配型;占75%的卵孢子菌株对甲霜灵表现为中抗,25%的表现为抗性;对非水平抗性品种表现为较强的致病性,而对水平抗性品种的致病性较弱,不同的卵孢子菌系的致病性表现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