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0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7篇
  8篇
综合类   215篇
农作物   25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1.
采用自制Franz扩散池,以SpragueDawley(SD)大鼠腹部皮肤为屏障,不同质量浓度的薄荷醇配置茶多酚 溶液体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透皮前后的儿茶素组分,并通过计算各组分经皮渗透的累积渗透量(Q)来研究薄 荷醇质量浓度对儿茶素各组分经皮渗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4h内,不同质量浓度的薄荷醇对非酯型儿茶素的 促渗能力都强于酯型儿茶素,其中0.5%薄荷醇和水溶液对儿茶素总量的促渗效果较好;在8~12h内,0.5%薄荷 醇对除表儿茶素(EC)外的儿茶素的促渗能力都强于水溶液,特别是对酯型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 的促渗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92.
为改善大豆分离蛋白(SPI)凝胶的强度,在SPI热诱导或酶诱导形成凝胶过程中添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制备EGCG/SPI凝胶体系.通过表面疏水性、自由巯基含量、内源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分析体系中SPI的结构改变,发现EGCG的添加提高了SPI的表面疏水性和自由巯基含量,蛋白质链展开,出现松弛和拉伸,分子柔性增加.圆二色谱结果表明无序结构(β-转角和无规卷曲)含量明显增加,β-折叠含量明显减少.进一步研究了热诱导和酶诱导下EGCG/SPI凝胶体系的形成作用力、凝胶强度、流变学特性、持水力及表面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EGCG的添加增强了热凝胶中的氢键、疏水相互作用和二硫键,EGCG/SPI凝胶具有更高的持水力、凝胶强度和储存模量,以及更为紧密的三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93.
采用茶样沸水浴浸提20min,SEP-PAK C18小柱净化试样的前处理方法和μBondapak C_(18)不锈钢柱,二甲基甲酰胺、甲醇、醋酸、水作流动相,流量、浓度线性梯度洗脱,柱温30℃等色谱条件,能使儿茶素组分在25min内得到理想分离。与前人研究结果比较,分辨率提高,分析时间缩短,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对于大量样品的分析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4.
用高效相色谱(HPLC)与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耦联分析了红茶茶黄素类化合物(TF.).分离并检出了茶黄素(TF)、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G)、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G)和茶黄素-3,3′-二没食子酸酯(TF3,3′DG)4种茶黄素类化合物.并讨论了茶黄素类和茶红素类(TR_5)分光光度测定的适宜波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95.
闷堆对黄茶滋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在鹿苑黄茶加工中分别进行 15min ,6h ,9h ,12h闷堆与不闷堆处理的比较 ,分析其主要滋味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 ,闷堆过程中 ,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加剧 ;氨基酸总量在闷堆前期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闷堆 9h后茶多酚和氨基酸均有显著下降 ,并有少量茶黄素和茶红素产生 ;咖啡碱含量变化不明显。表明相同条件下 ,闷堆时间是黄茶滋味风格形成的主要因素 ,黄茶浓醇鲜爽滋味主要是闷堆过程中多酚类物质和氨基酸协调变化所致。黄茶闷堆时间以 6~ 8h为宜。  相似文献   
96.
儿茶素的碱缓冲能力及与Al3+络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三种儿茶素((+)-C,(-)-EC,EGCG)对碱的缓冲能力,Al3+对儿茶素缓冲能力的影响及EGCG与Al3+的络合作用.结果表明,儿茶素溶液对碱有较强的缓冲能力,酯型儿茶素更强,EGCG约是EC或者C的两倍;在儿茶素与Al3+络合过程中,儿茶素的紫外-可见吸收在274 nm处逐渐下降,而322 nm处逐渐升高;EGCG与Al3+的络合度为1:1.  相似文献   
97.
儿茶素对dGMP羟基加合物的电子转移修复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生荣  赵玉芳 《茶叶科学》1997,17(2):219-224
用脉冲辐解动态研究技术,分析了由绿茶中提取的儿茶素对氧化型dGMP羟基加合物的电子转移修复效应。结果表明,dGMP中性N2O饱和水溶液在儿茶素存在下脉冲辐解后310mmdGMP-OH生长明显减慢,儿茶素酚氧自由基逐渐形成,儿茶素对dGMP-OH的修复速率常数依次是:EGCG为7.2×108dm3mol-1s-1,EGC为4.7×108dm3mol-1s-1,ECG为5.6×108dm3mol-1s-1,EC为2.9×108dm3mol-1s-1。  相似文献   
98.
为给大麦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快速测定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对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分离和同时测定大麦中黄酮类化合物儿茶素、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含量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HPLC同时测定4种大麦黄酮类化合物的优化色谱条件为:YMC-Pack ODS AM-303 (5 μm, 250 mm_4.6 mm i.d.)色谱柱;流动相A-0.1%冰乙酸水溶液,B-乙睛,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进样量10 μL.儿茶素、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分别在0.063~2.000 μg (R2=0.9999)、0.034~1.100 μg (R2=0.9998)、0.025~0.800 μg (R2=0.9993)、0.018~0.560 μg (R2=0.9995)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88%(RSD=1.30%)、98.30%(RSD=0.57%)、96.29%(RSD=1.20%)、101.59%(RSD=0.73%). 测定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大麦4种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99.
茶树花多酚粗提物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采用超滤膜一树脂吸附乙醇一次洗脱联用技术提取茶树花多酚工艺得到粗提物的基础上,探索了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梯度洗脱法制备高纯度茶树花多酚的方法,分离纯化得到了各洗脱物,应用HPLC法分析了各洗脱物的儿茶素的组成,并采用清除·OH及DPPH·方法比较了各洗脱物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收集10%、20%、30%和40%乙醇洗脱液浓缩干燥后可得到得率为84.19%,质量分数为92.25%的茶多酚精制品,比一次用体积分数为70%乙醇水溶液洗脱得到多酚质量分数84.32%的样品纯度高。其中体积分数为20%乙醇的洗脱组分多酚质量分数为97.71%;各洗脱组分中不同儿茶素得到有效富集分离,它们对·OH及DPPH·清除率均呈量效关系,都高于未分离纯化的样品,其中体积分数为20%乙醇的洗脱组分中,EGCG质量分数最高为67.39%,咖啡碱得到有效去除,其对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可作为高级抗氧化剂使用。  相似文献   
100.
酶性氧化合成茶黄素条件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提取粗酶液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合成茶黄素以及在此基础上利用捣碎茶鲜叶(不提取粗酶液)直接进行合成茶黄素试验以确定最优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反应体系中,茶黄素酶促合成的最佳条件(茶黄素总量)为:温度为30℃,反应体系的最佳pH值为4.8,底物浓度为0.9βg/100βml,酶源物浓度为28βg/100βml(以鲜叶重量计),通氧量为0.4βL/min,最佳反应终止时间是40βmin。其中温度和pH值是反应体系中两个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P<0.05);通氧量也是影响茶黄素酶性合成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