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42篇
  免费   512篇
  国内免费   612篇
林业   1821篇
农学   1007篇
基础科学   530篇
  1821篇
综合类   8651篇
农作物   761篇
水产渔业   427篇
畜牧兽医   2064篇
园艺   703篇
植物保护   781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350篇
  2022年   375篇
  2021年   455篇
  2020年   419篇
  2019年   491篇
  2018年   325篇
  2017年   420篇
  2016年   494篇
  2015年   545篇
  2014年   891篇
  2013年   799篇
  2012年   1002篇
  2011年   1073篇
  2010年   959篇
  2009年   1031篇
  2008年   969篇
  2007年   944篇
  2006年   826篇
  2005年   785篇
  2004年   683篇
  2003年   705篇
  2002年   502篇
  2001年   523篇
  2000年   435篇
  1999年   328篇
  1998年   252篇
  1997年   240篇
  1996年   229篇
  1995年   200篇
  1994年   200篇
  1993年   150篇
  1992年   194篇
  1991年   189篇
  1990年   159篇
  1989年   15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6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杂草对林木的危害十分严重,被称为绿色的“火焰”。人工除草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伤害幼树,应用化学除草技术是控制杂草的有效措施,是对传统林业耕作技术的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102.
刘训健  沈亚如 《茶叶》1995,21(2):22-24
在PH=6.8磷酸盐缓冲体系中,铜(Ⅱ)-乙酰丙酮产生-灵敏的事吸附液,峰电位为-0.25V(VS.SCE),检测下限为0.00064μg/g,线性范围为0.0013-0.32mg/g,用吸附伏安法测定茶叶中铜,兼具灵敏、准确、快速、简便、选择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106.
竹林化学除草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1.6%兴华除草剂和41%农达(草甘膦)水剂的不同剂量对竹林化学除草的药效试验表明,其防除效果均是随着用药量的增加而增强,不同剂量的防效差异达到极显著的水平。竹林化学除草比人工抚育节约费用,且对竹林安全,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7.
3%克菌康防治枣黑腐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枣黑腐病是河南省内黄枣区扁核酸枣果实上的主要病害,近几年生产上多使用甲基托布津、退菌特、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为减少化学防治带来的病原菌产生抗性、果品农药残留和污染环境等问题,笔者自2002~2003年选用新型生物制剂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对枣黑腐病进行了田间防治药效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8.
芬兰Abo Akademi大学木材和造纸化学实验室的科学家S.WillfOr等最近分析了12种重要的工业制浆软材的逝材和心材中的多糖含量和组成。这12种制浆软材分别来自欧洲云杉(挪威云杉)、白云杉、黑云杉、香脂冷杉、洛杉矶冷杉、西伯利亚冷杉、欧洲落叶松、美洲落叶松、北美短叶松、北美赤松(多脂松)、西方金钟柏(北美崖柏)、花旗松。  相似文献   
109.
木质颗粒活性炭附Cr(Ⅵ)的工艺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从静态和动态实验对影响活性炭吸附Cr(Ⅵ)的主要因素如炭种、表面含氧官能团的类型和数量、预处理及Cr(Ⅵ)浓度、PH值、温度、接触时间、解吸方法和条件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确定了木质颗粒活性炭吸附Cr(Ⅵ)的合理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0.
特种稻黑米品种的糙米果皮中,含有大量的稀有天然黑(紫)色素。本文研究了这种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方法、化学结构及其稳定性,并对其药理作用和应用前景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