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21.
苹果褐斑是胶东果区多雨年份造成苹果园落叶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苹果褐斑病属于潜伏侵染性病害,从苹果谢花后开始侵染幼嫩叶片.夏季再侵染长成的功能叶片,秋季重复侵染衰弱的老叶,直到苹果采收期。  相似文献   
22.
<正>在适合病害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下,在一个时期或一个地区内,病原物由气流传播,再侵染频繁,而引起了病害的大量发生,不仅是发病率普遍,而且发病程度也严重,这种现象叫做病害的流行。而经常引起流行的病害,叫做流行性病害。  相似文献   
23.
1 作用和使用对象不同 波尔多液是一种良好的保护性杀菌剂,宜在病菌侵入寄主前施用,发病后施用仅有防止病菌再侵染的作用。波尔多液使用范围广,对由真菌引起的霜霉病、绵腐病、炭疽病、幼苗猝倒病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对白粉病效果较差。对由细菌引起的溃疡病、角斑病等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4.
玉米疯顶病是一种突发性病害,是影响玉米生产的潜在的危险性病害,病菌常以游动孢子囊萌发形成的芽管或以菌丝从气孔进入玉米叶片内,在叶肉细胞间扩展,经过叶鞘进入茎秆,在茎端寄生,再发展到嫩叶上。生长季节病株上产生的游动孢子囊,借空气流动和雨水飞溅可进行再侵染。病菌可侵染玉米、小麦、水稻、高粱等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受疯顶病侵染的玉米一般不能结实。现将其发病症状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5.
<正>1.发病症状洋葱颈腐病多发生于鳞茎成熟期或贮藏阶段,受害鳞茎最初在颈部产生干枯凹陷的病斑,最后延及整个鳞茎。横切有病鳞茎,可见受害的鳞片组织变软,带褐色,鳞片间有灰色霉丛,而在鳞片干缩处开始形成黑  相似文献   
26.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再侵染和潜伏侵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Erwinia chrysanthemi pv. zeae)近年来在我国局部地区发病加重。有关病菌生物学特性和侵染规律有过一些研究和报道,但病害后期表现症状及病菌的再侵染和潜伏侵染现象等,均未见报道,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水稻品种和试验菌株感病品种:特籼13;利富平抗性基腐病菌株:REch7。 1.2 种子萌发与病菌侵染  相似文献   
27.
我国甘薯脱毒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概述了我国甘薯脱毒有关研究的现状并展望了这一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调查表明我国大多数甘薯田块植株的病毒感染率达60%~70%,有的甚至达到90%。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保存的甘薯资源材料有80%受病毒感染。叶片带斑点和花叶是甘薯病毒病的主要病症,其次为卷叶和皱叶,再次为老叶羽状花叶锈斑和环斑。引起病毒病的病原主要是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甘薯潜隐病毒和褪绿斑驳病毒。1991~1995年5省55个试验点的试验结果表明,脱毒甘薯的增产效果年平均为35.22%,脱毒甘薯通常在生产中可使用2~3年,脱毒甘薯对黑斑病和黑痣病也有防治效果。脱毒甘薯在中国的推广面积1995年已达9万hm#+2,并期望在近年内有很大的发展。脱毒薯的利用结合育成新品种的推广将会达到更好的效果;而抗病毒品种的选育则是解决病毒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8.
在适合病害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下,在一个时期或一个地区内,病原物由气流传播,再侵染频繁,而引起了病害的大量发生,不仅是发病率普遍,而且发病程度也严重,这种现象叫做病害的流行。  相似文献   
29.
马铃薯良种繁育过程中,除了要注意防止机械混杂,保证品种纯度,还要防止病毒的再侵染和病原菌的侵染,以保证为生产提供优质种薯。严格禁止超代薯进入种薯市场。建立良种繁育体系,为生产提供健康种薯。  相似文献   
30.
玉米顶腐病发病原因研究及防治方法建议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玉米顶腐病的初侵染来源是种子、土壤、病残体带菌,其中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缺乏抗病品种和耕作质量下降是发病严重的主要原因。系统侵染是该病害发生的主要方式,再侵染发生在感病品种抽穗前后的新叶上,对植株生长和产量形成无重要影响。采取种植抗病品种、轮作倒茬、秋翻灭茬、增施磷、钾、钙元素等保健栽培技术和化学农药喷洒相结合的生态控防措施,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