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58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154篇
农作物   28篇
畜牧兽医   72篇
园艺   65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1.
雌雄同株榕树聚果榕隐头果内的瘿花在雄花前期分层明显,根据花梗长度的不同,可分为3层:靠近果腔的内层(花梗长度为5.13±0.65 mm),中层(花梗长度为3.60±0.47 mm)以及靠近果壁的外层(花梗长度为1.32±0.15 mm).3个层次的瘿花子房大小明显不同,内层瘿花子房显著大于中层和外层子房.各种小蜂所占据的瘿花子房大小也存在较大差异:Platyneura testacea显著大于其它各类小蜂所在子房的大小,P.mayri的瘿花子房大小与Apocrypta. westwoodi和Apocrypta sp.差别不大,却显著大于P. agraensis与传粉榕小蜂.传粉榕小蜂所在的瘿花子房倾向于分布在内层以及中层,而非传粉小蜂则多居于外层瘿花子房中,造瘿者P. testacea所在的瘿花分布格局与其它非传粉小蜂的不同,而与传粉榕小蜂的相似.无论是造瘿类还是寄生类非传粉小蜂对榕树种子和传粉榕小蜂种群发展均不利.  相似文献   
92.
影响苜蓿雄性不育系杂交制种产量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苜蓿雄性不育系 MS— 4与其雄性可育系——草原 1号苜蓿在外部形态上相似 ,仅能从花粉的大小及形态上区分。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它们在柱头形态上也存在差异 ;在呼市地区传粉昆虫对苜蓿雄性不育系 MS— 4与其杂交父本 (新疆大叶苜蓿间的选择性访花行为不明显 ;将 MS— 4和草原 1号雄性可育系分别与同一父本进行人工杂交试验 ,结果表明 :MS— 4结荚率显著 (P <0 .0 5 )低于可育系 ,而每荚种子数及千粒重均无明显差异。 MS— 4雌性器官的遗传特性可能是影响 MS— 4杂交制种产量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3.
银杏为雌雄异株、风媒传粉植物。其雌花为裸露的胚珠,胚珠在传粉期不仅负责捕捉和识别空气中漂浮的花粉,而且形成花粉进入胚珠体内的通道和贮存花粉的结构,因此胚珠结构对银杏传粉效率和繁殖成效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半薄切片和扫描电镜等技术观察传粉前后银杏胚珠形态与结构特征的变化,以揭示银杏适应风媒传粉的机制。结果表明:银杏胚珠发育过程中珠柄原基于当年12月首先发生,翌年1月珠被原基分化;3月中旬珠心组织和珠托分化形成,珠心组织分化的同时,周围珠被组织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在珠心上方围合形成珠孔道,珠心内则分化形成孢原细胞;3月下旬胚珠珠孔开始开张,珠孔道伸长,珠心组织靠近珠孔端细胞发生解体死亡,贮粉室逐渐形成,孢原细胞逐渐伸长转变为大孢子母细胞;4月上旬,珠孔开张达到最大,并形成向外翻卷的漏斗状,珠孔处产生传粉滴,珠孔道的长度达到最长,贮粉室上方形成开口,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此时为传粉授粉最佳时期;传粉结束后传粉滴消失,珠孔、珠孔道及贮粉室闭合,雌配子体发育进入游离核阶段。以上结果显示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与生态演化,银杏胚珠已经具备了许多适应于风媒传粉过程中接受和识别花粉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4.
软枣猕猴桃为猕猴桃科猕猴桃属的大型落叶藤本植物,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高,具有药食同源的特性。以软枣猕猴桃“龙成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软枣猕猴桃在花蕾形成中各时期的观察及在几种授粉方式等生态学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单花花期约10 d,种群花期约28~31 d;柱头可授性由蕾期、初开期、开花期和凋落期先升高后降低,其中盛开期柱头可授性最强;雄花活力78.6±5,4℃冷藏条件下贮藏30、仍具有50%活力;授粉方面软枣猕猴桃“龙城2号”传粉以异交为主,不存在自花传粉现象,自花传粉处理后植株的自然坐果率为0%;中华蜜蜂在授粉中表现为最常见访花者。  相似文献   
95.
