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917篇 |
免费 | 676篇 |
国内免费 | 140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25篇 |
农学 | 1552篇 |
基础科学 | 192篇 |
1316篇 | |
综合类 | 9832篇 |
农作物 | 1132篇 |
水产渔业 | 964篇 |
畜牧兽医 | 5333篇 |
园艺 | 1089篇 |
植物保护 | 7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3篇 |
2023年 | 483篇 |
2022年 | 724篇 |
2021年 | 767篇 |
2020年 | 626篇 |
2019年 | 668篇 |
2018年 | 360篇 |
2017年 | 616篇 |
2016年 | 777篇 |
2015年 | 736篇 |
2014年 | 958篇 |
2013年 | 901篇 |
2012年 | 1318篇 |
2011年 | 1353篇 |
2010年 | 1293篇 |
2009年 | 1327篇 |
2008年 | 1373篇 |
2007年 | 1120篇 |
2006年 | 1048篇 |
2005年 | 915篇 |
2004年 | 672篇 |
2003年 | 577篇 |
2002年 | 468篇 |
2001年 | 466篇 |
2000年 | 394篇 |
1999年 | 386篇 |
1998年 | 377篇 |
1997年 | 298篇 |
1996年 | 276篇 |
1995年 | 217篇 |
1994年 | 232篇 |
1993年 | 228篇 |
1992年 | 213篇 |
1991年 | 200篇 |
1990年 | 162篇 |
1989年 | 155篇 |
1988年 | 67篇 |
1987年 | 31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5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应用免疫酶染色法检测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免疫酶染色法检测Vero细胞培养物,陈旧石蜡切片和人工感染试验鸡组织中的AVAV,并比较了AVAV强毒和弱毒株在组织中情况,结果发现,试验鸡于感染AVAV弱毒株后1-5天、感染AVAV强毒株后1-9天出现病毒血症;跗关节、跖趾关节、趾关节,趾屈肌健、脾脏、肝脏等组织中病毒的检出最高,存在时间也最长;在感染后3-20天于感染鸡法氏囊、感染后3-11天于感染鸡胸腺中检出了强毒株,在这两组织中未检出A 相似文献
102.
本试验旨在研究乙酸浓度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甘油三酯(TAG)含量及瘦素(leptin)和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将传至第3代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以适宜的密度培养48 h后,随机分为6个处理,各处理分别采用乙酸浓度为0(对照组)、4、6、8、10和12 mmol/L的培养液。置于37℃5%CO2培养箱继续培养48 h。收集细胞,观测脂滴形成状况,测定TAG含量及leptin和PPARγ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随乙酸浓度的增加,培养的奶牛脂肪前体细胞脂滴形成增多;随乙酸浓度的增加,TAG含量和PPARγ基因表达量均呈显著的线性或二次曲线增加(P<0.05),且以乙酸浓度为10和12 mmol/L时效果较好;一定浓度的乙酸可上调leptin基因表达量,尤以浓度为8、10 mmol/L时上调作用较好。结果提示,乙酸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内脂滴的形成、TAG的积累、leptin和PPARγ基因的表达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试验条件下,乙酸浓度为10~12 mmol/L时能较好地促进PPARγ基因的表达,浓度为8~10 mmol/L时能较好地促进leptin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3.
研究模拟大田养蜂生产,在花期蜂蜜生产过程中通过对照实验,跟踪检测使用氯霉素的生产蜂群的蜂蜜中氯霉素残留量变化趋势,揭示以氯霉素为代表的抗生素残留在蜂群中残留量的变化规律,评估了不同管理水平下氯霉素残留量衰减率,以发现有效消除蜂群氯霉素残留的方法。研究证明,在养蜂生产中一次氯霉素的使用会对蜂蜜品质造成长期影响,同时取蜜次数、蜂群群势及用药剂量均与蜂蜜氯霉素残留量变化相关。生产中取蜜次数与氯霉素残留量负相关,强群势蜂群有助于加快蜂蜜中氯霉素残留量递减速度,但当蜂蜜中氯霉素残留量降至1.5μg/kg后,增加取蜜次数对蜂蜜氯霉素残留量影响不明显。大用药剂量将导致蜂蜜中氯霉素残留量激增,降解时间延长。使用清洁蜂箱和巢脾能有效消除蜂蜜生产中氯霉素的残留。 相似文献
104.
