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04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13篇
  4篇
综合类   432篇
农作物   117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183篇
园艺   60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赵化 《农业考古》2001,(2):303-303
一、茶文化的日本化茶文化源于中国 ,在传入日本后形成了草庵茶道。草庵茶道是从客人步入茶室开始直到离开过程中一整套繁琐的接客、待客、点茶的仪式。它是以禅宗思想为依托 ,集建筑园林、书法、插花与点茶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草庵茶道无论在形式 ,内容还是精神内核上都与中国茶文化有了很大的区别。它既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也融铸了日本本土文化的性格。它的发展衍变的过程发生在两种文化碰撞、交织调和变形的文化整合的大背景下。茶在日本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曲折的过程基本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奈良至平安初期。这一时期的日本茶…  相似文献   
982.
荆三林先生是中国生产工具史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者。他较早认识到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开创中国生产工具史学科,开辟了科技史研究的新方向。荆先生以农具史为主线,逐渐扩大生产工具史研究领域,出版《中国生产工具发达简史》和《中国生产工具发展史》,并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原则,提出中国...  相似文献   
983.
张苏 《古今农业》2007,(4):64-64
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日本农业历史学会、韩国农业历史学会联合主办,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共同承办的第七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9月27日至28日在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中国西部大开发与环境变迁”和“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与农业文化传播”。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近80位农业史研究领域的专家主要围绕上述主题,并就农业史研究的其它相关问题作了较深入细致的研讨。西部开发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非常关注的问题,学者们从历史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历史时期农…  相似文献   
984.
中国人参栽培史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利群 《人参研究》2001,13(4):46-48
本文主要从中国浩瀚文献史料对中国人参的栽培进行考证,论证中国是世界上人参人工栽培最早的国家。中国人参栽培始于西晋,盛行于唐1宋、元,成熟于明、清,说明我国古人已掌握了人参的生态习性。且各个时期栽培的目的不同。  相似文献   
985.
方山露芽是唐时福州名茶。李肇《唐国史补》云:“福州大山有露芽。”《三山志》云:“唐宪宗元和间(公元806~820年)沼方山院僧怀晖德麟殿说法,赐之茶,怀晖奏日:茶不及方山茶佳,则方山茶得名久矣。”陆羽《茶经》(公元760年前后)亦注有:“福州生闽方山,山阴县也。”说明唐时方山茶称为“方山露芽”已出名久矣。至于“方山露芽”出于何地,产于何时,有必要加以考证。查《三山志)记:方山“山在南重江之外,九鼻东向,正北远望端方,直下数千尺,故名。”《闽都别记》云:“五虎山,在清廉里,一名方山,远望端方如几,故名,中…  相似文献   
986.
稿约     
《古今农业》2015,(1):36
<正>一、《古今农业》是中国农业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主办的学术季刊。本刊的主要栏目有:"三农问题研究"、"古代农业史研究"、"农村社会史研究"、"农业经济史研究"、"农业遗产与民俗研究"、"世界农业史研究"、"古农书研究"、"农业国情研究"、"农业考古发现与研究"、"农业与生态环境"等。二、来稿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缜密,材料翔实,行文简洁流畅。篇幅最好不  相似文献   
987.
一、施肥 1.播种时的施肥:主要有粪(即人粪)、焦土(即焦泥灰)、糠以及牛退(疑即牛粪)、饼肥等。陆羽《茶经·一之源》有“法如种瓜”之句,以此追溯到《齐民要术》中的“种瓜法”,则可以推知,唐代播种茶籽前可能要种上一作豆科作物为底肥,而种茶籽时又用到人粪。用人粪则在唐末的  相似文献   
988.
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茶业,经历了从极度衰竭到振兴发展的十分艰难曲折的漫长奋进历程,其变幻之大,艰难险阻之多,建树之广,业绩之隆,面貌刷新之全面,是历史上任何一个世纪所没有的。而谱写这一光辉历史篇章的我国茶业界的一代宗师,被称誉为当代茶圣的吴觉农先生,在为茶业无私奉献了七十余年,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后,把取得的成果和精心构筑的兰图交付给了他信赖的代代茶人,悄然离去了。茶人们怎样继续谱写吴先生未竞的光辉史篇,才能使他老人家在万花丛中颌首徽笑昵? 在吴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时刻,几代茶人凝聚到吴先生的家乡上虞,对吴先生的茶学  相似文献   
989.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经济发展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我国对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愈发重视,在现代社会中发掘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力量,最终可达到保护国家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目的。因此,笔者在参与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文化生态视域下云南壮族农民版画的活态传统与创新研究(1972-2019)”(20YJC760003)的过程中,以《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一书作为参考素材,重点围绕云南壮族农民版画的活态传统与创新研究展开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索,旨在助力我国传统非遗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90.
宋永林 《农业考古》2017,(6):267-271
台湾学者蒋竹山博士的专著《人参帝国:清代人参的生产、消费与医疗》是人参史研究领域的一部佳作.作者在书中侧重医疗史及物质文化史的角度,树立宏大的全球视野,运用清宫档案与清代人参专书等史料,对清代人参史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展示了一幅清代人参帝国的繁荣景象,为新时期的医疗社会史研究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