油杉花粉个体发育与传粉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平  黄群策 《林业科学》2006,42(5):42-47,F0003
应用常规压片法和整体染色透明法对油杉小孢子的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研究其传粉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油杉小孢子母细胞在1月26日-2月5日进行减数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方式多为左右对称型;小孢子经过连续4次有丝分裂后,于2月底形成5-细胞型的成熟花粉粒,成熟花粉由两个原叶细胞、一个不育细胞、一个精原细胞和一个管细胞组成,其中两个原叶细胞在花粉成熟时已退化;经TCC法检验,花粉生活力为92.6%;3月1日-8日为油杉传粉期,3日-5日为传粉高峰;在传粉期间,胚珠珠孔端无传粉滴产生,珠孔端耳状结构边缘粘附有花粉.虽然花粉母细胞发育表现出不同步现象,产生少数具3个或4个气囊的异形花粉,但从小孢子的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的整个过程看,未见败育或其他异常现象,能形成大量正常的成熟花粉,因此,花粉个体发育不是影响油杉结籽率低的主要因素,而造成油杉球果结籽率低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其传粉过程.  相似文献   
96.
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对叶榕的传粉榕小蜂不同运载花粉的过程对寄主榕果和自身后代的繁殖都有影响.传粉榕小蜂主动为对叶榕传粉,在雌株上的榕果内,榕小蜂传粉使雌花受精发育成种子,榕小蜂不能在雌果中繁衍后代;在雄株上的榕果里,只有雄花和榕小蜂寄生的雌花,而不能产生种子.从雄花期榕果内出来的传粉榕小蜂雌蜂,飞到其它雄树上寻找雌花期的榕果产卵繁殖后代,经过飞翔的一只雌蜂在一个榕果内制造瘿花353.93±91.72朵,最终发育到成虫期的榕小蜂数量为每果283.28±101.42只,平均瘿花率和成蜂率分别是0.26和0.81.通过控制实验阻断繁殖雌蜂的飞行过程,一只雌蜂在一个榕果内可制造瘿花446.74±60.06朵,完成发育的榕小蜂数量是386.15±87.46只,平均瘿花率和成蜂率分别是0.31和0.88.显然,飞行运载花粉的代价直接减少了传粉榕小蜂繁育后代的数量.  相似文献   
97.
小桐子繁育系统与传粉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定位观测小桐子花朵的功能形态特征、开花动态、传粉方式,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分别测定小桐子的繁育系统.结果显示:(1)小桐子是单性花,雌雄同株同序.雄花单花期2 d,雌花单花期5~8 d,雌花直径略大于雄花.(2)雄花开花后9 h内花粉活力较高,24 h后花粉活力明显降低,48 h后花粉基本散失活力;雌花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后4 d内最强,5~8 d可授性开始降低,第9天基本失去可授性.(3)传粉方式以虫媒传粉为主,为虫媒植物.(4)繁育系统检测结果为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活动才能完成授粉过程.  相似文献   
98.
兰科植物,俗称兰花,约700属2000种,广布于全球,但主要产热带地区。中国有166属,1019种,南北均产之,大部分供观赏,少数如石斛、天麻、白及等入药。陆生、附生或腐生草本。多数兰科植物,特别是陆生兰,在种子萌发时靠与真菌共生,摄取必须的养分,只有少数种类终生营腐生生活。兰科植物大多数靠昆虫传粉,也有鸟媒传粉和自花传粉的。当昆虫采蜜后退出花朵时,  相似文献   
99.
组织简介国际植物-传粉者互作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Plant-Pollinator Relationships,ICPPR)是一个主要从事植物和传粉者相互关系研究的国际学术组织。该组织最初由瑞士蜜蜂生物学家安娜·莫里吉奥(Anna Maurizio)女士于1950年创立。安娜主要从事蜂蜜中花粉鉴定分析的研究工作,第一次提出了蜂蜜孢粉学(melissopalynology)的概念。1950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7届国际植物学大会期间,安娜倡导成立“国际蜜蜂植物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f Bee Botany,ICBB)”并担任委员会首任主席。1985年,委员会更名为“国际植物-蜜蜂互作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Plant-Bee Relationships,ICPBR)”。蜜蜂是最主要的传粉昆虫,但除了膜翅目蜂类之外,双翅目蝇类、鳞翅目蝶类蛾类、鞘翅目甲虫类等也是十分重要的传粉昆虫;另外,还有一些鸟、蝙蝠、猴、熊、鼠等脊椎动物在取食花蜜和花粉过程中也能起到传粉作用。后来,为了包含更多的传粉动物,委员会于2011年改为现名“国际植物-传粉者互作委员会(ICPPR)”。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