酶切图谱及序列分析虫体ITS2鉴别中国的片形吸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取我国广西、四川、黑龙江、甘肃等地及法国的片形吸虫的总DNA,用PCR扩增完整的ITS-2。对得到的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sp 92Ⅱ,RcaI进行酶切和RFLP技术分析。并对ITS-2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以便确定国内片形吸虫种内及种间ITS-2的特点和序列变异的水平。结果显示:广西、四川、黑龙江、法国等地的样品通过PCR均扩增到约550bp的ITS-2目标片段。Hsp92 Ⅱ,Rcal可区别不同种的片形吸虫。对PCR产物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片形吸虫ITS-2全长均为362bp,同种内ITS-2序列无变异,不同种间ITS-2序列存在5-6个碱基差异,变异率约为2.8%。对各地区片形吸虫ITS-2的PCR-RFLP分析与对PCR产物的DNA序列分析一致证明,来自四川的样品和法国样品同属肝片形吸虫F.hepatica;广西样品属大片形吸虫F.gigantica;黑龙江的样品为中间型片形吸虫。本研究首次从分子水平上证实我国除有肝片形吸虫、大片形吸虫外,还存在中间型的片形吸虫。 相似文献
105.
酶制剂——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减少废物的有效手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酶制剂应用于养猪业和家禽业及其它相关行业中显示了极大的前景,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营养物质的浪费。同样酶制剂在许多植物饲料及动物副产品的加工中起着重要作用,提高了饲料的饲用价值。由于植酸盐存在于谷物类和植物性的粕类中,使得植酸酶成为了全球最有潜力的酶制剂。 相似文献
106.
不同倍性鸭茅同功酶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化遗传学的方法,对我国亚热带地区几个二倍体和四倍体野生鸭茅不同生育期的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功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鸭茅二倍体各品系之间,四倍体各品种(系)之间的同源性较高,遗传差异较小,二倍体与四倍体之间,酯酶,过氧经物酶同功酶等都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7.
为探讨中草药添加剂对刺参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按中医理论将几种中草药配伍,以1%、2%、3%和4%的质量比添加于基础饲料中作为试验组,以基础饲料饲喂组为对照,连续投喂24 d.在投喂期间的第7天、第10天、第14天、第18天和第24天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酸性磷酸酶( ACP)与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结果表明:在24 d的饲养周期中,各试验组SOD、NOS、ACP与AKP的活性均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SOD活性在投喂后第18天达到最高,为262.88 U/mL,1%和2%剂量组的SOD活性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3%剂量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极显著;NOS活性在投喂后第18天达到最高,为6.35 U/mL,2%剂量组的NOS活性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2%添加组的ACP活性在投喂后第14天活性最高,为38.46 U/100 mL,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投喂后第14天时AKP活性最高,为70.92 U/100 mL,3%和4%剂量组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1%和2%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中草药添加剂能促使刺参相关的免疫酶活性增强,有一定的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前,国内外尤其是北美、欧洲等国家对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用作畜禽饲料添加剂作了大量研究,证实酶制剂在一定条件下确实能促进动物的生长。 木聚糖酶:水解木糖苷键,可分为β-1,4木聚糖酶与β-1,3木聚糖酶两类。陆上植物的木聚糖均属β-1,4键木聚糖,海藻木聚糖为β-1,3木聚糖。β-1,3木聚糖酶大都存在于海藻及海洋生物中。木聚糖酶还有内切与外切之别,一般以内切型为主。 β-葡聚糖酶:β-葡聚糖酶可能是饲料工业中首次广泛使用的一种酶。虽然β-葡聚糖降解酶多由真菌合成,但许多其它微生物也可以合成此类酶。已经证实,β-葡聚糖酶,尤其是内环形式酶的部分水解,不仅 相似文献
110.
马传染性贫血病是一种马属家畜传染病,曾在天水部分县(区)流行,给当地畜牧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经过广大畜牧兽医科技人员多年不懈努力,全市现已达到部颁无疫区标准。为巩固已取得的防制成果,我们在市场、运输、产地等环节积极开展了血清学疫情监测,从1994年至今累计监测马类家畜66526头(匹),曾两次在市场采集血清中,检出琼脂扩散性马5匹,弄清是人工注苗免疫还是自然感染马,对 相似文献