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2篇
  18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为研究养殖池塘底泥环境中农药氰戊菊酯(fenvalerate,简称FV)及其异构体(分别用FV1、FV2表示反式异构体,FV3和FV4表示顺式异构体)的消除动态规律,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培育的方式观察底泥样本中FV及其手性异构体在浓度水平和异构体差异上的消除变化规律。研究发现,FV在底泥环境中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方程。不同暴露浓度条件下,FV及其手性异构体的降解半衰期均无显著性差异,FV在环境中的半衰期范围是19.47~38.73天。不同手性异构体在底泥环境中的半衰期存在差异,FV1的降解半衰期显著高于其他异构体,FV3显著高于FV2和FV4。FV在底泥环境中存在α-C位置异构的转化现象,当转化进行3周后,转化速率变慢,转化产物变化开始不断减少。研究认为,FV在底泥中的蓄积周期较长,应尽量避免FV在底泥环境中的直接残留和暴露。此外,为安全进行渔业生产和有效进行环境生态风险评价,在底泥FV残留的检测或去除研究中应区分其不同的手性异构体。  相似文献   
42.
通过不同浓度、灭菌和不灭菌处理,毒死蜱在油菜叶面上降解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分析了施药浓度与叶面上毒死蜱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毒死蜱在油菜叶面的残留量均随着取样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且农药在施用初期降解较快,后期降解速率缓慢;其对应灭菌处理的半衰期均小于不灭菌处理的半衰期;不同施药浓度300×、600×和900×对叶面毒死蜱半衰期影响较大:农药浓度越高,其半衰期越短。  相似文献   
43.
以紫外灯为光源,研究了吡唑醚菌酯在水环境中光化学降解及微囊化对其光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紫外光下,吡唑醚菌酯在0.80~10.00 mg·L-1浓度范围内的光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光解速率与初始浓度呈负相关;吡唑醚菌酯在不同水溶液中的光解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去离子水、自来水、池塘水、饮用纯净水和河水;在H2O2 0.03~7.94 mmol·L-1内,光解速率随着H2O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7.94 mmol·L-1时是吡唑醚菌酯单独光解的1.14倍。20%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在2.00、4.00、10.00 mg·L-1浓度下,紫外光照射132 h的光解率低于57.90%,表明微囊化明显降低了吡唑醚菌酯在水中的光降解速率。研究结果将为吡唑醚菌酯的合理使用和评估其在水体中的安全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4.
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87~1995年《花生科技》9年共36期论文的引文进行了分类统计,初步揭示出我国花生专业科技人员在文献利用的数量、类型、语种、年代分布及半衰期、期刊自引和著者自引等方面的变化规律。《花生科技》和《中国油料》可列为花生专业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45.
苹果中毒死蜱残留降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苹果生产过程中毒死蜱的残留污染情况和其在苹果中的降解规律,为指导苹果的安全生产和建立苹果安全综合指标体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田问试验对喷布不同浓度和不同次数的苹果中毒死蜱残留进行了GC-NPD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毒死蜱不同处理在苹果中的残留量顺序为:1 080 g·hm-2喷施3次1 080 g·hm-2喷施2次1 080 g·hm-2喷施1次540g·hm-2喷施3次540 g·hm-2喷施2次,喷药浓度是影响农药残留量的主要因素;苹果中毒死蜱主要残留于果皮,果皮残留量是果肉的30~85倍;苹果中毒死蜱的降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其半衰期为10.7~13.1 d,其降解过程主要是酶解、水解和光解;苹果果肉降解速率(TV2=9.2d)比果皮(TV2=12.7d)快,是由于果肉内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酶和水分.施药30 d后,苹果中毒死蜱残留量可降低到0.05mg·kg-1以下,远低于我国和欧盟等国家对苹果中毒死蜱最大残留限量要求.一方面说明毒死蜱是对果品安全的农药,可以在生产上长期应用,另一方面说明,苹果中毒死蜱的残留最大限量完全可由现在的1 mg·kg-1降低到0.05 mg·kg-1,供修订相关苹果安全质量标准时参考.  相似文献   
46.
用以氯唑沙宗为底物探针的药动学方法研究了氟苯尼考和乙醇对鲫细胞色素P450 2E1活性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及鱼类CYP2E1的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方法和理论数据.将鲫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氟苯尼考组和乙醇组.实验组鲫分别每日经口给予氟苯尼考100 mg/kg·bw和乙醇1 g/kg·bw,连续5 d后,与对照组鲫同时一次性腹腔注射氯唑沙宗10 mg/kg·bw,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唑沙宗在鲫体内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氯唑沙宗在三组鲫体内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二室模型;与对照组相比,氟苯尼考组和乙醇组氯唑沙宗的半衰期分别增加了5倍和0.9倍(P<0.01),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增加了3.3倍和0.8倍(P<0.01),总清除率分别减少了83.8%和51.2%(P<0.01).提示氟苯尼考和乙醇对鲫CYP2E1的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它药物与其合用时,有效性和安全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47.
为评价4种农药在乌龙荼品种茶树新梢上的残留水平及安全性。以铁观音和武夷肉桂两个典型乌龙荼品种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4种化学农药(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优乐得)在茶树新梢上残留的自然降解动态。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和优乐得在铁观音新梢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d、5d、4d和4d,在武夷肉桂新梢中分别为7d、4d、3d和5d。建议在乌龙茶的出口基地上,喷施联苯菊酯和氯氰菊酯后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13d和24d。  相似文献   
48.
通过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单嘧磺隆在土壤中的淋溶、吸附和残留分析。结果表明:单嘧磺隆在不同土壤中的淋溶与与吸附土壤特性有关。在土壤pH值为6.1~7.9、有机质含量相差小于1.0的条件下,粘粒含量对单嘧磺隆淋溶的最大浓度深度贡献率为98.70%,对单嘧磺隆的吸附系数贡献率为99.81%;单嘧磺隆在黑土中的残留量随着残留天数的增加而下降,在黑土中的半衰期为12.1d。  相似文献   
49.
纳豆激酶是一种新型的药用酶,溶栓效果好。现在使用的溶栓药物副作用较大,半衰期短,价格昂贵,而且都是静脉注射药物,使用不便,因此口服性溶血栓药物的开发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纳豆激酶成本低,安全性好;同时它是一种分子量远远小于UK、SK、tPA的蛋白质,口服效果好。此外,NK的体内溶栓活性是纤溶酶的四倍,半衰期长,在体内作用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50.
以《通信学报》为调查对象,对2002-2005年所刊载的论文,运用引文分析法对其引文数量、文献类型、语种结构、自引分析、引文期刊及年代分布等项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做出了相应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