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43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4篇
  5篇
综合类   394篇
农作物   23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195篇
植物保护   8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51.
采用人工控制接种和发病条件,对硬粒小麦品种和与其亲和的从硬粒小麦上分离到的小麦叶枯病菌株以及软粒小麦品种和与其亲和的从软粒小麦上分离到的小麦叶枯菌株2个组合进行了病程的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后12h,分生孢子发芽并从气孔侵入气孔空腔,病害潜育期为8-10d;接种后14d,聚集在气孔空腔内的菌丝体开始以气孔空腔为模板形成分生孢子器并伴有个别分生孢子器完全形成和分生孢子成熟,病组织上病原大量释  相似文献   
52.
报道了黑龙江省水稻小球菌核菌无性世代的分生孢子双曲孢属(Nakataea sigmoidea Hara),并对其人工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黑暗条件下,不同的营养条件、环境条件及培养方式病原菌均不能产生分生孢子;在自然光条件下,病原菌的菌核和菌丝在水琼脂培养基上均可产生分生孢子。生长物质和微量元素均不能促进孢子产生。C/N对菌核萌发直接产生分生孢子有影响,其中C/N为10/1时产孢率最高,达54.23%。  相似文献   
53.
在对螺旋粉虱病原真菌-蜡蚧轮枝菌最佳发酵基质筛选的基础上,研究几个因素对固体发酵产孢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分析法和正交设计(L943)进行组合基质筛选。结果表明,单因子分析法筛选出花生饼单一基质和花生饼+小米+磷酸盐组合基质为最佳发酵基质,选取花生饼、小米、磷酸盐和稻壳作为4个组分因子;正交设计优化组合筛选出产孢量最高的组合为2号配方,分生孢子产量达2.96×1010个/g,该菌固态发酵最适温度为30℃,发酵适宜时间为14 d,增长光照处理时间对蜡蚧轮枝菌产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正交2号配方固体发酵基质用量最少,且固体发酵成本低,为蜡蚧轮枝菌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为探讨淡紫拟青霉E7菌株固体放大发酵因子间的关系以获得大量孢子用于田间试验,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固体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组合,并测定外加碳源、氮源、无机盐和装料方式对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玉米粉+甘蔗渣+麸皮+壳聚糖组成的正交2号配方为最佳复合培养基质,分生孢子产量达7.13×109个/g,以发酵液pH+液相发酵终点+温度+初始含水量组成的正交4号配方为优适培养条件,分生孢子产量达8.97×109个/g;该菌株在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中添加0.4%蔗糖、0.2%蛋白胨、0.002%硫酸锰,以双层纱布袋装料按优化后的培养条件放大培养,产孢量最高可达到8.22×1010个/g。优化后的E7菌株发酵产孢培养基基质用量少,发酵成本低,适合于固体放大发酵生产淡紫拟青霉孢子。  相似文献   
55.
[目的]对影响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存活的环境因子进行研究,为防治苹果树腐烂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条件、在不同环境下的存活时间进行了测试。[结果]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在清水中不能萌发,在PDA、ABA和RA 3种培养基上24 h萌发率均超过80%。分生孢子在0~35℃均可萌发,但在不同温度下萌发时间有较大差异,最适萌发温度是25℃,24 h萌发率超过90%。在0℃培养18 d,孢子萌发率可达64%。分生孢子角在49℃下10 m in即可致死。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率随紫外线强度增加及照射时间延长而显著下降。在室内外分别测试了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角的存活时间。在室内,树枝上的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角可存活9周,而在树皮上的分生孢子角放置5周即失去萌发能力。在室外,自然背阴条件下,分生孢子可存活2周;而在向阳处经1周,分生孢子即丧失萌发能力。分生孢子在室温下无菌水中可存活5周。[结论]腐烂病菌分生孢子对环境的适应力较强,在冬季的低温下也能萌发造成侵染。  相似文献   
56.
由疮痂病菌(Elsinoë arachidis) 引起的花生疮痂病,近年来在辽宁省大面积发生,严重制约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花生疮痂病菌生物学特性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花生疮痂病菌在PSA上菌落褶皱、隆起,生长缓慢,在最适培养基PSA上培养30d菌落直径仅为28.1mm,最适碳氮源分别为半乳糖和酵母浸粉,最适温度25℃,pH4~6时菌丝长势良好,黑暗有利于该菌的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48℃;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5,最适温度为25℃,最适碳源为1%葡萄糖,最适氮源为1%丙氨酸和1%甘氨酸,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差异不显著,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47℃。  相似文献   
57.
测定Phyllosticta musarum 在不同疏水性的人工表面上的孢子萌发率和附着胞形成率,以及Ca2+,CaM依赖信号系统是否参与了P.musarum侵入前阶段的发育调控.结果表明,P.musarum在侵染寄主时形成一种专门的附着胞作为侵染结构,刚性的疏水表面有利于诱导P musarum分生孢子的萌发.刚性表面则有利于附着胞的形成,而对这种与侵染相关的特化结构即附着胞的发育影响不显著.加入外源Ca2+,不论浓度如何都能促进分生孢子萌发,而附着胞形成率在高浓度外源Ca2+存在时则明显下降.Ca2+敖合剂EGTA有抑制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作用,但在EGTA中加入Ca2+载体A23187和CaCl2可部分缓解EGTA的这种抑制作用.磷酸酯酶C(PLC)抑制剂Neomycin可以抑制附着胞形成.Ca2+通道阻断剂TMB-8和Nicaldipine,CaM拈抗剂Chloropromazine在微摩尔剂量水平上均可抑制附着胞形成.证明由Caz+/CaM信号系统控制的生化过程参与了P.musarum在寄主香蕉表面侵入前的形态建成.  相似文献   
58.
生长季苹果园冠层空气中斑点落叶病分生孢子飞散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生长季苹果园冠层空气中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分生孢子逐日和逐小时的捕捉,同时记载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降雨等气象数据,分析发现,6至7月份为整个生长季中孢子飞散的高峰期,影响孢子飞散的主要气象要素为降雨和风,一天中孢子飞散的动态是昼多夜少,9:00-22:00孢子飞散量占全天的87.2%,孢子飞散的最高峰为15:00-16:00,各小时孢子飞散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9.
海南火龙果采后病害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Haw.)Britt.et.Rose】原产于中美洲热带沙漠地区,属典型的热带植物,又名仙蜜果、红龙果、芝麻果,为仙人掌科三角柱属植物,海南及广西、广东、台湾地区等均有栽培。火龙果病害较少,发病一般不严重。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火龙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病害,尤其是采后病害  相似文献   
60.
液体深层培养贵州绿僵菌分生孢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对贵州绿僵菌液体深层培养的研究表明,不同氮源对生长量、液生芽孢子和液生分生孢子产孢量影响显著.不同碳源对生长量和液生芽孢子产孢量影响显著,但对液生分生孢子产量无明显影响.同时试验还表明,液生分生孢子的形成与培养液的碳氮比、pH以及通气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